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律师职业有风险,律师参与刑事诉讼风险则更大。随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即将实施和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业务范围的扩大,这种风险将会更大。司法部肖杨部长曾经告诫说:“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后,我们有些律师可能因参与刑事诉讼而把自己也搭进去。”这绝非危言耸听。本文试就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略作分析,以引起律师同仁的关注。一、律师参与刑事诉讼风险的特征及种类所谓风险,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一般地说,客观性、不定性、危害性是风险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风险则是指律师在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使律师遭致严重后果的危险。这类风险既具有一般风险

  • 标签: 刑事诉讼 律师职业 合法权益 律师制度 法律责任风险 诉讼风险
  • 简介:证明责任分担依据决定着各诉讼主体对证明责任的承担,并决定着诉讼的最终结果.在刑事诉讼中,传统理论对证明责任分担依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诉讼法领域中进行.事实上,我们从世界各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担的现状中可以看到,控方一般只对犯罪本体要件承担证明责任,而对排除犯罪成立的要件包括"阻却违法事由"与"阻却责任事由"则由辩方承担证明责任.证明责任的上述分配实际上根源于实体法领域犯罪构成的推定机能,正是这种推定机能使得证明责任在控辩双方之间进行了合理地分配.

  • 标签: 证明责任 犯罪构成 推定机能
  • 简介: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是当今刑事诉讼法学界公认的两大诉讼模式。实际上,两者均奉行诉讼两造平等对抗的诉讼理念,都只是对抗式诉讼模式之下的子模式。与对抗式诉讼模式相对应的是合作式诉讼模式。英美法系的辩诉交易、我国大陆地区的刑事和解和台湾地区的认罪协商也印证了合作式诉讼的现实存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正在朝着现代化方向发生重大转型,既有发生在不同诉讼模式之间的从对抗式诉讼向合作式诉讼的转型,也有同一诉讼模式内部的子模式之间的转型。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引起我国刑事诉讼理念和制度的深刻变革,应当予以全面细致的理解和把握。

  • 标签: 刑事诉讼模式 对抗式诉讼 合作式诉讼 转型 刑事和解
  • 简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于1996年3月17日顺利通过。新刑事诉讼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整体协调性,这是自觉或不自觉应用当代最新科学成果——系统科学思想的结果。一、刑事诉讼的系统性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属性,世界上的事物、过程无不是由其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各个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即系统。依据系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系统科学思想 整体性 惩罚犯罪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辛普森(O.J.Simpson)杀妻案"曾轰动全美,当时几乎所有美国白人和过半数美国黑人都认为辛普森是杀妻凶手,但大陪审团裁决却是辛普森无罪,该裁决使关注该案件的所有人久久无法从巨大的震动中恢复常态.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同样对该裁决表示忧虑,估计他也认为辛普森是凶手,但他声明美国司法制度并非完美,必须都尊重法治传统.

  • 标签: 刑事诉讼原则 杀妻案解读 美国刑事诉讼
  • 简介:刑事诉讼的审前程序中,立案行为和侦查行为都关系到公民的人身和财产等基本权利,建构合理的审前监督制度,对完善审前监督的立法体系,扩大审前监督的范围十分必要。同时检察机关也应提前介入侦查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 标签: 审前检察监督 立案监督 侦查监督
  • 简介: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国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十七年前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原刑诉法》)进行了许多重大修改、增补和删减。其涉及的条文之多,修改和增补的内容之广,在我国立法实践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结构变动 新刑诉法 简易程序 《决定》 刑事案件
  • 简介:<正>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现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认为,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有利于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15年来刑事诉讼法实施的经验教训,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还应当注意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世界各国适当地接轨。一、管辖问题

  • 标签: 被告人自白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诉法 刑讯逼供 检察机关 检察院
  • 简介:涉外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协助舒扬在刑事司法领域,由于涉外案件的增长,国际间的刑事司法协助显得十分必要。世界各国相互签订刑事诉讼司法协助条约的情况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欧洲,由于地理和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加上政治制度上的相通和法律上的历史联系,刑事诉讼中的司法...

