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QHD32-6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是被断层复杂化了的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上段河流相砂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较大.油藏形成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存在多个油水系统,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油田含油面积为39.7km2,探明储量为1.7034亿t.开发好该油田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其特有的地质条件做好随钻油藏地质建模工作,即随着开发井钻探方案的实施分阶段进行油藏地质模型调整,以指导开发井井网的调整和开发井的钻探.以地质框架模型建立、绝对波阻抗反演、岩性序贯高斯指示模拟、孔隙度高斯协模拟等技术为核心建立的随机模拟法,被证明是适合该油田地质特点的随钻油藏地质建模方法,应用于该油田A、B平台所在区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随机模拟技术 QHD32—6油田 油藏地质模型 随钻调整
  • 简介: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推进,大斜度井、水平井的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国内油气田一般采用MWI)或LWD结合综合录井进行水平井的地质导向,缺乏集地质、地震、测井、录井、钻井专业技术为一体的水平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由此,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不足,从技术思路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水平井一体化地赁导向技术进行研讨,并分析了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在四川油气田的应用效果。建立一体化的地质导向平台。为水平井地质导向提供了全新服务模式,为地质导向拓展了空间,有益于勘探开发效率的提高。

  • 标签: 水平井 一体化 地质导向 技术 应用
  • 简介:煤层气地质导向工作内容包括钻前的邻井资料准备与研究、施工方案的制定、导向施工的现场实施、宅钻后的资料总结汇报等,按照时间顺序,重点论述现场煤层气录井地质导向施工的3个关键技术阶段,即导向施工前准备、着陆轨迹控制和水平段轨迹控制。针对煤层气水平井钻探过程中遇到的地质和工程难题,在山西煤层气现场的实际施工中,以T-P08井为例,从地层的地质特征入手.通过地层倾角计算、地层精细对比、地质模型建立与更新、细分煤层内外部结构特征等技术手段,为地质导向提供基本地质保障,总结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煤层气录井地质导向方法,并从导向施工前准备、着陆轨迹控制、水平段轨迹控制3个关键阶段进行了应用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井眼轨迹控制效果较好,可实现水平段井斜角匹配地层倾角在优质煤层中快速钻进。

  • 标签: 煤层气水平井 录井地质导向 着陆轨迹控制 水平段轨迹控制
  • 简介:针对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地质导向设备研制和服务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综合录井与随钻测量实时跟踪钻井工艺的共同特点,进行ACE-500GS随录一体化地质导向系统研制,并应用该系统进行了定录导一体化作业模式的尝试。该系统以井场信息平台为核心,能够灵活挂接井下随钻测量及地面测量设备,实现井下和地面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发布、应用等。系统设计的重点在于综合录井仪与随钻测量仪的一体化整合设计,主要包括仪器房结构、地面硬件系统、软件系统3个方面的设计整合。现场应用表明,ACE-500GS随录一体化地质导向系统能够较好地适应定录导一体化作业需求,可实现井身轨迹优化与高储集层钻遇率兼得,有益于降低水平井开发成本,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对国内随录一体化设备研制及服务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综合录井 随钻测量 定录导一体化 水平井 地质导向
  • 简介:2018年3月4日,由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服务的大港油田第二口页岩油水平井G1702H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5280m,垂深3930m,水平段长1340m,含油显示良好,储层钻遇率达100%。这是继G1701H井地质导向成功后,地质导向技术在页岩油钻探过程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地质导向技术 钻探 录井 渤海 突出 应用
  • 简介:随着石油行业地质录井企业(部门)改造的不断深入,外部录井市场日趋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地质录井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1995年3月总公司勘探工作会议上提出“95年为地质勘探标准宣贯年”。那么,地质录井企业(部门)要想长久占领国内录井市场,进入国际录井市场服务,其当务之急是加紧贯彻执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关录井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标)及相关标准。据笔者统计,自1989年至1994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已发布地质录并《通用基础标准》、《相关标准》和《通用标准》等五十多个,但从目前录井行业贯彻实施标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宣贯难、实施难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着地质录井部门进入外部市场参与竞争。

