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机理。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外加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进行疾病发生的预防,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采用常规治疗外加阿司匹林的观察组与仅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患者因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患者分别减少18.9%和16.9%。结论临床上进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预防治疗时,可以加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阻止血小板的聚集、粘附以及释放,增强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栓形成概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 标签: 药物机理 心脑血管 阿司匹林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肠球菌致病机理及感染与各类疾病的关系,得出结论开展肠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肠球菌感染的发生及耐药株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新靶点抗菌药物的研发及临床抗菌新疗法的开展。

  • 标签: 肠球菌 致病机理 感染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机理。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K—B法测定5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初步筛选出耐环丙沙星菌株。试管稀释法测定耐环丙沙星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此23株菌GyrA的基因(gyr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23株耐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菌中,20株存在gyrA变异:Ser83(TCC)→Phe(TTC)、Tyr(TAC),Asp87(GAC)→Asn(AAC)、Ala(GCC)。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主要与药物作用靶位gyrA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且gyrA基因突变位点越多其耐药程度越高。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 氟喹诺酮类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肩周炎患者联合运用针灸与推拿治疗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肩周炎患者归入两组(42例/组),Ⅰ组单纯接受针灸治疗,Ⅱ组同时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肌力改善情况等作记录及评估。结果Ⅰ、Ⅱ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为76.2%与95.2%,Ⅱ组相对Ⅰ组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的肌力评测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的肌力评测值显著提高,优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针灸及推拿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肌力恢复好,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针灸 推拿 作用机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刺络放血疗法对人体生理反应具有针对性,属于中医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在人体病灶、特定腧穴及浅层小静脉进行刺针治疗,并将血液适量放出。目前,应用于各临床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简单、方便、起效快且价值低廉等优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以被逐渐扩大,且内容逐渐完善。现代医学中,则主要依据历代治疗的基础上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现代疾病的医学机制进行探索与研究,望达到准确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合理科学使用该疗法帮助病者康复。

  • 标签: 刺络放血疗法 机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糖末宁组40例,和弥可保组4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TXB2、6-Keto-PGF1α变化。结果:服用糖末宁煎剂4周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TXB26、-Keto-PGF1α、肌电图等指标明显改善。与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末宁煎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纠正TXB2、6-Keto-PGF1α失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糖末宁 血栓素B2(TXB2) 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
  • 简介:近些年,由于环境、生活、工作、交通、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不利因素,导致脊柱相关疾病在逐年上升,据相关部门统计,人体80%的疾病与脊柱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如何有效的调整脊柱平衡,防治脊柱相关疾病,已成为中外医学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 标签: 脊柱 相关疾病 导引 医学 人体 作用机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健脑合剂对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跳台法、避暗法与电迷宫试验检测由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及乙醇所致记忆障碍小鼠及D-半乳糖与三氯化铝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大脑胆碱酯酶活性、LPO含量与全血SOD活性。结果:健脑合剂14g·kg^-1和28g·kg^-1可明显改善由东莨菪缄、亚硝酸钠及乙醇所致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及记忆再现障碍,增强D-半乳糖模型小鼠与三氯化铝小鼠的被动学习能力,提高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全血SOD活性及抑制脑LPO生成,显著降低痴呆小鼠全血SOD活性及抑制脑LPO生成,显著降低痴呆小鼠脑胆碱酯酶活性。结论:健脑合剂能提高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及三氯化铝与D-半乳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影响中枢M胆碱能系统和改善体内自由基平衡有关。

  • 标签: 健脑合剂 小鼠 学习记忆 胆碱酯酶 三氯化铝 D-半乳糖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失眠症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多,比如精神压力大、某种疾病的影响等。目前,临床中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西医治疗,另一种是中医治疗。虽然西医疗法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它具有局限性,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产生药物依赖及其他副作用。而中医治疗失眠症则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本文对传统中医中的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机理做了分析与探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针刺疗法 失眠症 机理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 2010年 1月~ 2016年 5月收治的 6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多有先兆,原发病因为脑梗塞,与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溶栓等药物的应用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发病后的 7~ 14d;本组 67例患者,全部经头颅 CT检查确诊,经治疗基本痊愈 36例,好转 24例,死亡 7例。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加重时,及时检查 CT是必要的,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有利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头颅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指压推拿治疗腰腿痛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来确诊的106例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支持治疗,应用氯唑沙宗片和布洛芬;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指压和推拿按摩治疗。按压督脉、承山、委中、志室、阿是穴等穴位,后以揉旋波动法推拿按摩患者腰腿部。应用VSA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以及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指压推拿在缓解腰腿痛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穴位指压 推拿 腰腿痛 疗效 机理
  • 简介:摘要毒品成瘾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研究证实,不同种类的毒品其成瘾机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成瘾速度亦有不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戒毒手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戒毒效果,并且应进一步完善戒毒模式的管理,加大毒品管理力度,减少毒品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本文从吸毒成瘾的机理研究情况和目前我国的戒毒模式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毒品成瘾 机理研究 临床治疗 戒毒模式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漂浮滞留缓释片的漂浮机理。方法研究不同材料制备的胃漂浮制剂的动力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确定了各个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漂浮滞留缓释片漂浮机理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为湿热疫毒,多由外邪经口鼻侵入,体内本已内蕴湿热,内外相合,使肺脾心三经受累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五岁以下儿童,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可引起手足口等部位疱疹,少数患儿可诱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死亡。本文主要对小儿推拿预防手足口病机理及优势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小儿推拿 手足口病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波作用于内关穴对心悸症状的疗效并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阵发性心悸患者30例,每位患者均接受具有释放生物波功能的怡心贴贴敷治疗两次,每次60min;观察组贴敷双侧内关穴,对照组贴敷非穴位(双侧小腿后);分别记录各组15min、30min及60min有效缓解心悸症状的例数。选择上述病例非心悸发作期志愿者4例,在其室内阅读状态下重复进行怡心贴干预心率变异性试验以探讨生物波疗效机理,每位志愿者分别进行内关穴(n=24)与非穴位对照组(n=20)两组实验,时间分别为75min。第15min时贴敷怡心贴(内关穴组双侧内关穴;非穴位对照组双侧小腿后),采用Holter记录心电信号,分别取实验第5-15min和第65-75min时段内5minHRV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缓解心悸症状内关穴组总有效率96.7%,非穴对照组总有效率33.3%(p<0.005)。②心率变异性内关穴组实验末10min与贴敷前10min的5minHRV均值比较HF↑,SDNN↑,rMSSD↑(P<0.05–0.025),而非穴位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P>0.05)。内关穴组LF↑(P<0.025),非穴对照组LF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F/HF↓均无显著性(P>0.05)。内关穴组HRV改变显示为迷走神经张力提高,交感神经张力相对性降低。结论怡心贴贴敷内关穴能够有效缓解阵发性心悸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其释放的生物波作用于穴位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与“经络效应”,从而改善心率变异性,有效调节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

  • 标签: 心悸 心率变异性 生物波 场效应 生物共振效应 经络效应 内关穴 怡心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