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和制度,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一次次重大的“破”和“立”。大体上经历了“唯一论”、“主体补充论”、“主体并存论”和“结合论”等发展阶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 标签: 社会主义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分配理论
  • 简介: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IV-2SLS方法实证分析房价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收入水平与人口流动推动了过去的房价上涨,但收入水平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而人口流动的影响最显著;预期收益增加会引发房价上涨,对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影响依次下降;土地财政依赖对东部、西部地区房价的影响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少年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人口结构因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增加对房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从婚姻状况看,未婚率能够部分解释房价上升,东部沿海地区离婚率增加使房价飙高;房地产交易环节税对房价上涨的贡献率大于房地产持有环节税,即引导房价理性波动更需要从调整交易环节税着手。

  • 标签: 房价 区域差异 收入水平 人口流动
  • 简介:2011年,川南经济区GDP总量达到3627.1亿元,占全省的17.2%,仅次于成都经济区,居第二位。川南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四川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中确立的“一极一轴一区块”规划中“一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经济区建设 经济增长极 川南 四川 GDP总量 长江上游
  • 简介:地下经济规模的估测受到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货需求模型就是在通贷需求量与各种影响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据以测算地下经济的规模,本文考虑的解释变量主要是税率、人们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的程度,试图通过对通货需求模型相关形式的讨论,找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形式。

  • 标签: 地下经济规模 通货需求 中国 地下经济
  • 简介:网络是信息革命的结果。统计是研究客观事物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统计信息则是社会信息的主体,是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产品。在网络经济时代,统计与网络的结合,便产生了网络统计,从而促使统计在各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 标签: 网络经济 统计信息 统计
  • 简介: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受到来自国外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全球化对于国际经济金融的威胁也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国如何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抵御国外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维护经济发展的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国外经济波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中国经济 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 国外经济 对外开放 经济金融
  • 简介:<正>经济学家提出告诫,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已显现出泡沫的色彩,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和解决。国家体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青年经济学家范恒山说,自去年以来,期货发展热,房地产开发热,以及股票热,上开发区热等,导致了各类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这些方面尽管把中国经济“炒”得“热气腾腾”,但却掩盖不了实体经济发展不快的事实。“泡沫经济”色彩已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如任其发展,将会贻害无穷。因此,我国必须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范恒山 经济学家 “泡沫经济” 国防 “炒” 资产价格
  • 简介:对2000—200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保险密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PandData模型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引起各地区保险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区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文化程度、城市化、产业结构、社会福利费用、性别比和年龄结构等,不同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缩小保险密度区域性差异,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 标签: 保险密度 面板数据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