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39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subaxial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s, SCFDs)且行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354例纳入研究。PLICS评分由左、右侧柱及后柱三方面评分组成。后柱的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赋予1~3分。侧柱损伤的评估包括韧带结构及骨结构,韧带损伤评估即侧块关节半脱位计1分,完全脱位或关节突绞锁时计2分;侧柱的骨折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赋予1~3分。对于侧柱的评估取韧带结构或骨结构损伤的最高得分,与后柱损伤的得分一并纳入PLICS总分的计算。将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颈椎后凸畸形或棘突间隙张开的患者归为失败组,其余患者归为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手术前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S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3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4.0)个月。成功组339例,失败组1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败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9±0.6)分降至(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1);成功组患者由术前(5.6±1.0)分降至(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2,P<0.0001);两组患者术前(t=-4.948,P<0.0001)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t=-9.076,P<0.0001)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患者的NDI明显低于失败组(7.1%±1.2% vs 15.7%±2.7%,t=24.993,P<0.0001)。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7,P<0.0001)。根据PLICS评分绘制单纯前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当PLICS评分为6.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927,敏感度0.994,特异度0.067。综合考虑PLICS评分的临床实用性及PLICS评分为7分时亚分类不同的临床结局,最终将阈值定为PLICS评分为7分且合并单侧重度侧块骨折。结论PLICS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既兼顾了双侧侧块、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及侧块关节囊等韧带结构,又依据对每柱骨-韧带结构损伤特点赋值,量化地反映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通过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最终确定PLICS评分≥7分且同时伴有单侧重度侧块骨折,单纯前路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 标签: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45例诊断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予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的改良式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3例行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钛钢板螺钉固定开门侧椎板及侧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及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情况,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3.85±1.52)度,而研究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1.51±1.3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整体颈椎活动度ROM较术前减少(6.81±2.31)度,研究组ROM较术前减少(4.68±1.9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2例(27.9%)、研究组2例(4.4%)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对照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4%;研究组优3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方韧带复合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单开颈椎板成形术,改良术式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小。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单开门 后方韧带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以及CFS+LM(米勒氏肌复合)在治疗严重上睑下垂的治疗成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101例患者以及150只眼为研究对象,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米勒氏肌复合开展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中,满意为136只眼,占比90.67%,改善为12只眼,占比8%,而无效为2只眼,占比1.33%。结论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以及米勒氏肌复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可有效提高上眼睑高度,也能发挥良好的美容效果。并且,此方式所产生的创伤较小、恢复周期更短,成功率较高,也能够二次调整,值得推广。

