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9 个结果
  • 简介:大约是二零零六年,我在英国卫报周末版的杂志上第一次看到"ComfortZone"这个心理学名词。那时才恍然,原来彼时我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叫"舒适区"的地方。我想几乎每个人在他(她)人生的某阶段都会陷入舒适区。在这个所谓的舒适区里,有我们习惯的日常,人和事我们能轻松驾驭,工作没有新挑战,生活平稳,或者还很舒适。

  • 标签: 心理学名词 海外移民 周末版 一朵花 华人移民 COMFORT
  • 简介:台湾几位名诗人的名作,早己进入大陆大学、中学教材、课本,相应解读的教参、教案,可谓汗牛充栋,也由此产生某些评价定势。尝试从特定的方式、角度,进入个案细读,看能否从课堂上“通约99的“答案”中,挖掘出一点新意,推动文本细读的多种可能性趣味。

  • 标签: 台湾名诗人 名作 解读
  • 简介:曲径行回两城间,斜阳卸影鸟飞还。云重峭壁青千丈,风皱奔流绿一湾。踏破丹梯崖似岩,凿开石锁坦为关。往来人马从此过,地大势高一线川。这首诗是唐蕃古道气势磅礴的真实写照。

  • 标签: 唐蕃古道 中国 历史文化 文成公主
  • 简介:也许是与顾乐真先生较早相识并曾受他教导或共过事,抑或也因为偶尔搞点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原因,我对他的这本戏剧论著《甘苦集》读后感慨尤深,掩卷甘辛难尽。《甘苦集》是继他的专著《戏剧漫谈》、《广西戏剧史散论集》和《戏曲唱词浅淡》之后又一部经心血浇铸而成的戏剧文论集,也是他从事戏剧研究工作几十年艰辛备尝而烙下的坎坷足印。所以我才挚切推崇地认为,顾乐真的《甘苦集》是给广西戏剧界奉献的一支深沉的心曲。

  • 标签: 戏曲创作 文艺理论 散论 创作思想 骆越神韵 西欧戏剧理论
  • 简介:谈起彭晏,最先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一定是阳光帅气、温暖迷人这些词语。或许是岁月格外眷顾,或许是因为他那敢于奋进、敢于努力的精神让岁月都“黯然失色”。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一、幸乎不幸,我生长于国人狂獗批孔的上个世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学龄前,在乡间,偶然读到过一本早年农家子弟开蒙的《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那十二个字,成为我对《论语》的全部了解。公元1954年,我开始读小学,语文课都是简单

  • 标签: 论语 孔子 焚书坑儒 儒学 殖民主义 批孔
  • 简介:<正>曾沛虽迄今只出版过《行车岁月》、《行云万里天》两部小说集,但在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界,她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早在60年代中期,曾沛就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其创作的时间跨度,迄今已整整30年。中国大陆正在出版中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总共仅十卷、曾沛名列其中。《马来西亚卷总序》对于入选作者有这样一段文字:

  • 标签: 《行车岁月》 写实与写意 曾沛 写实小说 小说创作 本土意识
  • 简介:<正>大约在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华书局的小礼堂曾听过一次旅美女作家李黎的演讲.当年的李黎长发及腰,淡妆素服,光彩照人.那时她的小说《西江月》、《天凉好个秋》受到国内文坛瞩目,连文坛耆宿丁玲都给予了好评.演讲会由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先生主持,他介绍了李黎的简历:本名鲍利黎,1948年5月1日生于南京,1949年随家人赴台湾.1965年毕业高雄女中,1969年毕业台湾大学历史系.1970年赴

  • 标签: 名作赏析 中篇小说 长安 短篇小说 中国大陆 女学者
  • 简介:她和他是大学同学。认识四年,恋爱两年,然后相约着一同考研一比很多人都幸运,他们顺利收到了同样的录取通知书。

  • 标签: 健康 录取通知书 同学 大学 考研
  • 简介:双人或三人沙发的坐面高度与单人沙发的坐面高度标准一致,以坐在沙发看电视为例——坐面高40厘米,也是用来测算电视柜的高度是否符合健康高度的标准

  • 标签: 健康尺度 家具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金华市政法工作要紧紧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的总目标和“稳中求进、奋力赶超”的总基调,突出把握好七个方面的要求。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 标签: 政法工作 富裕 百姓 浙中 服务 稳中求进
  • 简介:摘要在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中,开展课堂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育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加深语法知识的记忆,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合理英语游戏教学法。本文介绍了在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堂游戏的具体运用,以及课堂游戏的注意事项。

  • 标签: 课堂游戏 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7
  • 简介:《女神之再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开一代诗风之新诗集《女神》中的第一首诗,也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女神》之得名,首先自然是由于有它的存在。也就是在这首诗中,诗人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反抗黑暗,追求自由,和建设一个光明、美好的新中国的理想和愿望,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致李石岑信》则集中反映了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和文艺思想,无论是郭沫若早期诗论和文艺思想的褒奖者或贬抑者,对这封信都是极为重视的。早期新文坛中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有论争,也是由这封信中的某些提法诱发的。因此,这首诗和这封信,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之中,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的。

  • 标签: 女神之再生 李石岑 郭沫若研究 新文学运动 诗歌理论 新诗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7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1988年,德北二十多岁时曾在一次全国赛事中获得大奖。《河北文学》曾一次性刊出他一组十六篇小小说,《小小说选刊》破天荒地分三次转载了九篇作品。《三笑》、《朋友》、《承受》、《铁道边的孩子》、《民谣》等,都是那一个时期的佳作,在小小说业界长时间传为美谈。

  • 标签: 小说论 诗人气质 于德 秋夜 叙述语言 小小说金麻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