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对109例斜视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这109例斜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费用,防止了并发症,106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7%。

  • 标签: 斜视患儿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斜视手术中角膜保护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斜视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行斜视手术,其中对照组未行角膜保护措施,观察组对患者角膜进行保护,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2.8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下眼睑中央泪河高度(TMN)、眼表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眼表影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斜视手术中行角膜保护措施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对患者眼表的不良刺激和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早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斜视手术 角膜 保护 眼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住的67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或伴上睑下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斜视检查、新斯的明试验、疲劳试验、冰袋试验、胸腺CT、神经肌电图检查、头颅MRI等检查,58例行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谱检测、1例行基因检查和血乳酸检测。结果本研究中30例确诊为麻痹性斜视,予高压氧、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18例治愈,10例好转,2例观察1年病情稳定后手术矫正斜视。另外34例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其中3例为胸腺瘤,手术治疗,其余予口服溴吡斯的明片、静脉滴注或口服泼尼松龙等治疗,临床治愈16例,症状改善15例;小脑疝和桥脑肿瘤各1例,手术治疗;1例为线粒体病,口服肌酐等治疗。结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发病原因多种,其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临床表现多样,有些隐匿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

  • 标签: 斜视,麻痹性,后天性 肌无力,重症 麻痹,肌,眼外 下垂,上睑 肿瘤,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02例行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贯穿术前、中、后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分别为32.0%和7.7%。对照组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儿 斜视矫正术恶心呕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治疗斜视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电话回访或就医了解到的情况。结果35例患者斜视不同程度减轻,其中5例患者暂时出现眼睑下垂,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重症肌无力。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斜视的同时,配合严密的护理观察,能使治疗安全有效的进行。

  • 标签: A型肉毒素 斜视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斜视患儿手术前后双眼视力的变化。方法赫斯棱镜分析2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随访2-30周,进行2-6次赫斯棱镜分析。结果术后中央斜视平均值为8.1±7.3°,其中8例为A或V型。剩余12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大约为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觉有所改善。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术后随访 赫斯棱镜
  • 简介:摘要间歇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眼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针对间歇性外斜视的自然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和目标眼位的确定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还存在争议。本文对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冀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早期发现、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提供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31-234)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exotropia,IXT,X(T))是介于隐性斜视与显性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在各类共同性外斜视中占第一位。间歇性外斜视发病原因主要是集合和分开功能之间平衡失调,集合功能不足以及融合功能低下引起。平均发病年龄岁,女性多发。斜视角随注视距离、注意4力强弱、视力疲劳状态在正位与外斜视间变动。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能力评估 隐性斜视 视力疲劳 显性斜视 斜视角
  • 简介:摘要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常伴发斜视斜视与白内障的发生关系密切,而斜视是阻碍双眼视建立及弱视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会严重影响患儿美观和身心健康。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斜视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单眼或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类型、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年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方式、无晶状体眼的光学矫正方式等。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视觉康复与斜视的治疗密不可分。本文就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斜视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手术治疗时机选择以及预后等进行综述,为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斜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斜视 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用于斜视矫正术后的临床 效果。 方法:选择 2016 年 4 月到 2019 年 2 月在我院进行斜视矫正术的 80 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系统护理的相关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系统护理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00% ( 38/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0% ( 33/40 ),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系统护理用于斜视矫正术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斜视矫正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监护麻醉管理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斜视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盲选法的方式将其选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局部麻醉,研究组实施监护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术中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手术时间、呕吐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单条眼外肌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呕吐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监护麻醉管理 斜视手术 应用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测试寰枢椎不稳Brooks法钛缆内固定术中不同操作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WD-5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同操作方式Brooks法固定后的各钛缆组A组、B组、C组在屈、伸、侧屈、旋转等情况下的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扭矩、扭角等的大小。结果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固定强度最高,应变、载荷位移最小,间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锁定的效果好于单侧轮流锁定(P〈0.05),经休息后再次固定的强度高于单纯双侧同时锁定的强度(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双侧同时锁定后经休息再次锁定的固定效果最好。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达到了比进口钛缆更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骨固定钢丝 内固定器 关节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给予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T形钢板 内固定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