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系统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胚龄为20周的人胚胎皮质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并检测生长曲线,测定长期培养细胞周期和细胞分化及冻存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达到了10个月,传代25代,总细胞数增加了105倍.干细胞只有培养1个月后才能有效去除前体细胞.细胞周期显示细胞保持了活跃增殖,多次传代后细胞冻存对细胞存活力无明显影响,多向分化潜力表现出稳定性.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于体外长期培养,这也是细胞纯化有效方法.

  • 标签: 人神经干细胞 培养 细胞周期 冻存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评价中草药灯盏花对正常人体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量效关系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体牙龈成纤维细胞。将浓度为45、90、135、180、225、270、315、360mg/L灯盏花注射液分别作用于第5代正常人体牙龈成纤维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并测出各组光吸度值(OD值)。结果与对照组OD值相比,各灯盏花组随浓度升高其OD值依次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草药灯盏花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提示灯盏花有防止牙龈纤维化作用。

  • 标签: 灯盏花牙龈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现阶段,国内企业(含外企)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药物生产设备主要有传统型生产设备和一次性抛弃型生产设备两种。通过项目设计实例,结合中国GMP(2010修订版)要求,就一次性抛弃型生产设备车间布局设计进行探讨与分析。

  • 标签: 重组单克隆 抗体药物 工程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构建出一种新型微孔水凝胶并用于体外培养原代软骨细胞。方法利用双乳液法制备明胶微球,然后用罗丹明染色液标记后包埋在水凝胶,观察明胶微球降解情况,再用此方法获得微球制备微孔海藻酸钠水凝胶培养原代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死细胞检测结果,并使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值。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胶微球在37℃培养环境下能够自然降解,水凝胶内部产生微孔。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观察到原代软骨细胞能够在材料中均匀地分布和生长,在微孔边缘生长软骨细胞甚至能够突破边缘,将空腔位置占据生长。细胞活力检测数据提示微孔水凝胶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通过明胶降解特性构建出新型微孔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并在水凝胶内部形成微孔,可有效地产生边缘效应,有利于体外培养原代软骨细胞

  • 标签: 水凝胶 明胶 生物相容性材料 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WJ-MSC)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促进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获得WJ-MSC及AD-MSC,分别收集其培养上清并与内皮细胞培养。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中促进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抑制血管新生基因表达;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其对内皮细胞管网状结构形成作用。结果WJ-MSC和AD-MSC培养上清分别与内皮细胞培养后,内皮细胞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WJ-MSC组及AD-MSC组内皮细胞体外管网状结构形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2 mm±9.2 mm和94.3 mm±13.2 mm,86.1 mm±7.2 mm,P<0.01)。结论WJ-MSC与AD-MSC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均具有促进作用,且二者促进作用相当。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共培养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研究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筛选并鉴定HT29结肠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基筛选结肠癌细胞系肿瘤于细胞相关亚群。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表面标志检测、双苯酰亚胺(Hoechst)33342染色检测来确定培养细胞中肿瘤十细胞比例及其培养肿瘤干细胞含量变化。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约50%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自南飘浮细胞球。细胞球可连续传代,若重新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可重新贴壁分化,分化后细胞培养储存HT29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HT29细胞系中CD44+细胞含量为(44.18±2.18)%.而细胞球中CD44‘细胞含量为(83.41±11.21)%:双苯酰亚胺33342染色检测提示HT29中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含量为(3.82±0.08)%.而细胞球中含量明显增高。结论:结肠癌细胞系HT29可在含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并维持细胞系。该细胞系中含有一定比例具有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结肠癌干细胞细胞亚群。表面标志以及双苯酰亚胺33342检测差异提示细胞球中仅部分细胞具有干细胞功能。

  • 标签: 结肠癌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无血清培养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元样PC12细胞对C3H小鼠成肌干细胞C2C12增殖与分化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PC12细胞和C2C12细胞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2C12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C2C12细胞与已分化PC12细胞培养;阴性对照组:C2C12细胞与未分化PC12细胞培养。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对PC12细胞促分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条件下C2C12细胞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PCR)检测与PC12细胞培养3、7d后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表达。结果体外条件下,NGF诱导PC12细胞呈现神经元样特征:具有细长细胞突起,并阳性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已经分化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增殖。实验组DNA合成前期C2C12细胞所占百分比(77.2%±0.4%)较空白对照组(71.0%±0.6%)和阴性对照组(70。8%±0.8%)高,反应增殖活力增殖指数(22.8%±0.4%)较空白对照组(29.0%±0.6%)和阴性对照组(29.2%±0.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表达高于同一培养时间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化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增殖,但促进其分化。

  • 标签: 成肌细胞 小鼠 近交C3H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2毒素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及整合素表达影响。方法取1 ~ 2日龄SPF级Wistar乳鼠2只制备原代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进行软骨细胞鉴定,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T-2毒素(0、2、4、6、10、12、20 ng/ml)染毒24、48、72 h对软骨细胞毒性作用,根据细胞存活率确定终浓度为0(对照)、2、4、6、8 ng/mlT-2毒素作用48 h为后续实验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D44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相同作用时间下,不同剂量组间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30.759、258.250、123.337,P均< 0.01)。作用48 h,不同剂量T-2毒素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CD44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613、4.805、2.943、12.395,P < 0.01或< 0.05)。其中,2、4、6、8 ng/ml组IL-6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6、8 ng/ml组IL-1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2 ng/ml组,且6 ng/ml组明显高于4 ng/ml组(P均< 0.05);6、8 ng/ml组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2、4、6、8 ng/ml组CD44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作用48 h,不同剂量T-2毒素组软骨细胞整合素α5、β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635、4.376,P均< 0.05)。其中,6、8 ng/ml组整合素α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T-2毒素可能通过上调IL-6、IL-1β和整合素β1表达,同时下调TNF-α、CD44和整合素α5表达,破坏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平衡,造成软骨细胞损伤。

