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使用呼吸期间出现的VAP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原因,探讨相关干预措施。方法从我院使用呼吸导致的呼吸相关肺炎患者中总结经验,并着重从医护人员手消毒、患者健康情况、机械通气时间长短、胃内抑制剂的使用和医务人员相关操作因素等四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制定干预措施后患者VAP发生率下降。结论医务人员使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非药物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评价集束干预策略预防ICU呼吸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肺炎患者5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VAP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之间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集束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预防VAP,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集束干预策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ICU机械通气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研究对象的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62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相关肺炎26例(41.94%),未发生呼吸相关肺炎36例(58.06%);26例呼吸相关肺炎患者中,19例(73.08%)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例(11.54%)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4例(15.38%)为真菌感染。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管道污染、胃肠道反流、留置鼻胃管、消化道免疫功能低下均是影响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相关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时间、药物使用、留置鼻胃管均为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通气时间、药物使用、留置鼻胃管均为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E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发生风险。

  • 标签: EICU 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在降低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本院ICU的脓毒症机械通气的患者共94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益生菌组(n=46)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72 h内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统计比较两组患者VAP、菌血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组患者的VAP发病率、菌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63,P=0.029;χ2=4.438,P=0.03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P=0.167,t=1.29,P=0.20 8)。益生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2.16,P=0.038)。通过Log-Rank test分析显示益生菌组的无VAP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通过校正APACHEII评分、年龄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对于28 d VAP发病益生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RR值分别为0.18(95%CI:0.12~0.74,P=0.025)和0.21(95%CI:0.19~0.95,P=0.042)。结论益生菌强化治疗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 标签: 益生菌 脓毒症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VAP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胃液p H值、血糖、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资料,分析VA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胃液p H值、血糖、机械通气时间等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应用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及意识障碍是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应用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及意识障碍是V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呼吸相关肺炎发生风险。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60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发生呼吸相关肺炎与否分为两组,分别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分别有50例与1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吸烟史等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联合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急诊手术史等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168例实施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64例,占38.1%;机械通气时间3~47d,平均19d;发生VAP的主要原因包括口鼻咽部定植菌误吸、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结论: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改进、呼吸环路管理及做好口腔和消化道护理,对减少和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机 肺炎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呼吸相关真菌性肺炎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发生ICU呼吸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9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对ICU呼吸相关真菌性肺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使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获得有效控制,避免病情加重,使患者的身体素质获得改善,从而提高其存活率。

  • 标签: ICU呼吸机 相关真菌性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高,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现阶段的医疗水平下的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许多易感因素,加强预防是控制该病流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在护理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部分VAP可以避免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易感因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呼吸相关肺炎是一种典型的机械通气并发症,是指接下通气治疗48h后至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部感染,是医院的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其中MV≤4d内发生的肺炎为早发性VAP,≥5d者为晚发性VAP。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病人病情危重,大多需要辅助机械通气,近期有研究发现1,在ICU病房中呼吸的平均使用率为27.1%,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16.3%,患者一旦发生VAP,易造成脱机困难,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导致死亡。本文针对近年来VAP的病因、预防护理研究发展如下。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插管 重症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中进行机械通气,成为重症医学领域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但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ed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口腔定植菌作为引起VAP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工作对重症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尤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VAP发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口腔护理 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呼吸相关肺炎(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48h以后而发生的肺部感染。VAP是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因。国外文献报道,在重症监护(ICU)病房,VAP发生率达9%~27%,死亡率高达20%~50%,在抗生素治疗不当的病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其死亡率可达70%。现将VAP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肺炎/护理 呼吸机
  • 简介:摘要临床中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虽然插管机械通气能及时有效挽救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但易诱发呼吸相关肺炎。而且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在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镇静剂使患者的咳嗽反射得到有效控制,但插管与牙垫的使用增多了口腔分泌物,促进细菌繁殖能力提高,为口咽部细菌定植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口咽部定植病原菌又是引发VAP潜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中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我院对行插管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预防呼吸相关肺炎

  • 标签: 口腔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插管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呼吸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采用呼吸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管理干预),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P的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的常规护理中予以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护理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相关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ICU病房治疗的100例患者,对ICU病房中的30名护理人员在2016年4月进行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知识的护理教育培训,100例ICU病房中的患者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比例与2015年3月-2016年4月间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比例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了护理教育后的100例ICU病房患者中,出现了6例呼吸相关肺炎患者,发生率为6.0%,而2014年—2015年间没有进行护理教育培训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比例为12.7%(14/110)。经过护理教育培训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低于未培训前,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病房的患者进行预防呼吸相关肺炎护理教育,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概率,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教育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方法在预防呼吸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制定护理计划,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减少了VAP的发生率。结论循证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 标签: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气道护理呼吸相关肺炎预防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人工气道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更短,且护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护理干预既有利于积极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又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形成呼吸依赖,且患者更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相关肺炎(VAP)临床预防方法。方法:按1:1的比例,将88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实验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