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心内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研究心内护理纠纷,分析护理纠纷。结论在护理活动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患者6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并将心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心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心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心内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ESCA评分、住院天数、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心内患者(P<0.05)。结论给予心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ADL评分、ESCA评分,还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心律失常恢复时间。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3月期间内收治的心内患者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患者的投诉和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提出相对应的对策。结果:通过相对应的调查分析,可以有效看出,导致心理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整体护理水平比较薄弱,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足,护理人员资源不足,费用问题等。结论:针对相关方面的护理纠纷原因要着重把握,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为基准,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各项解决对策,从根本上消除纠纷,构建更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纠纷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心内,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在我国心内属于高风险专科,其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疗认知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心内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要求护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护理人员应该从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护理安全、密切关注护患关系这几个方面加强护理工作,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心内医疗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心内住院患者共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是心内护理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因素。结论心内护理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应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潜在风险的及时防控。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内科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内急救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这一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的作用。结果经过急救与护理的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帮助。关键词心内护理,急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护理存在的各种风险,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方法我科室近些年开展的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水平明显提升,护患关系明显改善。结论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切实可行。

  • 标签: 心内科 风险成因 经验做法
  • 简介:摘要目的依法规范心内护理文书书写,避免举证不力。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1月危重患者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着重从法律角度审视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改进方案,再以同样方式检查2010年2月~2010年7月护理文书与其对比,以评价整改效果。结果查找出相关问题,实施改进措施,书写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危重护理文书 书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心内2014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145例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按时、正确服药。并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结果145例患者中139例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后,服药时间的准确率和服药方法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内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的准确性,保证临床治疗依从性,增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内科住院患者 安全服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心血管类疾病的爆发率也在持续上升。对于心内疾病而言,其存在死亡率高、发作突然、急迫性特点,所以导致心内科室自身的风险较高。本文尝试分析当前心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并且寻找对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过程中,心内护士学习相关文件,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在提高认识、优化流程、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了护士优质服务理念,提升了个人价值感,夯实基础护理,增进了护患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赘述心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120例心内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心内患者在护理中共有40例患者出现护理风险。而且经过分析风险可知,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问题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12.5%;因为医院问题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8.33%;因为患者自身问题问题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6.67%;因为医院管理问题而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5.83%。结论心内护理中存在风险,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心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机制,实验组则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风险事项、护理缺陷、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上的变化。结果:实际数据表明,实验组的风险事项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证。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在国内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 研究
  • 简介:摘要对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失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显示88例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得分差异显著,护理后的得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说明对心内失眠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失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有效减少心内护理风险的措施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120例心 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各 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投诉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3%,投诉率为 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 11.7%以及患者投诉率的 15.0%;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心 内科护理中的正确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显著效果,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在临床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推广普及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风险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