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水平提高和国家三孩政策全面开放,产后康复问题得以重视,其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最常见问题,但盆底康复依从性低是临床较为常见问题,产后盆底康复多样,如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分级盆底康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及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等。该文对产后盆底功能常见障碍及其康复措施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关系,并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方法选取80例LA患者,根据不同分级对其分组,对比不同组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定,对比不同组间评分差异,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结果LA-IV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和LA-I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三组(P<0.05);LA-I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两组(P<0.05);LA-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P<0.05),而MoCA评分则远低于后者(P<0.05);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均与LA分级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LA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关联,且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的损害都有明显关联。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辅助凯格尔盆底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取76例本院所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院就诊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为方便对比研究,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抽取38例作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余下38例患者作为优质护理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凯格尔盆底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肉张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显效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肉张力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提升,研究组分值较高(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产后护理 产伤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电生物反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表面电生物反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营养不良及误吸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评分)、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总评分(SWAL-QOL)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表面电生物反馈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穴位按摩 老年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无预防组)各70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只发生阴道前壁脱垂者1例,占1.4%;对照组中子宫脱垂者2例,阴道前壁脱垂者3例,阴道后壁脱垂者4例,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共计9例,占1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法对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 预防 盆底功能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训练器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入院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患者随机分为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与40例研究组(予以口训练器训练),对其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为97.50%,与参照组的77.50%相比,研究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时,予以口腔训练器训练可加快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 口肌训练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训练和抗阻训练,吸气训练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 P<0.001),吸气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吸气训练联合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 运动 平衡功能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抗阻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厚度(IDT)、呼气末厚度(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移动度,并计算增厚分数(DTF),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健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EDT、DTF、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偏瘫侧及健侧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DTF、深呼吸时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并发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侧功能受累为主;持续3周的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IDT、DTF及深呼吸时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收缩能力及肺功能,降低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电刺激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中脑氧饱和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21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质指数(BMI) 19.5~3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并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术前1 d 、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根据术后MMSE和MoCA量表评分及PND诊断标准筛选出PND组(n=38)和非PND组(n=172)。于麻醉前(T0)、麻醉开始10 min(T1)、麻醉开始2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1 h(T4)、手术结束(T5)、离开麻醉恢复室(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脑氧饱和度(SctO2,以左脑和右脑SctO2平均值记录)。T0时间点SctO2为SctO2的基础值,计算各时间点Sct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SctO2max%)。结果21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PND发生率为18%(38/210)。PND组与非PND组患者年龄分别为(71.0±2.1)、(67.8±2.0)岁,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分别为(57±5)、(46±8)min;与非PND组比较,PND组的年龄偏高(t=2.600, P<0.05),PACU时间延长(t=3.039,P<0.05)。PND组在T3、T4、T5和T6时间点SctO2分别为(62±10)%、(60±11)%、(64±12)%、(66±10)%,低于非PND组的(67±6)%、(68±6)%、(69±5)%、(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9、4.906、3.787、2.516,均P<0.05)。PND组术前1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9±1.2)、(24.1±1.2)分,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分别为(20.8±1.2)、(21.3±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3、5.675,均P<0.05)。非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4±1.3)、(23.1±1.6)分,与非PND组比较,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t=2.630、3.108,均P<0.05)。术中SctO2max%的临界值为13.74%,预测PN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19~0.9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8.5%。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术中SctO2max%>13.74%可以作为预测PND发生的指标。

  • 标签: 脑氧饱和度 预测指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吞咽功能个体化摄食训练的具体方法及该方法对多发性炎以及皮肌炎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月-2017年*月入住我科的多发性炎以及皮肌炎患者中选取100例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个体化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4周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具有吞咽障碍的多发性炎以及皮肌炎患者开展吞咽功能个体化摄食训练,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个体化摄食训练
  • 简介:摘要非器质性的下尿路功能障碍(nLUTD)是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患,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此类患儿经常共患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最多见的精神疾病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同时,ADHD患儿出现nLUTD的比率也较正常儿童显著增加,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缺乏。本文就ADHD和nLUTD之间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下尿路功能障碍 共患病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床旁超声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形态与功能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横断面研究,以确诊脓毒症7 d内且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5分的患者为脓毒症组(31例),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床旁超声测得形态指标(平静呼气末厚度、最大吸气末厚度)及功能指标(增厚率、平静呼吸移动度及深呼吸移动度)。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形态指标:①两组平静呼气末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为0.21(0.18~0.23)cm,对照组为0.19(0.16~0.20)cm,Z=-1.739,P=0.082];②两组最大吸气末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为(0.27±0.84)cm,对照组为(0.29±0.77)cm,t=1.344,P=0.183];(3)功能指标:①脓毒症组增厚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24%(16%~56%),对照组为61%(37%~82%),Z=-3.076,P=0.002];②脓毒症组平静呼吸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1.25±0.38)cm,对照组为(1.65±0.82)cm,t=2.687,P=0.009];③脓毒症组深呼吸移动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脓毒症组为2.79(1.80~4.16)cm,对照组为3.77(2.92~5.05)cm,Z=-2.231,P=0.026]。结论脓毒症(SOFA评分≤5分)患者7 d内已出现功能障碍,此时形态未见改变,提示脓毒症患者功能障碍早于萎缩发生。床旁超声可有效评估形态及功能

  • 标签: 脓毒症 床旁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超声评估功能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脱机成功,对照组为脱机失败。对比2组超声评估结果。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实验右侧位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实验收缩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超声评估功能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超声 膈肌功能 脱机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Ⅱ型呼衰患者应用起搏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对其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Ⅱ型呼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应用一般治疗法,研究组给予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PaO2以及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3d,两组PaO2与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治疗7d,研究组PaO2与PaCO2变化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治疗中对改善其血气指标具有显著作用,疗效显著,且有利于预后。

  • 标签: 膈肌起搏 呼吸功能锻炼 Ⅱ型呼衰 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