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型脂肪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情况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心绞痛患者各60例,将其定义为A、B、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心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A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B、C三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B组研究对象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明显高于C两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H-FABP、CK-MB、MYO、cTnI水平会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会随着患者的病情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对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变程度
  •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分析表明: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胁迫抗性机制。

  • 标签: 植物乳杆菌 酸胁迫 H^+-ATPASE活性 ATP含量 膜脂肪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冠心病采用丹麦注射液治疗前后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和游离脂肪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药参麦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以及游离脂肪水平。结果对本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高敏肌钙蛋白以及游离脂肪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给药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游离脂肪,降低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水平,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参麦注射液 高敏肌钙蛋白
  • 简介:提供了一种采用毛细管柱测定丙二醇脂肪酯产品中的总单酯及游离丙二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样品与硅烷化试剂(BSTFA、TMCS)反应形成挥发性硅烷化衍生物,采用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与标样对照,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5%以上,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之内。该方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求。

  • 标签: GC 丙二醇脂肪酸酯 丙二醇单硬脂酸酯 总单酯 游离丙二醇
  • 简介:摘要 为了对C36二聚脂肪基不饱和聚酯树脂形成和液体凝固的过程中关联到的化学反应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使用FT-IR,1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它进行了探究。经FT-IR和1HNMR的分析表明,已经通过缩聚反应顺利合成出了C36-DFA改性聚酯。通过对TGA的研究可以发现,DFA-UPR树脂的分解温度比较高,是197.83℃。DFA-UPR树脂在TM2温度下的热失重率是39.56%/℃,和UPR树脂在相同温度下相比,下降了30.13%。使用等温和非等温DSC检测方法对纯聚酯以及C36-DFA改性聚酯树脂系统进行检测。按照Kissinger方式和Crane方式可以获得DFA-UPR和UPR树脂系统的凝固反应活化能分别是每摩尔32.99千焦以及每摩尔33.68千焦;反应的等级数都是0.85;指数前的因子分别是1.89×104与3.11×104。DFA-UPR树脂的凝固反应和Sesta'k-Berggren自催化模型相一致。

  • 标签: C36二聚脂肪酸 差示扫描量热法 固化反应
  • 简介:摘要:炼化企业车用柴油脂肪甲酯(FAME)含量分析,2021新版标准更新后,针对旧标准中样品分析的重复性有了明确的要求,但仪器操作条件和结果重复性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对试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分析结果误差的关键因素,在改进试验条件下制作出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提高了样品测定效率和准确度。

  • 标签: 柴油 脂肪酸甲酯 红外光谱法 准确度
  • 简介:棕色脂肪能将食物中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热能,而白色脂肪正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即储存能量。每个人体内棕色脂肪的含量和活性的差异对于肥胖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给一群成年女性服用了含有胆汁(脱氧胆酸)的营养补充品后,

  • 标签: 脂肪 棕色 激活 营养补充品 直接转化
  • 简介: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改良其种子脂肪组分,提升其经济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油菜种子发育时期脂肪合成积累模式及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规律,认为这3个基因在种子发育中后期(授粉后25d起)的高效表达对油酸合成积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Napin启动子诱导对油菜植株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进行RNAi共干扰抑制,以达到提升油酸含量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种子中BnFAD2、BnFAD3、BnFATB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抑制,种子中油酸含量由66.76%提升至82.98%,且油脂合成的相关基因同步出现表达上调。

