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装裱艺术发展进程中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不仅局限书画的装潢,更为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所采用,使珍贵的文献资料得以珍藏保管,也促进了装裱艺术的不断革新、改进和提高.

  • 标签: 文献复制 档案馆 图书馆 珍藏 博物馆 文献资料
  • 简介:甲骨卜辞中的“雀”与传世文献和战国竹书中的“傅说”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生活时代相同,均是武丁早期属臣;第二,其名皆与鸟有关,且从音韵上能通假;第三,主要事迹相仿,是武丁重臣,多次参与祭祀和征伐,特别是都曾征伐“失”国;第四,所居区域相近,都在晋南豫西一带。故“雀”当即“傅说”。

  • 标签: 传世文献 战国竹书 卜辞 傅说
  • 简介:国内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目前普遍运用传统装裱技术对残破文献进行补缀与裱。在对破损文献载体纸质加固的过程中,预防与克服文献字迹、印痕、图案、纸色的洇散掉色,保障文献墨迹安全至为最要。本文拟以文献托裱修复中墨迹洇散成因与预防措施为切入点来阐述文献托裱修复中的墨迹保护。

  • 标签: 文献 修复 墨迹 保护
  • 简介:奔嘉,1958年6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1988年8月起,任教西南民族学院,现任西南民大藏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因明逻辑学、藏族文献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后,他己整理出版藏式传统古籍文献300多函,主编藏文书籍40多部,个人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搜集上万函的藏文文献资料,多项成果获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

  • 标签: 文献收集 藏学 探索者 西南民族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学术论文
  • 简介: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佛教史学人才辈出,著述颇丰,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念的拓展上,都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本文主要从文献编撰、史学观念两方面探讨宋代佛教史学对后世文献编撰的影响,以阐明宋代佛教史学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标签: 宋代佛教史学 影响
  • 简介: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图书馆也不例外,网络对传统的采访工作带来巨大冲击。本文对图书馆采访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特点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网络环境 文献采访 图书馆
  • 简介:越南母道信仰蓬勃,其中柳杏公主被誉为第一女神,香火鼎盛。本文依序考察越南女神——柳杏公主的各种越南汉喃文献资料(包含笔记、小说、仙传、神敕、神迹、玉谱、降笔、对联、题诗、演音、嘲文、显灵传说、民间故事等),探索柳杏公主故事的发展演变之迹,以藉此呈现越南母道信仰的丰富多釆,并彰显越南汉文小说(如《传奇新谱》)与越南民间信仰关系深厚之一端。此外,本文还注意到受中国道教影响的越南柳杏公主信仰,甚至回传到广西京族来,这也是中越两国道教文化密切交流的一项明证。

  • 标签: 越南 道教 柳杏公主 汉喃文献
  • 简介: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内容层次中,总叙中论述学术文化发展的部分与叙述各部类学术源流的小序构成了一篇学术文化史。总叙中论述历代图书整理的部分与反映历代各类图书聚散的小计构成了一篇图书目录学史。《经籍考》的解题融汇诸家精华且内容丰富,其中仅辨伪一项就可归纳为20种方法,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经籍考》著录书目共3938条,考虑到数书一录和一书重见的情况,可知共收录约4200余种书籍。统计书目在各部类的分布可知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集部、子部、史部、经部。经部以易类、春秋类、小学类为最多,史部以传记类、地理类为最多,子部以小说家类、医家类、儒家类为最多,集部以别集类、诗集类为最多,反映了宋代各部类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

  • 标签: 《文献通考·经籍考》 马端临 目录学 辑录体 学术史
  • 简介:<正>辛亥革命的成功,诞生了中华民国。在革命最初的日子里,在江苏省会的苏州,发生了巡抚程德全、立宪党首领张謇向清廷挑战性的上疏,要求皇上“解除亲贵内阁”、“下诏罪己”、“提前宣布宪法”。奏疏实质上已超越了君臣之间的规范,也可当作江苏响应革命率先独立的先声。因此,这份奏疏应视作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献,而它的疏稿真迹还具有文物和艺术上的价值。《秋夜草疏图卷》由草疏执笔者之一杨廷栋(字翼之)(1878—1950年)集成。杨老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法政专门学校,参加第一个留学生团体“励忠会”,与会员雷奋等创办《译书汇编》,鼓吹革命。杨返国后为“预备立宪公会”骨干,成为张謇、程德全的左右手,因而参与草疏。杨老保存奏疏原稿,请大画家吴湖帆画了当年在惟盈旅社

  • 标签: 辛亥革命 法政专门学校 预备立宪 中华民国 留学日本 立宪党
  • 简介:敦煌文献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草子".经过对其颜色、形状的分析、对比、考证,这些"草子"正是今天城里人喜欢的"沙米".

