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中国、美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法规和ISO13485:2003标准对医疗器械标签、说明书和包装的控制要求,从质量体系的角度分析了对医疗器械标签、标识和包装的控制,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比较了这些要求的异同,便于医疗器械制造商在实施质量体系时进行全面的考量。

  • 标签: 医疗器械 质量体系 标签 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颜色及规格的标签在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一组包装物品采用统一颜色和规格标签粘贴,对另一组包装物品采用不同颜色和规格标签粘贴。结果采用统一颜色和规格标签粘贴包装物品一组的包装时间、错贴率及错放率明显高于采用不同颜色和规格标签粘贴包装物品的一组。结论对不同的物品采用不同颜色和规格的标签进行包装,可使得物品包内物品与外标示不符现象得到减少,加快消毒员灭菌方式的选择和分类装载的速度,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下送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颜色 规格 标签 无菌物品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能快速地识别各种微量泵泵入药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用药安全,为患者赢得时间,我院设计了微量泵泵入药物的彩色标签,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用药安全

  • 标签: 微量泵 药物彩色标签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导管标签宣教在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于我院普外科治疗的 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导管宣教,观察组则开展多元化导管标签宣教,比较两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为 1.11%明显低于对照组 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 97.78%明显好于对照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多元化导管标签宣教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并有利于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元化导管标签宣教 普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药房电子医嘱标签的改进对提高调剂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为医嘱标签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医院采用电子医嘱标签格式化显示医嘱信息,抽取改进前(2017年7—12月)手工书写医嘱标签(其中1533例条存在不同程度的与质量有关),另抽取改进后(2018年1—6月)电子医嘱标签(其中368条存在不同程度的与质量有关);比较改进前后各项工作指标即人工审查医嘱条数、用药差错数、需保存医嘱次数、需手动修改批次数和调剂耗时效率差异。结果采用电子医嘱标签后的人工审查医嘱条数、用药差错数、需保存医嘱次数和需手动修改批次数均小于手工书写标签;采用电子医嘱标签调剂时间比传统手工标签缩短21.54%。结论电子医嘱标签的应用改善了门诊药房调剂工作指标,提高了效率和减少了调剂差错,为开展更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提供了便利,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门诊药房 电子医嘱标签 改进 提高调剂工作质量 效率影响
  • 简介:如今,买食品不看标签拿起就走的人不恐怕不多,但是面对超市中琳琅满目的食品,五花八门的食品标签,您能看懂几个?