  • 标签: 油菜种子 油酸 BnFAD2 BnFAD3 BnFATB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ω3多不饱和脂肪(ω3-PUFAs)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探讨ω3-PUFAs在辅助诊断与评价PS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脑卒中患者7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PSCI组(43例)和非PSCI组(34例),通过病例资料、相关血清ω3-PUFAs检验报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清ω3-PUFAs水平的差异,检验血清ω3-PUFAs主要组成成分α亚麻(ALA)、二十碳五烯(EPA)、二十二碳六烯(DHA)、总值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SCI组患者的ALA[5.00(3.42,7.56)μmol/L]、EPA[0.50(0.40,0.75)μmol/L]、DHA[2.86(2.11,3.30)μmol/L]、总值[8.93(6.47,10.83)μmol/L]均明显低于非P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DHA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性(rs=0.3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HA水平较低是发生PSCI的危险因素(P<0.05,OR=0.554,95%CI为0.368~0.835)。结论PSCI患者的血清ω3-PUFAs水平低于脑卒中后非认知障碍患者,血清DHA水平与MMSE评分呈弱正相关性,较低的血清DHA水平是发生PSCI的独立风险因素,ω3-PUFAs在辅助诊断与评价PSCI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进展密切相关,优杆菌属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优势菌群之一,其代谢物短链脂肪(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在调节肠道代谢平衡中发挥主导作用。已有研究显示SCFAs具有调节T2DM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参与胆汁代谢、调节炎性因子生成等作用。本文就优杆菌属及其代谢产物SCFAs与T2DM的关系及调控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优杆菌属 短链脂肪酸 2型糖尿病
  • 作者: 刘艳 叶怡翔 王意 王凡 黄以超 陈达 潘雄飞 潘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成都 61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 430030,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系,合肥 230032,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广州5106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 430030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孕妇的孕中期血浆n-3多不饱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相对浓度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联。方法基于同济-双流出生队列,选择2017年至2019年在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通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GDM的269例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基线孕周和年龄进行1∶2匹配,选取538名无GDM的孕妇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的807名孕妇年龄范围为18~40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定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孕中期(24~28周)空腹血浆n-3 PUFAs的相对浓度。根据对照组血浆n-3 PUFAs相对浓度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血浆n-3 PUFAs与GDM之间的关联。结果GDM与非GDM孕妇血浆n-3 PUFAs中C22∶5n-3的相对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87(0.72,1.07)和0.94(0.75,1.19),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中期血浆C22∶5n-3与GDM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联,相对浓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对应的OR值(95%CI)为0.75(0.62~0.90);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0.97(0.62~1.51)、0.72(0.45~1.15)和0.54(0.32~0.90),P趋势<0.05。未发现其他n-3 PUFAs(C18∶3n-3、C20∶5n-3、C22∶6n-3和总n-3 PUFAs)与GDM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孕中期血浆n-3 PUFA C22∶5n-3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能存在负关联。

  • 标签: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糖尿病,妊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烧(创)伤、吸入性损伤、严重感染以及休克等疾病过程中,机体内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引发炎性细胞向肺组织迁移,激活呈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常常可造成以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为主的急性肺损伤(ALI),严重者短时间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极高。ω-3多不饱和脂肪(ω-3PUFA)作为药理性免疫营养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超越了以往单纯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发挥着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全面作用,并逐渐演变为现代危重性肺损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ω-3PUFA对ALI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ALI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脂肪酸类,不饱和 急性肺损伤 免疫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及心脏超声指标在诊断脓毒症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住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80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等一般临床资料;确诊后1、3、7、10 d检测心脏超声指标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H-FABP水平。根据有无心功能不全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0例)和心功能不全组(50例),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后,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心功能不全组仅SOFA评分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分:6.12±4.09比4.57±2.45,P<0.05)。在相同时间点,心功能不全组N%、H-FABP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N%:F=6.973,P=0.010;H-FABP:F=17.303,P=0.000)。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两组间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E峰与室间隔之间的垂直距离(EPSS)、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EDT)、A峰持续时间(Ad)、左室收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S)、左室舒张早期肺静脉血流速度(D)、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肺动脉瓣环血流速度(PV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心脏超声指标和心脏标志物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LVEDV为0.636、77.30%、56.03%,SV为0.779、88.82%、71.19%,LVEF为0.753、92.12%、55.21%,CO为0.754、88.82%、77.19%,LVFS为0.728、81.25%、66.99%,EPSS为0.663、96.99%、51.56%,IVRT为0.775、86.97%、73.55%,A'为0.908、96.58%、89.60%,Sm为0.738、93.37%、56.77%,H-FABP为0.673、80.26%、57.25%。将H-FABP分别与LVEDV、SV、LVEF、CO、LVFS、EPSS、IVRT、A'、Sm进行平行诊断试验,其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诊断试验(分别为85.45%、93.91%、96.72%、94.74%、89.43%、98.00%、92.00%、99.42%、93.60%),阴性预测值均低于单项诊断试验(分别为50.89%、57.93%、49.15%、58.18%、57.05%、45.74%、57.92%、64.13%、47.78%)。结论心脏超声指标LVEDV、SV、LVEF、CO、LVFS、EPSS、IVRT、A'、Sm联合H-FABP对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不全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ω3-PUFA)膳食干预对早期过度营养大鼠成年期白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应用小窝鼠模型,形成营养过度组(SL组,3只/窝)或正常营养组(NL组,10只/窝),断奶后给予正常饮食或ω3-PUFA饮食(SL-FO组),喂养至13周。定期测量大鼠摄食量、体重和直肠温度,13周进行动物能量代谢监测;分别于3周、13周处死,收集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小鼠腹股沟皮下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并在分化晚期给予50 μmol/L二十碳五烯(EPA)干预48 h。检测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线粒体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拷贝数和细胞耗氧率。结果3周时,SL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脂肪细胞面积均大于NL组,体温低于NL组并持续到13周;13周时,SL组大鼠耗氧量、CO2产出量、产热量均低于NL组;同时3周和13周脂肪组织的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解耦联蛋白1(UCP1)、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及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断乳后ω3-PUFA膳食能减低SL大鼠体重增加,提高白色脂肪UCP1蛋白表达,恢复能量代谢水平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体外EPA干预,脂肪细胞线粒体拷贝数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线粒体基础耗氧率和质子漏增加(P<0.05)。结论ω3-PUFA能改善因早期过度营养而降低的大鼠皮下白色脂肪线粒体功能和生物合成,可能是鱼油膳食阻止早期过度营养程序化,恢复产热代谢的重要机制。

