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经外奇穴联合疗法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5年 7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腰突症患者 3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 150例。对照组行管灌注疗法,观察组在疗法基础上予以经外奇穴针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注射疗法联合经外奇穴针刺能够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

  • 标签: [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疗法 经外奇穴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设定研究时间为2021.06-2023.06之间,纳入此时我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骰子法均匀分组,38例予以麻醉者归入对比组,38例予以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者归入联合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血压情况、心率情况、麻醉见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在麻醉前,各组的统计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麻醉后,联合组的血压情况、心率情况均低于对比组(P<0.05);联合组的麻醉见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与对比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可以使混合痔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更稳定,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骶管麻醉 经皮穴位电刺激 混合痔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在混合痔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60例,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参考组(30例)、研究组(30例),分别采用麻醉、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混合痔麻醉效果和效率,是一种效果好、安全性高的麻醉方式。

  • 标签: 骶管麻醉 经皮穴位电刺激 混合痔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每组41例。研究A组于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联合腰丛神经阻滞,研究B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后3、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前、术中、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后舒芬太尼、24 h静脉自控镇痛(PCA)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A组术后3、12、24 h VAS评分低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研究B组MAP、HR水平低于麻醉前,且研究B组上述指标低于研究A组(P<0.05);术后,两组MAP、HR水平与术中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V),且研究B组MAP、HR水平低于研究A组(P<0.05)。研究A组术后舒芬太尼、24 h PCA用量低于研究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联合腰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处理,能够提高麻醉阻滞效果,保持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镇痛水平,减轻疼痛感受,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减少并发症影响,相较于全身麻醉更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对全髋置换术后高龄患者谵妄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01月~2021年09月接受全髋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5例分为CG组(实施全身麻醉)和NG组(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记录术后VAS评分,评价术后POCD和POD发生情况,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天内NG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CG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G组(P<0.05),同时NG组CAM-CR评分和PO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G组舒芬太尼和PCA药物使用量少于CG组(P<0.05),术后2h、4h、8h、24h的NG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G组。NG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G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减轻术后疼痛,可预防术后早期发生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高龄 全髋置换术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腰髂联合固定治疗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5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11例均为TileC型骨盆骨折。采用后路腰髂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5∕S1椎体和髂骨螺钉固定髂骨,配合患肢牵引和器械的撑开、合拢纠正垂直及分离移位。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骨盆后环形态恢复良好;下肢等长,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未出现跛行,下蹲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腰髂联合固定治疗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骶髂关节 骨折脱位 内固定术
  • 简介:大约9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下腰痛,髂关节是产生慢性下腰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报道由髂关节病变所致下腰痛者占所有下腰痛者的15%~30%[1].近年来,腰椎/腰融合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它在解决下腰/腰关节病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常有患者抱怨术后出现持续性的下腰痛,一些学者认为髂关节继发性病变可能是造成这种持续性疼痛的原因.

  • 标签: 腰椎 腰骶部 骶髂关节 脊柱融合术 关节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孔扩大成形、丛神经减压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丛神经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7~54岁,平均38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均为Ⅱ区;神经损伤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标准分级:完全损伤2例,部分损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7~12.0个月,平均6个月。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腰干及S1神经孔周围结构,直视下行孔扩大成形、松解骨折块及骨痂压迫的S1神经根及腰干,不稳定骶骨骨折者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评价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BMRC标准)等观察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有1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探查发现骶骨骨折完全愈合且S1神经孔完全闭塞,无法完成孔成形术而终止手术。手术时间70~22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450~2 800 mL,平均1 100 mL。术后复查X线片、CT示孔扩大成形明显,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BMRC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未恢复1例。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腰干及S1神经孔周围结构,直视下孔扩大成形、松解骨折块及骨痂压迫的S1神经根及腰干,是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丛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骶骨 骨折 减压术,外科 骶丛神经 骶孔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膜透析置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LA组,30例)和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NB组,30例)。LA组:术前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ml在手术切口和手术路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NB组:行术侧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鞘内注射1%利多卡因+ 0.5%罗哌卡因15 ml,腹横肌平面给予1%利多卡因+ 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入室时(T0)、麻醉完成后(T1)、手术开始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补救镇痛次数,术中、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因无法耐受转换为全身麻醉的比率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2和T3时LA组HR明显增快[(93.1 ± 9.7)、(99.8 ± 11.6)次/min比(78.4 ± 10.5)次/min]、MAP明显升高[(105.1 ± 13.7)、(110.5 ± 14.4)mmHg(1 mmHg=0.133 kPa)比(92.1 ± 12.8)mmHg](P<0.05),NB组各时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组比较,NB组T2和T3时的HR和MAP均明显降低(P<0.05)。N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LA组[(70.67 ± 7.39)min比(82.57 ± 8.09)min](P<0.05)。LA组术中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NB组(48次比10次)(P<0.05)。NB组术中和术后24 h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LA组[(3.25 ± 0.65)分比(5.85 ± 0.76)分、(1.46 ± 0.57)分比(2.37 ± 0.45)分](P<0.05)。LA组转全身麻醉率为3.33%(1/30),NB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联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膜透析置术是安全有效的,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麻醉,局部 腹膜透析 导管,留置 腹直肌鞘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配合高频热疗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注射,腰椎牵引的基础上,引进高频热疗,分三步治疗。结果经3个月~1年随访,优72例,良27例,可15例,差3例。总有效率97.4%,优良率83.9%。结论笔者认为注射,配合高频热疗,腰椎牵引分三步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是理想的配伍。