  • 标签: 食品标签 明白 文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挖掘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免疫相关基因数据,构建ccRCC预后分子标签。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提取611例的RNA-Seq测序数据(正常样本72例,ccRCC样品539例)和530例ccRCC患者的临床数据,筛选出免疫相关基因(IRGS)表达数据,并计算正常肾组织与ccRCC组织表达差异的IRGS。在530例ccRCC肿瘤组织样品的IRGS表达数据中,随机抽取70%的样品应用LASSO-Cox回归构建预后分子标签(训练组),30%的样品验证构建的IRGS预后分子标签(测试组)。结果在ccRCC组织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IRGS共775种。单因素Cox分析得到298种IRGS与ccRCC预后有相关性(P<0.05)。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中筛选出12个与ccRCC预后相关的IRGS,分子标签值在训练组、测试组、所有样本数据与ccRCC患者的生存期呈显著相关,分子标签值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其中所有样本数据中的1、3、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63、0.780。结论ccRCC的IRGS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ccRCC患者的预后,有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癌,肾细胞 分子标签 免疫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方法筛选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继发限制性斜视患者和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眼外肌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TAO继发限制性斜视并行斜视矫正术5例患者的眼外肌标本,收集同期5例共同性内斜视行斜视矫正术患者的眼外肌作为对照。采用基于TMT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TAO组和对照组眼外肌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设定倍数变化≥1.2或≤0.83且P值<0.05作为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的阈值。利用UniProtGOA蛋白数据库和STRING蛋白网络互作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本体(GO)注释、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结果TAO组与对照组眼外肌总差异表达蛋白数量为53个,其中表达上调蛋白34个,表达下调蛋白19个。通过GO注释发现,按其生物学过程分类,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多细胞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发育过程、细胞内信号转导、正向生物调控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局部黏附、紧密连接、细胞骨架调控、凋亡等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肌球蛋白重链2、肌球蛋白重链7、肌球蛋白调节轻链、α辅肌动蛋白2、纤维蛋白原α链和纤维蛋白原β链6个关键蛋白。结论TAO继发限制性斜视患者与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眼外肌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肌球蛋白、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可能通过参与细胞骨架调控、局部黏附等参与TAO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限制性斜视 蛋白组学 质谱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cell-free DNA barcode-enabled single-molecule test, cfBEST)技术用于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无创产前诊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7月至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前诊断的4例诊断为PAH基因热点突变的苯丙酮尿症家系。采用cfBEST技术进行检测,设计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引物,计算孕妇血浆游离DNA突变频率和胎儿基因型,并将cfBEST技术的检测结果与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比较。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cfBEST技术检测发现,家系1中c.603T>G和c.842+2T>A位点的突变频率为48.40%(291/601)和9.70%(61/628),胎儿2个位点均为杂合突变型,为PKU患者。家系2中c.1238G>C和c.842+2T>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3.70%(786/1 798)和0%(0/1 550),胎儿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非PKU患者,亦非携带者。家系3中,c.1045T>G和c.728G>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4.00%(930/2 112)和0%(0/705),胎儿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非PKU患者,亦非携带者。家系4中,c.755G>A和c.728G>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45.40%(743/1 637)和4.50%(28/849),胎儿位点分别为野生型和杂合突变型,为携带者。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与cfBEST技术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家系1选择引产,其余3个家系选择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其新生儿筛查苯丙氨酸水平均<120 μmol/L,生后1、3、6月龄电话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cfBEST技术有望应用于PKU PAH基因的无创产前诊断,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 标签: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技术(cfDNA barcode-enabled single-molecule test,cfBEST)的无创产前检测方法对于眼皮肤白化病Ⅰ型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cfBEST方法为1个眼皮肤白化病Ⅰ型家系提供无创产前检测,之后通过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进行验证,并随访妊娠的结局。结果cfBEST的无创产前检测结果显示,胎儿游离DNA浓度为6.6%,眼皮肤白化病Ⅰ型相关的TYR基因c.929_930insC(p.Arg311Lysfs*7)变异占比为45.7%,c.1037-7T>A变异占比为0%,且2个变异未检出的后验概率均为1,提示胎儿未携带这两个变异。经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验证,结果一致,随访提示胎儿正常。结论基于cfBEST技术的无创产前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浆游离DNA中的母婴基因型组合,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眼皮肤白化病Ⅰ型 无创产前检测 游离DNA单分子标签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 T2加权成像(T2WI)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行盆腔MR检查并具有KRAS基因检测结果的3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175例、女129例,中位年龄59.6岁。按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13例)和验证组(91例)。选取每例患者的高分辨率T2WI进行图像分割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使用单变量统计分析为主的"五步法"进行特征降维,并分别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决策树(DT)以及支持向量机(SVM)三种分类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标签,用于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预测性能及临床效益。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以及两组中KRAS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每位患者的T2WI中提取960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7个与直肠癌KRAS基因相关的特征(P值均<0.05)。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DT及SVM构建的三个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训练组分别为0.677、0.604和0.722,验证组分别为0.626、0.600和0.682,其中SVM模型在预测KRAS基因状态方面效能最好。DCA曲线示三种预测模型均有一定的临床效益,其中SVM预测模型净收益值最大。结论基于MR T2WI的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状态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影像组学 KRAS基因突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筛选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组),包括1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GBS亚组)与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MS亚组)。以及1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ND)患者(NND组),通过TMT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脱髓鞘组与NND组、GBS亚组与MS亚组间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差异倍数>2或<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借助String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蛋白质所参与的通路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另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病验证组)以及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用于血脂一般指标的回顾性分析,脱髓鞘病验证组包括40例GBS患者(GBS验证组)及40例MS患者(MS验证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脂一般指标对脱髓鞘病诊断及GBS与MS间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经TMT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出362种蛋白质,脱髓鞘组与NND组比较共有101个差异蛋白,GBS亚组与MS亚组比较共有45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脱髓鞘组与NND组相比,富集度前5条通路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受体复合物、胆固醇输入负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清除负调控、含甘油三酯丰富的脂蛋白颗粒重构、胆固醇逆向转运。GBS亚组与MS组相比,富集度前5条通路为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结合、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重塑负调控、胆固醇输入负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清除负调控、中等密度脂蛋白颗粒。KEGG富集分析显示,脱髓鞘组与NND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8条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补体和凝固级联反应、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交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胆固醇代谢、Ras信号通路、吞噬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GBS亚组与MS亚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9条通路,为胆固醇代谢、补体和凝固级联反应、血小板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维生素消化吸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脂肪消化吸收、轴突引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通路。脱髓鞘病验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po)B水平较高(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poA1水平较低(P均<0.01)。GBS验证组与MS验证组比较,LDL-C及apoB水平较高,HDL-C及apoA1水平较低(P均<0.05)。TG、TC、HDL-C、LDL-C、apoA1与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643、0.798、0.703、0.806、0.708和0.868。HDL-C、apoA1、LDL-C及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与GBS与MS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653、0.632、0.695和0.718。结论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与NND、GBS与MS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存在差异,且差异蛋白主要存在于血脂代谢相关通路,血脂相关指标或可作为今后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串联质谱法 色谱法,液相 蛋白质组学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MT)技术筛选糖尿病足皮肤抗菌肽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清创手术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溃疡周围皮肤全层和同期行其他手术非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皮肤全层标本各3例患者标本。利用TMT技术分别对上述标本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筛选出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蛋白。搜索UniProt-GOA数据库对鉴定到的差异蛋白生物学作用阐释。以鉴定到的蛋白为背景,利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评价差异表达蛋白。利用InterPro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蛋白功能结构域的富集情况。结果共发现133个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蛋白分别为101个和32个。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表明,在蛋白生物学过程中最显著富集的过程为对细菌的防御过程,其次为抗菌体液反应过程。共有19个蛋白涉及对细菌的防御反应过程,其中18个蛋白发生了上调,1个蛋白发生了下调。差异蛋白上调倍数达4倍以上的共有8个,分别为蛋白为溶菌酶C、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乳铁蛋白、膜相关磷脂酶A2、肽聚糖识别蛋白1、免疫球蛋白J链和蛋白S100-A12。共有8个蛋白涉及抗菌体液反应过程,其中7个蛋白与对细菌的防御反应中涉及的蛋白重叠。通过蛋白互作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抗菌反应蛋白形成了一个包含14个节点和34条边的复杂调控网络,平均节点度为4.86,聚类系数为0.652。结论通过TMT标记蛋白组学技术发现,参与对细菌的防御反应及抗菌体液免疫反应的差异蛋白,如溶菌酶C、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乳铁蛋白、膜相关磷脂酶A2、肽聚糖识别蛋白1、免疫球蛋白J链和蛋白S100-A12,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新靶点。

  • 标签: 糖尿病足 蛋白组学 抗菌肽 串联质谱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