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萎缩及关节突关节形态改变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ASDis再次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1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次手术融合节段为L4,5的ASDis患者29例纳入研究(ASDis组)。按Roussouly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0例、Ⅳ型5例。另选取同期腰椎融合术后未发生ASDis的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性别、融合节段、腰椎Roussouly分型与ASDis组进行1∶1配对。通过CT和MRI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手术前后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度(fat infiltration,FI),初次术前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F-J)及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腰椎后路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临界值。评估ASDis组患者再次手术前后的椎旁肌萎缩情况。结果5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9.25±6.38)个月(范围49~73个月)。ASDis组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76±3.64)kg/m2,高于对照组的(22.24±2.9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41);ASDis组椎旁肌CSA为(3 214.32± 421.15)mm2、相对横截面积(rCSA)为1.69±0.36,均小于对照组的(3 978.91±459.87)mm2和2.2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2,P=0.012;t=9.47,P=0.038);ASDis组椎旁肌FI为21.95%±5.89%,高于对照组的14.64%±7.11%(t=7.32,P=0.002);ASDis组F-J角为35.06°±3.45°,小于对照组的38.39°±4.67°(t=4.76,P=0.027);ASDis组P-F角为117.39°±8.13°,大于对照组的111.32°±4.78°(t=5.25,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BMI(OR=1.34,P=0.038)、较小的椎旁肌rCSA(OR=0.02,P=0.017)及较高的椎旁肌FI(OR=1.58,P=0.032)是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BMI曲线下面积为0.680,临界值为22.58 kg/m2;椎旁肌FI曲线下面积为0.716,临界值为15.69%;椎旁肌rCSA曲线下面积为0.227,临界值为1.92。ASDis组患者再次手术前椎旁肌与初次手术前相比,拥有较高的FI(25.47%±6.59% vs. 21.95%±5.89%,t=3.99,P=0.042)及较小的rCSA(1.52±0.28 vs. 1.69±0.36,t=3.85,P=0.038);再次手术前椎旁肌FI与初次术前的差值与ASDis发生时间呈负相关(r=-0.53,P=0.039),rCSA差值与ASDis发生时间则呈正相关(r=0.64,P=0.043)。结论当BMI>22.58 kg/m2、椎旁肌FI>15.69%、椎旁肌rCSA<1.92,提示术后出现ASDis的可能性较大;初次手术后椎旁肌萎缩越明显,则ASDis可能发生越早。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不能作为预测ASDis发生的指标。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旁肌 椎关节突关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病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变异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变异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变异位点的性质。结果先证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和母亲 MFN2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c.1066A>G(p.Thr356Ala)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姐姐和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FN2基因c.1066A>G(p.Thr356Al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MFN2基因c.1066A>G(p.T356A)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腓骨肌萎缩病2A型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错义变异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选择性上、下神经元受累为特征,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导致的运动单位进行性丢失是ALS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目前在ALS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的监测中,仍缺乏特异生物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用于定量反映运动单位丢失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对运动单位估数和运动单位数量指数检测技术在AL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 肌电描记术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是骨外科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轻者腰或腿部稍疼或不适,重者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等典型症状,更甚者疼痛难忍,坐卧不安,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整疗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整脊疗法治疗 中药熏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美式整辅助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文立项时间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选择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例38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同等数量的同样病症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组,治疗的过程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美式整进行辅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本文观察组经过干预以后,总有效患者为35例,总有效率为92.11%,其中显效20例,有效15例,显效率为52.63%,对照组干预之后总有效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显效13例,有效13例,显效率为34.2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评价两组调查对象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疼痛无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的疼痛明显比对照组更轻,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变类型,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基础之上辅助美式整可有效的提升患者康复的有效率,对缓解疼痛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美式整脊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研究,采用中医整以宗四维牵引调曲法配合熏腰蒸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IDP),在临床治疗上取得良好疗效。本所自2005年-2009年收治的病例中取293例完整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中医病理分型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中医整脊 以宗四维牵引调曲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拨针加美式正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技术特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病人70例,诊断均为腰椎间盘突出,分为拨针整治疗组和牵引治疗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拨针微创加美式正脊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结果拨针正脊治疗2个疗程,牵引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经统计学处理比较,拨针组总有效率97.1%,牵引组总有效率85.7%,拨针组与牵引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拨针组优于牵引组。结论拨针加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操作简便、安全,近期、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避免手术高风险,并发多等缺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作者郑建军已于2002年5月27日抵达狮泉河(阿里地委所在地),在神山圣湖(岗仁波齐山、玛旁雍错)转了一圈,并为越野者的朋友们祈福。预计4-5天至叶城(新疆),值得我们骄傲的姐妹,让我们一起给她加油吧!!!