  • 标签: 筋膜鞘 米勒氏肌复合体 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行空鼓室鼓膜修补术,在鼓膜穿孔患者运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取50例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耳内镜下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行空鼓室鼓膜修补术治疗。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听力改善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行空鼓室鼓膜修补术干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和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鼓膜穿孔 听力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鼓膜修补术 耳内镜下带软骨膜耳屏软骨复合体行空鼓室鼓膜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神经节细胞复合(GCC)形态特征,探讨眼轴长度(AL)与GCC的变化规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AL纳入非高度近视94眼和高度近视62眼,使用OCT测量其黄斑区GCC厚度、上/下半区GCC(GCC-S/GCC-I)厚度、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并计算FLV与GLV比值(FGR)。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AL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2组间各指标差异及界值。结果:线性回归结果示受试者GCC厚度(β=-0.698,P<0.001)、GCC-S厚度(β=-0.693,P<0.001)、GCC-I厚度(β=-0.672,P<0.001)随AL延长而下降;FLV不随AL变化而变化(β=0.115,P=0.155);GLV随AL延长而增高(β=0.346,P<0.001),FGR随AL延长而降低(β=-0.473,P<0.00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间GCC厚度(t=7.398,P<0.001)、GCC-S厚度(t=7.313,P<0.001)、GCC-I厚度(t=7.022,P<0.001)、GLV(t=-3.482,P=0.001)及FGR(t=5.36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L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7,P=0.292)。AUCGCC为0.809(P<0.001),最佳界值99 μm;AUCGLV为0.689(P<0.001),最佳界值3.42;AUCFGR为0.711(P<0.001),最佳界值0.44;AUCFLV为0.546(P=0.330)。结论:OCT可观察不同屈光状态非青光眼青年人群GCC,平均GCC厚度、GCC-S厚度、GCC-I厚度、GLV和FGR随AL变化而发生改变。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病理学 高度近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乳腺切除术(NSM)与传统的全乳房切除术(TM)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NSM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57例0~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NSM组(n=188)和TM组(n=69)。NSM组患者采用NSM治疗,TM组患者采用T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与乳头距离、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情况、手术方式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计量资料(如年龄、肿瘤大小等)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肿瘤分期、受体状态、局部复发、转移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随访15~62个月,中位随访29个月,两组共失访3例,非乳腺癌相关死亡病例2例。最终185例患者纳入NSM组,67例患者纳入TM组。NSM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3例(1.6%),总生存率为98.9%;TM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1例(1.5%),总生存率为98.5%。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0.790)。NSM组中,肿瘤距离乳头2 cm以内47例(25.5%);肿瘤距离乳头2 cm以外138例(74.6%),均无乳头乳晕复合(NAC)复发病例。结论对于肿瘤未累及NAC的乳腺癌,肿瘤和乳头的距离与NSM术后NAC复发的风险无显著相关。在适用人群中,NSM与传统的TM比较具有同样的肿瘤安全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切除术 全乳房切除术 肿瘤安全性 乳房重建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期间接收的骨-髌腱-骨复合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单盲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基础组和探究组,每组38例。基础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探究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探究组的训练有效率明显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对骨-髌腱-骨复合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切实加强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 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前移融合术(anteriorcontrollableantedisplacementandfusion,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应用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3~73岁,平均58.5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同时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价。测量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术前责任节段Polvo比值,颈椎矢状位MRI上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纤维性椎管的矢状径,颈椎横断面CT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骨性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椎体后缘开槽宽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出现吞咽不适感,2例术后早期出现单侧上肢无力。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早期颈椎曲度、术后颈椎的纤维性椎管及骨性椎管的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前移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尤其是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狭窄 前路减压 椎体致压物复合体
  • 简介: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共16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退变组)83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86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运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退变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滑脱角明显低于峡部裂组(P〈0.05-0.01);退变组患者矢状面平衡明显高于峡部裂组(P〈0.01);②就SF-36量表各维度而言,退变组身体功能维度得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峡部裂组(P〈0.01);③两组患者在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率及滑脱距离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矢状而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此外,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受到明显的损害。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骨盆 生活质量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 简介:摘要:应用真菌特异性引物PCR测序、克隆测序和SNP质谱基因分型法,鉴定2株蝙蝠蛾幼虫活体肠道的真菌分离株(CHl和CH2)中的多种菌物。应用这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蝙蝠蛾幼虫,观察其协同侵染活性。结果表明这2株分离株呈现中国被毛孢的体外培养生长和显微形态特征。通用引物ITS4/5和蝙蝠蛾拟青霉特异性引物Pp4/5扩增子测序检出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ITS序列。扩增子克隆一测序和SNP基因分型法证实多种转换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在2株分离株中共存。反复固体、液体培养证实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ITS序列共存,并非真菌间DNA片段漂移。应用子囊孢子或中国被毛孢侵染4~5龄蝙蝠蛾幼虫,幼虫染菌率为1.37%~3.52%,幼虫变僵时间为35~50d。应用2株分离株与中国被毛孢分生孢子联合侵染,幼虫变僵时间为5—8d,染菌率达55.2%(P〈0.001),侵染效能提高15~39倍。蝙蝠蛾拟青霉和多种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包括中国被毛孢)在蝙蝠蛾幼虫肠道以天然真菌复合形式共存;多种菌物组成的侵染源联合侵染蝙蝠蛾幼虫大幅度提高侵染效能,呈现多菌协同侵染的共生关系。

