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肺癌组),同时选取3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病变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敏感度分别为65.00%、57.50%及52.50%,其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7.50%。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D-二聚体(D-D)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 片段2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凝检查中D-聚体及AT-Ⅲ对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本院体检B超检查为轻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A组,中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B组,重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C组,以及同期体检无脂肪肝健康者100例为D组。比较四组血凝检查中D-聚体和AT-Ⅲ。结果正常无脂肪肝的人血凝检查中D-聚体和AT-Ⅲ结果在正常值内,脂肪肝患者两项指标均异常,并且随着脂肪肝程度不断增加,D-聚体含量也越高,且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和AT-Ⅲ检测对评估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有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凝血的状况来反映肝脏合成相关酶的能力是否受损,对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脂肪肝 D-二聚体 AT-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lls评分联合年龄校正D-聚体对住院患者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疑似APE患者(≥50岁)555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标准,评价Wells评分、年龄校正D-聚体[(年龄×10) μg/L]和两者联合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PA确诊的APE有213例;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可能APE患者分别为290、224、41例;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诊断APE的敏感度分别为24.41%、57.28%和18.31%,特异度分别为30.41%、70.18%和99.4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7.93%、54.46%和95.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7%、45.54%和4.88%;年龄校正D-聚体诊断APE的敏感度为89.20%,特异度为40.06%,阳性预测值为48.10%,阴性预测值为85.63%;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与年龄校正D-聚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至93.04%。结论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联合年龄校正D-聚体阴性对排除疑似AP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D-二聚体 年龄校正 Well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9、D-D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认为KD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血清MMP-9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D-D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测定,qRT-PCR法检测MMP-9mRNA表达量;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D-D、血清MMP-9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9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D-D可作为KD,特别是不完全、不典型KD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使患者能及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MMP-9 D-D
  • 简介:摘要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血浆D-聚体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对血浆D-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发现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血浆D-聚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诊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ACS患者D-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5例确诊的ACS患者,根据糖代谢状况分为三组,单纯ACS组,糖尿病(DM)+ACS组,IGT+ACS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DD水平。结果IGT+ACS组及DM+ACS组的血浆DD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单纯ACS组,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对ACS患者DD水平有影响。

  • 标签: 糖代谢异常 急性冠脉综合征 D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D-聚体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的256例患者,其中PIS组75例和非PIS组181例。记录PIS相关危险因素、并检测Hcy、Hs-CRP、D-聚体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S相关危险因素、Hcy、Hs-CRP、D-聚体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Hcy、Hs-CRP、D-聚体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1)256例ACI患者中,有75例出现PIS,其发生率为29.30%;(2)单因素分析示,非PIS组与PIS组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LDL-C、Hcy、Hs-CRP、D-聚体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Hcy、Hs-CRP、D-聚体是PIS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示,Hcy、Hs-CRP、D-聚体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36、0.832、0.794。结论Hcy、Hs-CRP、D-聚体水平检测对PIS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进展性脑梗死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D-聚体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组36例和非进展件出血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浆中D-聚体的含量,分析其与进展性出血的关系.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7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9例,中残23例,重残11例,死亡5例.进展性出血组的血浆D-聚体(8.32±4.16)m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出血组的(3.88±2.57)mg/L,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它可作为外伤后是否出现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颅脑损伤 出血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聚体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脑出血患者40例(A组)和脑梗死患者40例(B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与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士40例(C组)的D-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与C组比较,A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强(P<0.05),体内D-聚体含量也较高(P<0.05);B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弱(P<0.05),但体内D-聚体含量却较高(P<0.05)。结论凝血功能以及D-聚体变化可作为鉴定脑出血和脑梗死疾病的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D-D-D和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本院33例临产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3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均接受D-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期孕妇检测D-D水平以及凝血四项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产期孕妇 D-二聚体 凝血四项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妇分娩前检测凝血四项,D-聚体及血小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30例前来本院接受体检的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30例即将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两组人员均接受凝血四项、D-聚体和血小板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TT、PT、APT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DW、PCT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LT水平较对照组低,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凝血四项,D-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查,可对产妇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掌握,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产妇分娩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血小板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4月份到2021年4月份,作为研究组,选取8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参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液检测,对比两组凝血指标检测及D-聚体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D-聚体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各项凝血指标检测差异明显(P<0.05)。结论 D-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安全性高、检出率高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研究急诊科在病床边检测血浆中D-聚体水平对胸痛患者病情的判断,以警惕胸痛患者D-聚体阳性的危险信号。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莆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聚体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ASO)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0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接受外周血管超声诊断、D-聚体诊断及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聚体诊断,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该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血管超声、D-聚体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超声结合D-聚体诊断,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外周血管超声 D-二聚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定期到院孕检能够确定母婴各项指标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早期进行治疗干预,杜绝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发展,本次就针对此孕妇检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筛选了不同的研究群体,其中包括正常的临产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健康育龄女性,将其分成三个小组,各有患者120例,针对所有观察主体的D-D、PT、APTT、TT、FIB水平进行临床检验,同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做统计。结果:通过对检验后的数据分析显示,正常临产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FIB、D-D明显偏高;PT、APTT方面,两组低于健康育龄女性组;三者之间TT方面基本较为接近;临产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两者进行对比,前者在FIB、D-D方面明显更为突出,有对比性(P>0.05)。结论:此次针对孕妇检验,联合检验血凝4项和D-聚体,能够早期发现孕妇和胎儿各项功能有无异常,在保证母婴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联合检验 血凝4项 D-二聚体 孕妇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创伤患者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医院接收的骨创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长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参与者的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进行详细检测对比。结果:检测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各指标结果数据对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发生骨创伤后患者的体内血浆D-聚体和血糖水平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指标水平会根据骨创伤严重程度明显上升,因此针对骨创伤患者治疗期间需及时筛查以上两项指标,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使临床医者能够为患者制定出合理性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发展严重。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血糖水平 骨创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低分子肝素钠治疗D-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20-2022年我院56例D-聚体异常升高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组间分娩结局、血清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D-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血清P、E2、Hc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12周,观察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D-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妊娠12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D-聚体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促进分娩成功率的提高,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概率,调节机体相关指标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D-二聚体升高 复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临产孕妇行凝血三项、D-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具体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临产孕妇(研究组)以及同期未妊娠的健康女性100例(参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凝血三项、D-聚体、血常规检验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 血常规检测、凝血三项检测、D-D检测后统计两组综合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性差异,统计学处理后有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产孕妇以及健康无妊娠的女性进行血常规检测、凝血三项检测、D-D检测,可见检测结果可对产妇妊娠期相关疾病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能够对凝血功能、妊娠结局、静脉血栓风险等进行评估,应用价值较高,建议临产孕妇及时进行检测。

  • 标签: 凝血三项 D-二聚体 血常规检验 临产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临产孕妇凝血三项,D-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49例临床孕妇为观察组,另选49例健康未妊娠女性为对照组,均进行孕妇凝血三项,D-聚体及血常规检验,基于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异常组(n=13)与正常组(n=36),对比妊娠结局。结果:PT、APTT观察组更短,FIB、D-D水平更高(P<0.05);RBC、HCT观察组更低,WBC观察组更高(P<0.05);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加强临产孕妇凝血三项,D-聚体及血常规检验,有助于临床医师依据检查结果评估凝血功能,预测妊娠结局,有利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方案预防,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三项 D-二聚体 血常规检验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