  • 标签: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早期过度营养 白色脂肪 线粒体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的峰值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距发病时间2h以内的AMI患者60例,于入院即刻至发病10h期间,每2h测定1次血浆H-FABP的浓度。根据H-FABP峰值水平的平均值将患者划分为H-FABP高值组和低值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与H-FABP低值组相比,H-FABP高值组发病后1个月、1年,MACE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FABP酶峰水平的升高对AMI患者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不良心脏事件 心力衰竭
  • 简介:本文设计和考察了含有胺基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化合物和不同烷基长度脂肪的双元有机凝胶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在20种溶剂中的凝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是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取代烷基链的长度以及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在调控多种有机溶剂中的胶凝剂性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形貌研究揭示这些凝胶分子随着溶剂的改变自组装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如褶皱、片状、带状、点状等.光谱研究表明依赖于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以及分子骨架中的烷基取代链,凝胶中存在不同的氮键和疏水作用力.此外,由于烷基取代链的长度不同,这些有机凝胶可以自组装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的纳米结构.目前研究工作对于设计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和软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双元有机凝胶 自组装 纳米结构 药物释放 脂肪酸
  • 简介: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和一种新开发的乙烯脱除剂——钯(Pd)(e+R)对早熟和晚熟的鳄梨(perseaAmericanaMill)在5℃贮藏和20℃后熟期内果实硬度、颜色、脂肪和糖含量的变化的影响。这种新型乙烯清除剂有效地延缓了鳄梨在5℃贮藏时的果实成熟过程,1-MCP在抑制果实成熟方面更加有效,但与这种新型乙烯清除剂相比它会破坏果实的后熟。晚熟果实中脂肪含量在两种处理间以及贮藏时间方面均保持不变,而早熟果实中脂肪含量随着处理和贮藏时间的不同,产生了轻度的,甚至显著的差异,果实中出现大量的甘露庚糖醇。

  • 标签: 1-MCP处理 乙烯脱除剂 脂肪酸含量 贮藏期间 梨果实 糖含量
  • 简介:Clycos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新陈代谢和微生物工程,该公司于2010年9月18日宣布,开发出第一个微生物平台,可用于从脂肪有效地合成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这项研究与GlycosBio公司合作进行,研究结果己发表在《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

  • 标签: 脂肪酸合成 生物燃料 化学品 代谢过程 开发 微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