  • 标签: 软骨细胞 T-2毒素 炎性细胞因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44 整合素
  • 简介:摘要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够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细胞因子而作用于自身,使细胞大量增殖而不分化;白血病细胞所分泌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人脐带血(UCB)单个核细胞(MNCs)中CD34+/CD133+细胞亚群使之增殖而抑制其分化。关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否使UCB-MNCs分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分化影响。方法实验分为①有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StemSpan®SFEM组;②StemSpan®SFEM组;③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高糖(HG)-DMEM组;④HG-DMEM组;⑤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低糖(LG)-DMEM组;⑥LG-DMEM组。收分离的人UCB-MNCs按2.5×106/瓶分别接种于6组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于培养前和培养12天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表型CD34,CD90和CD166变化。结果各实验组CD34,CD34/CD90和CD16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培养前升高。结论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具有一定抑制分化作用,其有效生物活性物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HL-60细胞 上清液 单个核细胞 分化
  • 简介: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是筛选各种可疑毒物可靠方法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基本条件及应用范围。

  • 标签: 细胞培养 法医毒理 遗传特征
  • 简介:体外组织块培养成年、老年哺乳动物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研究甚少.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实用方法及扩充神经干细胞作为移植或基因转移供体细胞来源.取8、14及24月龄SD大鼠(雌雄不拘)SVZ组织块作体外培养,在DMEM/F12+B27培养液中加入bFGF(20ng/ml),促进其组织块形成神经小球,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用Nestin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培养7~10d产生神经小球数量多,细胞生长状态佳,绝大多数细胞为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此期神经干细胞较适宜于作细胞移植或基因转移.此法尚有取材方便、组织细胞损伤小、细胞易存活及经济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通过体外培养扩增神经干细胞方法.

  • 标签: 培养成年 成年老年 法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功能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Cs进行体外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表达,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s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比较DCs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感染阶段功能特点。结果培养7天DCs在透射电镜下观察,DCs充满每个视野,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表面突起较丰富,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丰富,线粒体结构较清楚,核大而圆,核膜清晰,染色质分布较均匀。正常对照组HLA-DR、CD80和CD86表达率均〉54%,而慢性乙型肝炎及HBV携带者组上述DCs表面分子表达率普遍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型肝炎与HBV携带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天DCs上清IL-12表达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慢性乙型肝炎与HBV携带者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HBV携带者均存在DCs表型和功能缺失。

  • 标签: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经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nMSCs),检测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factor- 4, Oct4)表达。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帖壁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粘附、生长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在酶标仪 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有限稀释法观察克隆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结果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增殖迅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Oct4、 CD44阳性。结论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特性。

  • 标签: 经血 细胞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培养分析方法用于产前诊断临床意义,以期对产前诊断咨询有所支持。方法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检门诊共79例孕早期具有相应产前诊断适应征孕妇,于孕10-14周B超引导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9例绒毛样本,培养成功76例(3例培养失败,无贴壁细胞生长),培养成功率为96.20%(76/79),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1例,其中5例45,XO,2例21三体,2例嵌合体,1例69,XXY,1例47,XN,+9。结论绒毛染色体培养法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诊断,是孕早期产前诊断有效方法,绒毛活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与羊膜腔、脐带血穿刺术相比较有一定优势,在条件许可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 染色体异常 产前咨询
  • 简介:目的研究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CD34+单核细胞(MNCs)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海绵体支架上在兔体内构建阴茎海绵体组织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骨髓与兔外周血中提取并鉴定MSCs与CD34+MNCs,将两种细胞组分以107/mL密度种植于制备好兔阴茎海绵体脱细胞胶原支架上,同时将相同密度MSCs、CD34+MNCs分别种植于支架上,培养4天后植入一种兔阴茎海绵体缺损模型中。3个月后对工程化组织进行取材,行H&E及Masson三色染色等组织学检测。结果MSCs和CD34+MNCs共培养组近白膜处海绵体保留了正常海绵体结构,而MSCs组、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以疤痕增生为主,尽管较之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疤痕组织中血管数目较多(P〈0.05)。结论我们研究证明了将MSCs和CD34+MNCs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植入兔体内可以构建出一段组织学上与原生海绵体相似的组织;CD34+MNCs在体内主要通过协同MSCs而非单独发挥其促血管化生物学效应。

  • 标签: CD34+单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脱细胞海绵体支架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化阴茎海绵体 阴茎再造
  • 简介:目的:研究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分离、鉴定及意义。方法:收集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鉴定其致病基因RUNX2突变位点,通过离体培养CCD患者未萌牙牙囊细胞,检测其携带基因突变位点,鉴定RUNX2+/m牙囊细胞。结果:全血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患者RUNX2基因第2外显子插入TG突变,该突变型为c.309_310insTG,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RUNX2+/m牙囊细胞,并发现RUNX2基因突变减少了牙囊细胞中此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分离培养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UNX2基因在牙囊及牙齿萌出中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 标签: RUNX2基因 牙囊细胞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和大流行期间病毒感染主要方法,目前流感疫苗生产主要仍依赖鸡胚培养技术,但近年来,使用动物细胞基质代替鸡胚培养已成为流感疫苗技术创新重要趋势。随着贴壁培养及无血清全悬浮培养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发展,已有多种动物细胞系用于流感疫苗生产。此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流感疫苗研发中应用进展。

  • 标签: 流感疫苗 细胞培养 Vero细胞 鸡胚培养 Madin-Darby犬肾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