  • 标签: 地质录井 行业标准 贯彻执行 专业标准化 相关标准 企业领导
  • 简介: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录井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录井行业技术发展滞后,制约了其他相关行业尤其是钻井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国内录井行业如不能在随钻技术、工艺和装备上有大的突破,将逐渐失去自身的优势,实时性也会变得空洞,难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地位,市场也将萎缩。当务之急是发展随钻录井工艺技术和装备,以适应勘探开发整体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开发随钻录井技术的设想,浅谈了随钻录井仪器的技术性能、基本功能,分析了随钻录井仪器研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标签: 随钻录井 技术 装备 设想 可行性
  • 简介:在新区块录井,一般通过地层古生物对比、构造对比、电性对比、岩性对比、油气显示对比卡取地层.但这些方法有时不能满足现场卡取层位的需要。针对此问题,基于同一区块、同一批井地层预测所使用相同的地震速度模型,引入了地层预测界线和地层厚度与地层实钻界线和地层厚度误差横向对比分析方法,即根据已钻井地层预测界线和地层厚度与实钻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误差推算出待钻井地质设计中预测的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的误差,从而实现对待钻井地质设计预测的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进行校正,进而达到减小地层预测与实钻地层界线和地层厚度的误差.实现地质录井准确卡取层位。通过XH2井和TK334井两口井的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新区探井卡层需要,在勘探程度高、处于开发阶段的区块。其应用效果更好。

  • 标签: 地质录井 卡层 地层对比 地层预测 误差分析 速度模型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对崖13-1气田主要产层陵水组三段进行了亚段细分,以此为基础,在地震阻抗剖面上得到不同亚段的阻抗体,利用层拉平技术将各亚段阻抗体抗平,并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求出各亚段阻抗体12个水平方向的变差函数,拟合其非均质性变程椭圆,通过对不同亚段变程椭圆的比较,结合沉积特征,分析了陵三段各亚段的沉积体系及物源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地震资料 研究 崖13-1气田 陵三段 沉积体系
  • 简介:针对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天然气的生成和预测研究,选用琼东南盆地的地质模型,以低成熟茂名油页岩(Ⅱ型有机质)与该盆地的煤(Ⅲ型有机质)为样品,采用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全岩热解实验,得出热解油气的产率特征.不同演化阶段各烃类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定量模型表明,煤生成不同组分的活化能分布范围比茂名油页岩的宽得多.其中,茂名油页岩热解生成甲烷、乙烷、丙烷和重烃(C4~6)对应的活化能分布范围分别为38~86kcal/mol,44~92kcal/mol,43~77kcal/mol和46~70kcal/mol;活化能主频分别为52kcal/mol,54kcal/mol,63kcal/mol和48kca1/mol,所占比例分别为20.44%、38.04%、42.50%和25.05%;指前因子分别为6.47×10^11s-1,2.70×10^12s-1,1.09×10^15s-1和8.39×10^15s-1.利用生气动力学方法,结合琼东南盆地的热史数据,通过茂名油页岩和煤的生气预测对比揭示,在地质条件下的生气过程中,与茂名油页岩相比较,煤具有释放氢的慢速率与低生成率的特征以及较长的演化进程.结果认为:类似于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处于海上高地温场条件下,在高演化阶段仍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该研究拓宽了我国海域煤型气的勘探领域,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

  • 标签: 茂名油页岩 生烃动力学 煤系烃源岩 地质模型 琼东南盆地
  • 简介:作为新疆与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克拉玛依市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已经有60余年。“易开采的石油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剩下的稠油、致密油需要在更高技术下才能有效开采。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危机’的程度,但资源逐渐枯竭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 标签: 勘探开发 新疆油田 高级工程师 地质研究所 信息中心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