  • 标签: 骶管注射 高频热疗 腰椎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将臭氧浸润在髓核、神经根周围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臭氧消融术,我们自2006年8月开展此项技术,采用C形臂X线机引导定位臭氧盘内盘外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与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例60例,并对两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注射疗法 臭氧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丸加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自拟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丸加注射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注射疗法治疗。3周为一疗程,并总结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29例,良14例,优良率79.6%;对照组优14例,良8例,优良率62.9%。2组总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自拟方剂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静脉麻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择期手术(疝气,隐睾,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患儿12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40例。观察术中患儿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喉痉挛、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PA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Ⅰ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多于Ⅱ、Ⅲ组(P〈0.01),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结论复合静脉联合喉罩-七氟醚麻醉不但可以缩短苏醒时间,而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骶管阻滞喉罩七氟醚静脉麻醉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09-01摘要目的了解囊肿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收集了2014年6月.2015年5月共27例该类型的患者病例资料,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疏导。结果所有27例病例中,表现出以痛苦、焦虑为主的有21例,表现出以自卑心理为主的有5例,担心预后不良的有25例。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临床心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稳定,没有出现因心里问题而引发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囊肿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是有效的。

  • 标签: 骶管囊肿[神经源性膀胱[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婴儿肛周脓肿手术中麻醉与吸入七氟醚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66例婴儿肛周脓肿手术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麻醉与吸入七氟醚麻醉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85.16±6.37)、EAS评分(1.27±0.71)、喉痉挛发生率(6.06%)均低于对照组(91.11±9.33、3.11±0.54、27.27%),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婴儿肛周脓肿 骶管麻醉 七氟醚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NP)引起的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10年间共108例患者,用局麻药、激素、B族维生素等混合液20~30ml,经孔注射给药7天1次,3次为1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平均改善率为85.19%,其中单纯改善率为86.67%,兼有两节段改善率为77.78%。结论总的来看注射疗法安全、简单、经济有效,只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操作,是治疗PNP引起的腰腿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骶管封闭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影响。方法在医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七氟醚复合阻滞小儿中抽取90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5)采用丙泊酚麻醉,研究组(n=45)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就2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及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儿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是4.44%,同对照组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7.78%相比较低(P<0.05);(2)研究组平均苏醒时间是(18.72±2.94)min,较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28.86±3.81)min短(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促使其早期苏醒。

  • 标签: 骶管 右美托咪定 小儿 全麻 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探讨尾部藏毛窦术后复发并发尾骨骨髓水肿的治疗效果,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治疗,术后换药,尾部伤口于术后24天愈合,术后42天复查MR,尾骨骨髓水肿明显消退,随访1年,患者无不适,尾骨未见骨髓水肿。

  • 标签: 藏毛窦 骶尾骨 骨髓水肿
  • 简介:摘要全麻手术患者会在术前留置尿以防尿潴留损伤膀胱。但尿作为异物会使患者在麻醉苏醒时出现不适感觉,表现为耻骨上方疼痛、尿道灼烧感、有排尿冲动,称为导尿相关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 )。CRBD会引发全麻苏醒期躁动,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文章综述了CRBD的发生机制、分级与预后,以及近年国内外预防CRBD使用的几种神经阻滞方法,为麻醉医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阻滞 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 麻醉 躁动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 -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 选取 2014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 收治的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A组) 麻醉方式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丛神经阻滞复合镇静,对照组(B组) 麻醉方式为单纯喉罩通气全麻。记录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心率( heart rate, HR)、呼吸( respiration, R)的数据,术中枸橼酸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 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24小时随访 VAS评分等情况 。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