  • 标签: "草子" 沙米 敦煌文献
  • 简介:黑水城文献收录《俸禄文书》一组,该组文书中编号为M1·0402[F79:W46]的文书尤为重要,此件文书为亦集乃路总管府司狱司向该路总管府呈报有关放支司狱、狱典六月份俸禄的呈文,呈文时间当在元至顺初期或稍早。通过此件及其它相关文书得见,元代俸禄制度中存在请俸程序,请俸呈文具备一定的特征与书式,元代俸禄的放支时限以月为基本单位,但在实际运行中又有灵活性及因地制宜的特点。

  • 标签: 黑水城文献 元代 俸禄制度
  • 简介:广东是中越书籍交流的重镇,它不仅是越南使臣选购官书的重要地区,而且清代广东的地方文献曾影响了越南古典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木鱼书曾经在越南产生过深度影响,越南汉喃研究院所藏的木鱼书抄本《新出偷诗稿》即是这种影响的遗存,它也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一部越南重抄本木鱼书。木鱼南音《花笺记》还造就了越南古典文学名著《花笺传》,这体现了广东地方文学与越南民族文学的融合、交汇。从现存的越南古籍来看,广东的说唱文学曾随着越南华侨的步履而流传于海外,而越南的俗文学作品也曾在广东佛山大量刊刻过,联系中越文学交往、越南古籍在粤东的刊刻等其他因素来看,在清代存在着一条以广东为枢纽的中越书籍交流海上通道。

  • 标签: 地方文献 越南 木鱼书 刊刻 书籍交流
  • 简介:一、序言这部《六旗法规》的前几页在其原主人手中时就已被撕坏和丢失,所剩的残破页面也有严重的污损。认真观察我们所得到的法规抄件前部分破裂损坏的页面,可知此破损书页外表在长期使用中被磨的光亮,原来为写字打的格子和字迹依稀可辨。

  • 标签: 法律文献 喀尔喀 选译 法规 页面 序言
  • 简介:本文从拉美西斯二世纪念铭文所载赫梯国王被法老击败的形象与其他历史文献中得出的埃及与赫梯国家的实际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讨论这一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正是由于古代埃及独特的历史观念,产生了"虔诚伪造"的历史编纂方式。这种对外族人以及埃及与外族关系的呈现范式自埃及史初即已出现,并逐渐形成古埃及文明关于外族的文化记忆。在新王国时期的国际交往中,随着近东各国"平等"的理念逐渐为法老所接受,埃及文献中的赫梯国王形象不仅再现,而且丰富了埃及传统的文化记忆模式的内容。

  • 标签: 古埃及 赫梯 外族人 历史编纂 文化记忆
  • 简介:庙上村地坑窑位于豫西三门峡市陕州西张村镇,是由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地下”建筑,是黄土高原地带独特的、成熟的民居样式之一,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对庙上村地坑窑民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从庙上村地坑窑的区域生境、形态特征以及民居建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豫西地区黄土窑建构类型及特点,为地坑窑民居建筑保护提供思路,进而引发对地坑建筑未来发展的关注和研究。

  • 标签: 豫西地区 陕州区 庙上村 地坑窑院 田野调查
  • 简介:清代的科举可分三级:第一级“小试”.又称“童子试”,俗称“考秀才”;第二级“乡试”,俗称“考举人”;第三级“会试”和“殿试”.俗称“考进士”。清代沿明制,府、州、县均设学校,学生称为“生员”即“秀才”,是最低一级的功名,要取得秀才的资格.必须经过县试、府试和试。

  • 标签: 准考证 清代 院试 秀才 俗称 科举
  • 简介:本文对明代全国规模最大的名妓聚居地——南京旧的兴衰过程进行了历史考察与分析,提出了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官妓制的认识,并以期阐明《板桥杂记》的主题。

  • 标签: 旧院 官妓制 《板桥杂记》
  • 简介:<正>“山水佳处”的安岳卧佛,位于县城北面39公里之八庙乡卧佛村,地处安岳、遂宁、乐至三县交界地方。这里地形是一个山湾,南北两岩对峙,相距30米,东临琼江河,岸左为月亮坪坡,摩岩石刻镌在南、北岩及月亮坪坡三处岩壁间。造像岩面总长637.7米,1982年安岳文管所编为125号,共1593身,其中凿造佛教经文洞窟15个,刻经文壁面142.31平方米,经目54种,341300余字,在全国石窟艺术中罕见。

  • 标签: 卧佛 安岳 释迦佛 南岩 经文 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