  • 标签:
  • 简介:从桂林去龙胜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怎样的美景诱惑自己跑这么远的路,一次次来看龙梯田?在我的眼前,春天的龙梯田像处女一样诱人。一块块弯弯曲曲、层层叠叠的

  • 标签: 梯田 壮族 泥土 无数 触电 田水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脊髓膜膨出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1例脊髓膜膨出患儿进行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的发生率。结果21例患儿手术切口均为I期愈合,未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经6~12个月的随访,19例患儿的感觉、双下肢障碍、大小便失禁均得到明显缓解,恢复良好,治疗有效率为90.48%。结论对新生儿脊髓膜膨出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脊髓脊膜彭出症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整推拿手法对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1月-2023年4月经我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对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定指数与视觉模拟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7%,对照组为81.5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整脊推拿 治疗效果 疼痛感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膜膨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1例新生儿、婴儿膜膨出的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经随访最长5年,最短3个月,无一例并发脑脊液漏和肢体功能障碍(术前1例右下肢瘫痪除外)。术前1例合并有大小便失禁,术后均有一定改善。1例右下肢瘫痪无改善。结论:新生儿、婴儿膜膨出,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手术前后并发,避免复发,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婴儿 脊膜膨出症 先天性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健脾捏推拿法对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方法: 40例厌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捏推拿法, 1天 1次,每次治疗 20分钟,一周 5次, 1周为一个疗程,共 4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连续治疗 4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食欲、食量、面色、腹胀、大便、烦急症状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食欲、食量症状均的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面色、腹胀、大便、烦急症状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 4疗程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食欲、食量、面色、大便、腹胀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总效率 95.0%,对照组总有效率 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健脾捏推拿法对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优于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 标签: 健脾 捏脊 小儿推拿 厌食症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 简介:目的:观察通过调曲为主的整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四维牵引调腰曲并辅助正脊骨和练功的疗法,按照椎曲改变类型辨证施治。结果:总有效率98.9%,临床治愈率83.3%,缓解率13.3%,显效率2.2%,无效率1.1%,椎曲改善率为81%,3个月随访健康状况优良率为98.81%,症状体征康复优良率为96.43%。结论:调曲整法是以调整腰椎曲度为主要目标。椎曲恢复和稳定与功能锻炼呈正相关。从随访的病例中得知,能否坚持功能锻炼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四维牵引 调曲法 正脊骨法 腰曲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目前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如牵引、熏蒸、理疗、按摩、针灸推拿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持续时间短,容易复发,我院自2002年引进韦以宗教授创立的“中国整法”之后,结合我的先前的针刀松解术和火针加中药扶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理筋术 整脊调 曲法 针药扶阳法 练功法
  • 简介:目的:探讨以整调曲复位法为主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四维悬吊牵引腰椎,以调腰曲为主的整综合疗法治疗,对滑脱复位,系统观察腰椎滑脱121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复位总有效率98.35%,其中以复位效果和症状体征为疗效标准的治愈率74.38%,临床治愈率91.74%。平均30个月随访优良率88.99%。结论:导致腰椎滑脱的主要原因是腰椎力学紊乱,通过整调曲恢复或改善生理曲度,滑脱可以复位,如能坚持功能锻炼,可有效控制复发。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四维悬吊牵引法 调曲复位法 整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