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位42岁的女教师,因反复牙痛、腰痛2个月,到口腔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右下颌第二磨牙有龋洞,髓腔暴露,无探痛,但有明显的叩痛、压痛。X线牙片显示:根尖有阴影。尿化验,尿蛋白阳性。口腔科医生诊断为牙髓坏死并发根尖周炎,计划做牙髓治疗。腰痛、尿蛋白阳性,经肾病科检查,确诊为病灶性肾炎,并给予用药。在牙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去龋治洞、开放髓腔引流后,牙痛减轻、消失,尿蛋白也转为阴性,腰痛明显好转。但在龋洞内放入小药棉球.临时填补龋洞3天后,

  • 标签: 牙痛 尿蛋白阳性 口腔科医生 肾脏 下颌第二磨牙 根尖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到中年的张先生近来感到头晕、心慌、容易疲劳,到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只有76克/升,诊断为贫血。做进一步检查发现,尿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18.8毫摩尔/升,肌酐超过454微摩尔/升,B超检查发现双肾体积缩小。医生告诉他得了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是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性贫血”。

  • 标签: 难治性贫血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医院检查 肾功能异常 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据WHO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870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随着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推出和各种联合化疗的应用,肿瘤化疗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仍是阻碍长期化疗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化疗药物 肾脏损害 恶性肿瘤患者 抗肿瘤新药 新发病例 联合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肾结石应用多层面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U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将MSCTU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MSCTU的应用价值。结果 MSCTU共检出34枚直径〈0.6cm的结石,准确率为94.44%;80枚直径为0.6-2.0cm的结石,准确率为98.77%;29枚直径〉2.0cm的结石,准确率为100.00%;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U应用到多发性肾结石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肾结石 多层面螺旋CT 泌尿系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瞢密钙片及马鹿角多肽对鼠胚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分化作用及细胞内OPG、RANKL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MEM(10%FBS)培养液培养细胞,细胞计数法描绘成骨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瞢密钙片(0、50、100、500、1000μg/m1)、马鹿角多肽(0、5、50、500μg/m1)和钙尔奇D对照组对鼠胚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作用;瞢密钙片(0、50、100、500、1000μg/ml)、马鹿角多肽(0、5、50、500μg/ml)和钙尔奇D对照组干预鼠胚成骨细胞MC3T3-E172h后,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含量,RT—PCR法检测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KB激活受体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K-KBligand,RANKL)mRNA的表达。结果瞢密钙片及马鹿角多肽作用于MC3T3-El成骨细胞72h后,可促进其增殖,OD值增加(P〈0.05),增加ALP的含量,促进OPGmRNA表达,同时抑制RANKLmRNA表达。结论瞢密钙片及马鹿角多肽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可能与促进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抑制RANKLmRNA表达有关,从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 标签: 瞢密钙片 马鹿角多肽 MC3T3-E1 OPG/RANKL MRN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目的:研究供体术前肾脏体积、余肾体积变化和肾脏功能延迟恢复的关系。材料和方法:自2007~2008年调查了222例活体供肾者,用体素计数方法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其肾脏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了肾脏体积同患者个体差异、肾脏功能和实际肾脏重量之间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确定余肾体积的增加和延迟肾功能恢复的预测因子。

  • 标签: 肾脏体积 功能延迟恢复 预测因子 肾脏功能 肾体积 供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结局的影响。方法: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A组(代谢综合征,n=55)和B组(非代谢综合征,n=55)。统计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和肾功能、血脂代谢指标。结果:B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脂代谢指标均优于A组,且A组患者肥胖、慢性肾病晚期及常见基础病患病人数均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可比,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会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肾脏功能、血脂代谢功能较差等不良肾脏结局,加快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恶性发展风险,造成患者易出现重性肥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患者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肾脏结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多发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201710月至20196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对该时段我院数据库中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抽取调选后,纳入其中11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将其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为55,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选择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多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康复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见手术失败实验组未出现手术中转开腹状况。实验组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20.00%)例,组间差异显著(X2=5.6387;P=0.0025)。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各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多发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这种手术方案具有简便、高效以及创伤小的特点,患者在手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介入超声 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