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随访,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值为(38.5±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90%)明显优于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再造丸与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三联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华佗再造丸 阿司匹林 藻酸双酯钠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在于血流中断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传统的CT和MRI检查仅能显示已经发生梗死的脑组织,而不能显示梗死前脑组织的一段时间长短不等的缺血状态.脑灌注成像检查作为一项正在普及的检查手段,可以及时的捕捉到脑梗死前的这段缺血时期,从而对指导临床诊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脑缺血 脑梗死 诊断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地兰等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73.96%,两组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疗效
  • 简介:心源性脑栓塞约占首发缺血性卒中的25%,其栓子来源最常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引发的卒中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且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卒中。研究显示,对于卒中高危风险的患者,抗凝治疗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房颤相关卒中的再发风险^[1],因此早期识别这一类患者并给予有效的抗凝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房颤动 卒中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再发脑梗死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及通过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和2012年7-12月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216例和200例,设计问卷,进行电话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再发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结论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对再发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的认知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再发脑梗死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双源CT低剂量成像(Dual-SoureeCT,DSCT)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已经。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25例行双源CT低剂量成像检查,并最终经血管造影和手术明确诊断,对比双源CT低剂量成像和DSA、手术中结果差异。结果25例患者行DSCT检查诊断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7例,动脉期DSCT横断面MIP及VRT重组图像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8例,其中伴有门静脉血栓者3例,DSCT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充盈缺损,血管壁环形强化。另外,DSCT可见11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为肠管扩张、积气积粪以及气液平面。DSCT检查诊断准确无误共23例,准确率92.0%。结论双源CT低剂量成像技术是诊断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双源CT低剂量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亚低温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患儿82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之上对于实验组使用头部亚低温护理与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成效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成效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可采用亚低温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亚低温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肝破裂伴出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对策。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3年11月,我院共有98例外伤性肝破裂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接受临床急诊护理。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的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的疼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疼痛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占比51.02%(26/49),满意率为95.92%(46/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14/48),75.71%(37/48),满意率提高了2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出血性休克 干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通窍复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49只眼)和对照组30例(48只眼)。治疗组内服自拟通窍复脉汤,同时口服泼尼松片。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片,加服维生素B1和地巴唑。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6个月后随防。总有效率86.67%。治疗后视力、VEP波幅均得到改善。结论自拟通窍复脉汤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自拟通窍复脉汤 对照治疗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1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36例中重度患儿中15例按照三维持、三对症原则治疗;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评定。结果GM1治疗组显效率61.9%,总有效率90.5%,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HIE的基础上加用GM1,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致残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都进行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根据病情应用1~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种神经行为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血清β-内啡肽(β-EP)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HIE患儿80例和同期入选25例正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E轻度组患儿血清β-E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增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与重度组血清β-E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度与重度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E患儿急性期血浆中β-EP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可早期反映脑损伤程度,血清β-EP水平的升高与HIE脑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清&beta -EP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硫糖铝对于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排除肿瘤患者及有胃切除术史者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次溶于100ml生理盐水),2次/日的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的方案上,每天口服硫糖铝4次,每次25mg,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硫糖铝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疾病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出血性胃炎 硫糖铝 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其中的脑梗死患者43例为脑梗死组,脑缺血患者41例为脑缺血组。对照组患者数量为76例,为随机自同期在门诊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出,三组患者患者以仰卧体位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脑缺血组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斑块形成发生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患者,(P<0.05),而脑梗死组与脑缺血组患者之间上述两项指标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所获得的上述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同时还具有对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判价值,且颈动脉超声使用时简捷无创、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强,因而该检测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诊断中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颈动脉超声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1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西医组58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9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2.4%,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6%,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标本兼治,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因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而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专职医师护士对此100例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干预,并对比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生活方式。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康复所需的时间,住院花费也大大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情况也非常好,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足度也很高。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实行康复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患者的康复也更加迅速,康复情况良好。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急性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降低此类疾病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快速发展,因其有无创、快速、检出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最有效取代方法。

  • 标签: 出血性脑血管病 CT血管造影 自发性 诊断价值 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烫熨联合运动疗法、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麻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烫熨联合运动疗法、综合护理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DS)及肢体麻木变化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后CNDS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值分别为0.044和0.013),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t=3.563,P=0.037),联合组肢体麻木变化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Z=-1.905,P=0.049)。结论中药烫熨联合运动疗法、综合护理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麻木,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烫熨 运动疗法 综合护理 肢体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