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于护理操作,置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呼吸管理的管理,尽早脱机等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是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预防可以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VAP的认识.病房环境管理、正确的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口腔护理及气道管理,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措施,以减少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相关肺炎(简称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拔管48h内所并发的肺部感染症状。据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同时也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病死率为37.5%。笔者对我科ICU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55例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对策 预防措施 结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呼吸相关肺炎中的作用,以有效预防控制VAP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综合ICU的病人共614例进行综合干预,对病人采取一般预防措施加呼吸集束干预策略的综合干预措施,取本院ICU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机械通气病人31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ICU目标性监测计算VAP的日感染率。结果对机械通气病人采取综合干预后,病人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但较差的临床依从性会影响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进而不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结论综合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但需应用科学管理工具,保证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

  • 标签: 综合干预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相关肺炎患者的预防护理的方法。方法对ICU应用呼吸治疗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呼吸相关肺炎,12例死亡,病死率为19.35%,50例好转出院。死亡患者中主要为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为主。结论掌握机械通气的易感因素和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干预呼吸降低相关肺炎发生率的重中之重。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呼吸相关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00例呼吸相关肺炎(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50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研究组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3例(8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6例(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2%),总有效率98%,而对照组,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上述的一系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我院呼吸相关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

  • 标签: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 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高龄患者呼吸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楼CCU病房40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的相关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的2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干预、口腔护理干预护理管理干预以及气道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上述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例数1例(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VAP发生例数7例(3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90,P<0.05)。结论对呼吸相关肺炎患者进行科学与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急救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抢救和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在使危重患者生命得以延续的同时,也导致了呼吸相关肺炎(VAP)的发生,增加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医疗成本,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VAP诊断标准及高危因素的概述,提醒护理工作者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VAP的发生的目的。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干预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预防呼吸相在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对2011年1—12月内机械通气的患者,对ICU护士开展预防VAP护理的专业培训、并完善相关护理指南、建立操作规范、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冼手,注意无菌操作,比较2010年VAP的发生率。结果护理部实施干预后,加强对预防VAP的护理措施规范化培训,2010年有6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76.7%,而2011年有5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4.7%经X2检验为7.86,VAP发生率与上机时间在干预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精细护理,注意无菌操作,注意洗手,及时更换管道,能明显的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ICU呼吸相关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并就研究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ICU救治的64例机械通气的64例患者,调查这些患者的所进行的呼吸相关因素的调查,尤其是那些高危因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关护理干预的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结果经过在有护理干预的情况下的治疗,64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经计算得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7.29%,有1例患者不幸死亡,所以病死率为14.29%。结论ICU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的阶段,如果加入护理干预的措施,会降低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我院的救助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及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的脑梗塞患者在并发症、致残及死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及心理护理对降低脑梗塞患者的并发症、致残及死亡情况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 心理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相关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分析归纳。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肺部出现白色粘稠、黄色或黄绿色浓痰,49例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有48例患者出现体温>38℃,X线胸片出现浸润性阴影50例,肺间质改变1例,其中双侧改变22例,单侧改变27例。0例呼吸相关肺炎患者均于在机械通气后2-18天之内发病,有1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后2-4天发病,属于早发型,有4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超过4天后发病,属晚发型,早发型死亡4例,晚发型死亡19例。50例患者共检测出71株病原菌菌株,其中格兰阴性菌感染49例,占6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株,大肠埃希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不动杆菌6株,其他3株;格兰阳性菌感染12例(16.9%),其中6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株为表皮葡萄球菌,3株为其他菌株感染,真菌10株(14%)。可见呼吸相关肺炎感染细菌多为格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呼吸相关肺炎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有较强的耐药性,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机械通气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呼吸相关肺炎(VAP)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呼吸相关肺炎发病情况,分析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ICU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为主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协助,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ICU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开展目标性监测后采取干预措施,VAP发病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VAP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调整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标性监测 机械通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VAP的定义、通气的指征、VAP的预防护理措施,了解VAP的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发生的相关因素,熟悉VAP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诊断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