  • 标签: 司法协助条约 涉外刑事诉讼 刑事司法协助 被请求国 赃款赃物 调查取证
  • 简介:沉默权成为我国法学界的热点问题,是在1990年初对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期间。当时修改后新刑事诉讼法最终并未接受沉默权制度,但是随着1998年10月我国对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签署,法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就我国应否确立沉默权制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检察院制定的《主诉检察官办案零口供规则》

  • 标签: 沉默权制度 刑事诉讼法 法学 零口供 办案 主诉检察官
  • 简介:大数据侦查已经广泛运用于侦查实践,由此带来的大数据证据效力问题并未得到刑事诉讼证据理论完整、权威的解释。判断大数据证据的效力,首先,要从获取大数据的侦查行为上判断,只有依法定程序实施的大数据侦查行为,才是取得大数据证据的合法途径。其次,要从证据的形式上审查,只有符合法定证据形式要求的大数据才能作为“呈堂证供”,目前只有电子数据和鉴定意见两种大数据证据形式,立法应当赋予其他基于大数据的“衍生证据”以诉讼证据的地位。再次,从证明力上审查,只有符合证据真实性、相关性特征的大数据证据才能作为诉讼证据。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解释的大数据证据不具有证明力,“鉴定或检验”可以成为审查判断大数据证据证明力的主要方式。

  • 标签: 大数据证据 效力 大数据侦查 证据能力 证明力
  • 简介:随着QQ、微博、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购物、P2P网络借贷等经济交往活动的出现,大量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络工具实施洗钱、强奸、抢劫、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窃取秘密、组织赌博、传播计算机病毒等刑事犯罪。这类犯罪表现出数量激增、犯罪目的多样化、作案手段智能化、侦查取证困难等特点。

  • 标签: 认证规则 电子数据 刑事诉讼 P2P网络 计算机病毒 聊天工具
  • 简介:一、从两起案例引发的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价值观的思考1.刘涌案:原沈阳嘉阳集团董事长刘涌因犯下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多项罪名,一审判处死刑,二审改判死缓。在公众纷纷对刘涌一案的二审判决结果表示质疑,并且二审判决书本身存在诸多难以解释的疑问时,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案提审。改判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证据的可信度的问题。辩护人拿出了存在刑讯逼供的证据,使公诉方证据的可信度下降。但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处刘涌死刑。

  • 标签: 目的价值 形式价值 刑事诉讼
  • 简介: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刑事案件有效侦破和公正审理的技术保障。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领域一直存在的司法鉴定争议日益突出。产生很多相关问题,既影响司法公正、司法效率,也不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体制机制、制度设计的宏观层面对刑事诉讼领域出现司法鉴定争议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有效解决该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 标签: 司法鉴定 鉴定争议 自侦自鉴 诉讼权利
  • 简介:事实推定都是有基础事实的推定,都是可反驳的推定.事实推定同利用证据进行证明一样,是诉讼证明的一种方法.事实推定可以降低证明的难度,可以有效打击犯罪.对主观方面(如故意、明知、目的等)的证明可以使用事实推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实施某行为的证明也可以使用事实推定.对事实推定的反驳不宜规定过高的标准,只要有合理的可能性即可.事实推定的运用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程序.该程序应当保证被推定人的知情权,为被推定人提供充分反驳的机会.

  • 标签: 事实推定 诉讼证明 运用 刑事 犯罪嫌疑人 打击犯罪
  • 简介:<正>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完备,是这门学科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其体系上并无新的突破。因此,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体系,已成为法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略抒管见,以求商讨。

  • 标签: 刑事诉讼法学 社会主义刑事诉讼 中国特色 法学体系 刑事诉讼法律 法学界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的真实运作模式有其特殊处:侦查程序因立法设计的不周延造成实际运行离开法律规定进行,缺乏规范,产生许多违法证据;刑事审判由于证据标准及证明方法的自身特点,审判法官面临困境,对违法证据有限认可,导致事实上的疑罪从轻,最终发展的结果将导致现有制度的失效。作者建议对侦查制度和证明制度进行改革。

  • 标签: 诉讼 沉默权 自由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