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至12月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50例/组。对常规组患者服用雷尼替丁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山再予以服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4%,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常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胃酸,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缓解了患者其他胃病症状。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调高疗效。方法对226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护理,2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再出血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提高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及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纤支镜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气道狭窄的疗效与护理配合。方法对我科73例气管支气管狭窄病例,经临床肺功能评价后,在支气管镜下用球囊进行气道扩张术。结果本组73例患儿球扩手术经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患儿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都得到缓解,所有患儿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纤支镜球囊扩张术对患儿气道开放,改善肺功能是较好的介入治疗手段。

  • 标签: 儿童 球囊扩张术 气道狭窄 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LSSS(Lumbarspinalstenosissyndrome,腰椎管狭窄)指的是由于不同的病因造成的腰椎管面积变的狭窄狭窄的腰椎管会对腰椎根部的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导致各种病症,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也有极少数由于先天因素造成的腰椎管狭小的年轻人,这种病症属于一种慢性病,主要症状为腰部神经胀痛,腰部以下麻痹,长期坐骨的神经病痛以及偶尔跛行。本文采用毫火针与新正骨疗法相结合的医疗手段对治愈LSSS的96个临床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毫火针 正骨疗法 腰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属于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较多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机体年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文将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进行分析和综述,针对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提供指导。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腰椎滑脱 手术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外周静脉中长度导管发生血管管腔狭窄的体会。包括发生血管管腔狭窄的原因分析、对策。认为根据医生医嘱、治疗周期、患者个体特点等因素主动选择合适的输液装置,防止因药物刺激等造成静脉内膜出现严重组织学改变,进而造成外周血管损伤,同时把输液的危险因素,即选用错误装置给药,控制在输液治疗活动前,降低输液的风险,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全注射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静脉输液 中长度导管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疼痛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5月接收的9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减压治疗,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为49例,应用护理干预手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2天内、一周内的VAS疼痛评分。结果统计比较分析,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59%),同时干预组术后两天以及一周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且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生活中,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压治疗 腰椎管狭窄 术后疼痛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并发低血压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33例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2%、69.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0%、75.8%,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效果佳,低血压发生率低,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循证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低血压
  • 简介:摘要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透析的血管通路中最理想也是最常是使用的就是正动静脉内瘘,这条通路在透析的患者的眼中就是一条关键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但是,因为很多原因,长会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常有血栓的形成,会阻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也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的危害。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 原因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诊断,调查我院骨科医师对腰椎失稳的认识程度。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6年7月诊断有腰椎管狭窄症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内容包括疾病诊断、性别、年龄,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前5年组与后5年组,并对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人数占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总人数比例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五年组与后五年组两组比较,后五年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人数占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总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前五年组(P<0.05),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五年组平均年龄较前五年组呈增高趋势。结论由于对腰椎不稳的不断深入研究,我院骨科医师对腰椎失稳的认识度显著提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也日益多见。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失稳 诊断 探讨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点,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梗死多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脑梗死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近年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狭窄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高海拔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颈动脉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的72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影像检查结果。结果轻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1%、97.3%、93.0%,中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9%、98.6%、96.6%,重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2%、96.4%、95.3%。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良好诊断效能,临床诊断价值颇高,未来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及无明显心脑血管体检患者60例,对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48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43例,50~70%12例,>70%5例。对照组60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20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54例,50~70%4例,>70%2例。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

  • 标签: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临床对策。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4.12-2016.12)在我院泌尿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21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取单因素分析法对216例TURP患者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就各影响尿道狭窄因素提出有效对策进行治疗。结果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不仅同患者术前尿道炎症、术前抗生素反复使用等密切相关,而且同患者尿路感染情况、手术操作情况(包括术中操作损伤、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术中出血过多等)、手术时间长短以及自身病程长短等密切相关,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而同患者吸烟、饮酒以及自身年龄、体重指数和切除前列腺容积等因素无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反复使用抗生素、术前尿道炎症以及手术时间、操作损伤、尿路感染和患者病情是诱发TURP术后尿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患者尿道感染、完善术前检查、规范术中操作以及术后无菌操作和留置导管时间等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 尿道狭窄 影响因素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36.3%,P=0.024)、冠心病(47.1%vs29.5%,P=0.000)、糖尿病(24.3%vs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 标签: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收治的52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其中26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26例选择手术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HQOL生存质量和JOA量表的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获得52份HQOL生存质量和JOA评分量表结果,手术组患者的HQOL结果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的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越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但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而且住院费用高。对于病情复杂患有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保守治疗。

  • 标签: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统计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患者治疗数据分析可知,本次治愈有24例,好转的有4例,无效的有2例,治疗总效率为93.33%。术后复发率为6.66%。结论采用小针刀来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愈效果明显,术后复发率较低。

  • 标签: 小针刀 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血脂控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实施颈动脉狭窄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经护理后对血脂控制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经一年的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血脂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血脂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效的控制了患者血脂的水平,提高了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颈动脉狭窄 血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