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实施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59例,穿刺失败1例,成功率98.33%;对照组穿刺成功39例,穿刺失败21例,成功率65%;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穿刺时间为(9.36±2.73)min。短于对照组(15.21±3.17)min(P<0.01)。超声组麻醉效果优为59例(98.33%),优于对照组32例(53%)(P<0.01)。结论高频超声引导阻滞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麻醉效果好,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其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所以高频超声引导阻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超声引导 骶管阻滞 成功率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改良阻滞方法麻醉效应的临床。方法将40例选用阻滞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坐标法,另一组采用计算法,分别用于手术用药量和用药方法的指定标准,观察两组的用药总量、持续时间、平面不足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药容积和麻醉平面符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法组患者平均达到麻醉的时间明显短于坐标法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术患儿,使用七氟醚复合阻滞麻醉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追加药物量少,并发症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改良骶管 阻滞方法 麻醉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阻滞对提高小儿术后苏醒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静脉全麻复合阻滞组(A组)和静脉全麻组(B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结论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可减少全麻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短,并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作用,可提高患儿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骶管阻滞 小儿麻醉 苏醒期
  • 简介:自1999年以来我院对132例小儿手术患者实施以阻滞为主的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麻醉 小儿 骶管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肛肠手术中相同剂量不同容量局麻药对阻滞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实施肛肠科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容量麻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高容量麻醉,分别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87%和9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和4%,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分别为(4.0±1.2)h和(3.9±1.3)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肛肠手术的过程中采用高容量低浓度麻醉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效果更佳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肛肠手术 高容量低浓度骶管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滞加静脉全麻在小儿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给予阻滞加静脉全麻,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全麻。结果观察组在T2时,心率比对照组较慢,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在T3时,心率比对照组慢;观察组手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P均<0.05)。结论阻滞加静脉全麻在小儿手术中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较快,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麻醉 骶管阻滞 静脉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8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并比较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阻滞可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 手术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在无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严重者可致心血管反应,表现为人工流产综合征,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人工流产术时施行适当的麻醉镇痛是完全必要的。我院采用阻滞加子宫腔内阻滞以施行人工流产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骶管阻滞 人工流产综合征 疼痛与不适 心血管反应 不同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滞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行下腹部、会阴部以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A组(单纯氯胺酮)和B组(阻滞复合氯胺酮)。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肌注氯胺酮后5min,两组MAP、HR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开始后10min,A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B组苏醒期短,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小儿阻滞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镇痛、肌松效果确切;对小儿生理干扰小,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苏醒迅速,减少了患儿的躁动,提高了小儿麻醉的安全,其临床总体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

  • 标签: 小儿 骶管阻滞 氯胺酮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小儿短小手术患儿分组。对照组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儿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七氟醚的平均用量。结果观察组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七氟醚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减少七氟醚的平均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维持术中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适合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骶管阻滞麻醉 小儿短小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配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2015年二年来对6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雷火灸配合阻滞治疗,每周l次,3次为1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痊愈548例占80%,好转82例,占12%,无效54例,占8%。结论雷火灸配合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中西合壁,相得益彰,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阻滞对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录入顺序将其随机纳入研究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阻滞,n=20)及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n=18)。两组患儿于常规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采用2%~3%七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3mg/(kg.h)静脉泵入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单次阻滞(局部麻醉药总剂量为0.8mL/kg,包含1/31%利多卡因+2/30.2%罗哌卡因,分开配制,先后注入);对照组加用瑞芬太尼[0.1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所有患者采用曲马多自控性镇痛法(PCA)。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和术后48h内不同观察时间点的FLACC镇痛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CC评分〈4分患儿所占比例及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比较,在麻醉复苏室(PACU)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滞可为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术中、术后早期提供满意镇痛效果,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量,降低疼痛造成的术后烦躁发生率。

  • 标签: 骶管阻滞 全身麻醉 曲马多 术后镇痛 尿道下裂 儿童
  • 简介:摘要氯胺酮目前仍被广泛用于小儿麻醉,有些短小手术在单纯氯胺酮麻醉下即可完成。

  • 标签: 氯胺酮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阻滞术在尾骨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68例尾骨疼痛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的20例,疼痛缓解的12例,疗效评价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疼痛控制的14例,疼痛缓解的13例,疗效评价有效率为73.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阻滞术在尾骨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患者疼痛缓解度更高。

  • 标签: 骶管神经阻滞术 尾骨疼痛综合征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