  • 标签: 天然冬虫夏草 蝙蝠蛾拟青霉 转换点突变和颠换点突变基因型冬虫夏草菌 中国被毛孢 多菌联合侵染
  • 简介:据报道,酵母中HOPS复合参与囊泡融合及运输。本研究分别以酿酒酵母HOPS复合各亚基氨基酸序列,通过BLASTp在稻瘟病菌数据库中搜索得到了6个酿酒酵母HOPS复合各亚基的同源蛋白,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稻瘟病菌6个HOPS复合亚基的同源蛋白的理化特性、蛋白质结构域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稻瘟病菌98-06菌丝阶段和孢子侵染水稻CO39不同阶段转录组测序数据,分别选取稻瘟病菌内吞和外泌途径相关的基因,制作了表达模式图。此外,MoYpt7蛋白在其假定下游效应因子ΔMoVps41突变体中的定位研究表明MoVps41可能影响了液泡融合。

  • 标签: 稻瘟病菌 内吞 外泌 MoYpt7 MoVps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采用骶主韧带复合-盆筋膜建腱弓交叉缝合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度POP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骶主韧带复合体-盆筋膜建腱弓交叉缝合 骶棘韧带悬吊术
  • 简介:【摘要】在社会整体进入信息多元化发展趋势之后,实际设计的教育建筑综合体逐步向综合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主要受到建筑用地和功能扩展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保证教育综合体设计与现实需求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从功能和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做好复合化设计优化工作,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也能将学习场所和交往场所进行结合,从而为学生高效学习建设出相应的教育建筑。这就要在掌握“教育综合体”和“复合化设计”的内容之后,基于功能和空间做好复合化设计工作,促进我国教育建筑行业创新发展。

  • 标签: 教育综合体 复合化设计 节约资源 功能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周围撕裂的疗效,说明腕关节镜在此类病例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患者8例,就诊前均有外伤史但无桡骨远端骨折病史。均行尺骨短缩截骨结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缝合修复术。术前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者术中经骨缝合;稳定或仅有轻度不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腕尺侧结构退变表现,均有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其中Palmer 1B型4例,1C型1例,背侧撕裂3例;1B型中合并DRUJ不稳定者3例,轻度不稳定者1例。1例合并TFCC背侧撕裂者失访,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4个月,平均27.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不连。术后尺骨变异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未见腕骨信号异常者,术中应用关节镜可明确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为截骨提供依据。有外伤史的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能合并创伤性TFCC损伤,应同时进行尺骨撞击综合征截骨治疗和TFCC周围撕裂缝合修复,以提高整体疗效。

  • 标签: 截骨术 关节镜 尺骨撞击综合征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桡尺远侧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亚基2(ARPC2)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TPC-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义短发夹RNA(shRNA)序列慢病毒(shCtrl)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含有ARPC2 shRNA干扰序列慢病毒(shARPC2)感染的TPC-1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抑制ARPC2表达对TPC-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克隆形成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抑制ARPC2基因对TPC-1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shARPC2可以高效感染TPC-1细胞,72 h后感染效率达到85%以上。MTT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PC-1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实验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14.79±0.21)%比(21.13±0.33)%,t=27.77,P<0.05],实验组G1与G2/M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G1期:(67.57±0.08)%比(62.06±0.36)%,t=25.56,P<0.05;G2/M期:(17.64±0.12)%比(16.91±0.17)%,t=6.154,P<0.05]。实验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CyclinE和CyclinD的表达均降低。实验组形成克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个比(161±6)个,t=9.011,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8.60±0.77)%比(4.08±0.40)%,t=9.011,P<0.05]。对照组抗凋亡因子p21与bcl-2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因子bax蛋白表达上调。结论shRNA干扰ARPC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PTC TPC-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ARPC2可能是PTC治疗的生物学新靶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牙髓并发症包括感染、分解以及坏死是一系列外源性损伤的结果。医师必须在临床过程包括牙体制备过程中把对牙本质和牙髓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本文讨论了冠和窝洞预备所造成的牙髓一牙本质复合结构和生理机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牙体修复 生物学功能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体预备 生理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改良组(n=75),传统组实施传统减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VAS、ODI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 改良椎管减压术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