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低硫磷润滑油的迅速发展使得硫氨基甲酸金属盐成为ZDDP替代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硫氨基甲酸稀土金属盐和硫氨基甲酸非稀土金属盐两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硫代氨基甲酸金属盐 润滑添加剂 摩擦
  • 简介:广东省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构造研讨会'。这次学术交流会是一次专题性研讨会,旨在探讨南海北部陆缘(中)新生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并拟予以统一的命名。会议由广

  • 标签: 南海北部 陆缘盆地 新生代 油气地质 构造运动 命名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三叠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的地层剥蚀厚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与验证,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叠纪末延长组地层剥蚀厚度为345~465m、中侏罗世末延安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50~220m,侏罗纪末安定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60~250m,晚白垩世—新近纪末志丹群剥蚀厚度为980~1280m。构造沉降及抬升与剥蚀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的构造形态,自三叠纪以来,其表现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 标签: 剥蚀厚度 压实曲线 地层趋势对比 埋藏演化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自晚三叠世以来,影响南海东北部构造及古地理、古气候的因素主要是太平洋而并非特提斯.本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有利于煤系烃源岩的形成;中侏罗世-白垩纪古气候条件对生烃相对不利;晚中生弧前盆地构造背景不利于形成特提斯域所拥有的优质碳酸盐岩-蒸发岩储盖组合.勘探实践证明,南海东北部的中生界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但油气勘探不应简单套用特提斯模式.

  • 标签: 南海东北部 中晚中生代 地质构造 古地理背景 油气远景
  • 简介: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认为南沙群岛油气盆地的前新生基底由中生岩浆岩,沉积岩及更老的变质岩组成,其层速度>5km/s,较由K2-E2组成的中构造层的层速度(约4km/s)大,该区(包括南沙海槽)的地壳为早期拉张减薄,后期挤压增厚的陆壳,在渐新世以前,该基底与北部陆缘连在一起而组成统一的华南陆缘。

  • 标签: 南沙群岛 含油气盆地 前新生代基底 北部陆缘
  • 简介:目前工业生产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是应用水力气旋器与脱气器串联使用,但是,水力旋流器在处理较小的油滴方面有很大局限性。对于轻油,水力气旋器可以去除尺寸小到10μm的油滴,对于重油,水力气旋器只能去除尺寸小到20μm的油滴,这就意味着仍然有很多油滴残留在水中。

  • 标签: 生产废水处理 新技术 浮选装置 工业 紧凑型 第二代
  • 简介:作为新疆与中亚油气富集区的中心。克拉玛依市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已经有60余年。“易开采的石油资源已经非常有限,剩下的稠油、致密油需要在更高技术下才能有效开采。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危机’的程度,但资源逐渐枯竭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 标签: 勘探开发 新疆油田 高级工程师 地质研究所 信息中心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