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多巴胺与多巴胺复合Ⅰ胶原对成骨细胞MC3T3-E1初期粘附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多巴胺改性、多巴胺复合Ⅰ胶原改性的玻片和空白玻片上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MC3T3-E1细胞早期粘附形态。结果:MC3T3-E1细胞在三组玻片上培养1、3、7d的增殖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空白玻片组,MC3T3-E1细胞在多巴胺以及多巴胺复合Ⅰ胶原组上铺展、粘附形态更好。结论:多巴胺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多巴胺复合Ⅰ胶原同样是理想的促粘附手段。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是良好的表面改性手段。

  • 标签: 多巴胺 Ⅰ型胶原 成骨细胞 粘附 增殖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制备聚己内酯(PCL)/Ⅰ胶原(COLI)/氟磷灰石(FA)复合支架用于牙周组织再生,并进行生物相容性及成骨诱导性能的检测。方法:制备PCL/COLI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并在其表面合成FA矿化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同时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与支架浸提液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观察复合支架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PCL/COLI/FA复合支架呈三维网状结构,FA晶体分布于支架表面。CCK-8结果证明人牙周膜细胞在复合支架上增殖情况良好。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VonKossa染色结果提示复合支架可诱导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结论:PCL/COLI/FA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具有成骨诱导潜能,有望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聚己内酯 Ⅰ型胶原 氟磷灰石 人牙周膜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位点C677T和A1298C与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对200例NSCL/P患者和213例健康人进行基因检测。结果:MTHFRC677T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基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TT基因和携带T等位基因儿童罹患NSCL/P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儿童的1.84倍及1.57倍。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TT基因和CT基因能分别显著增加儿童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和单纯性唇裂的发病风险。MTHFRA1298C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C基因和携带C等位基因的儿童罹患NSCL/P的风险分别比AA基因儿童降低49%及43%。分层分析中,AC基因和携带C等位基因可降低罹患唇裂伴腭裂及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风险。结论:MTHFRC677T可能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儿童NSCL/P的危险因素,而MTHFRA1298C有可能是NSCL/P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病例对照研究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非综合征唇腭裂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垂直吸收的牙槽骨改建,为牙周炎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加力对照组(A)、牙周炎垂直骨吸收对照组(B)、牙周炎垂直骨吸收加力实验组(C),每组各2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加力后8h,1、7、14、21d处死,取动物模型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近中牙槽骨进行组织学及免疫学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畸加力至7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出现无细胞结构,结缔组织可见少量炎症细胞,牙槽骨表面还可见功能活跃的多核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GF-1表达达到峰值,光密度值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至14d时,实验组大鼠垂直吸收侧牙周组织中RUNX2的表达达到峰值,其光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加力对照组,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牙周炎症和消除咬合创伤后,正畸力能刺激牙周炎大鼠垂直缺损牙槽骨区域的RUNX2和IGF-1的表达增强,合成骨胶原和骨基质的能力增强,从而促进牙槽骨的改建。

  • 标签: 垂直吸收 正畸力 牙周炎 牙槽骨改建 SD大鼠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学及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4日在杭州举办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学及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同时将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口颌面疼痛等学组成立大会。大会将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规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应对策略、临床咬合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征文通知 病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疼痛
  • 简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是一种牙龈纤维组织增生性病损,它带来美观和功能上的问题。遗传和药物可以导致牙龈纤维瘤。本文报告了一例5岁女童重度、广泛的遗传性牙龈纤维瘤。治疗采用一系列传统的牙龈切除手术去除增生的纤维组织。术后36个月检查无复发的迹象。

  • 标签: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病因 牙龈切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开[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开[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开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开[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开[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性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的发病有关。

  • 标签: 开[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干扰
  • 简介: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时间:2011年10月15~16日主要内容:该次学习班将重点针对口腔门诊经常发生的各种医疗急救情况,根据其不同的症状、体征,讨论如何让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置,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规范口腔门诊局麻操作;介绍目前全球口腔局部麻醉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次课程采用了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际操作演示与练习相结合的形式,将由国内临床一线的专家授课、操作演示及临床辅导。

  • 标签: 口腔局部麻醉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门诊 医疗急救 课程 医院
  • 简介:重度牙周炎患者伴有上前牙扇形移位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难题。临床中,医生需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考虑如何恢复健康、重建功能及改善美观,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文章通过1例应用多学科手段治疗的重度牙周炎合并上前牙前突复杂病例,讨论美学区牙齿拔与留、缺失牙修复、龈乳头重建等临床问题,期望为前牙美学区域的多学科治疗提供经验。

  • 标签: 前牙缺失 多学科治疗 病理性牙移位 龈乳头缺陷
  • 简介:牛牙症、C根管在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发生率均极低.本文报道1例罕见下颌第二前磨牙牛牙症伴C根管病例,展示锥形束CT影像学分析和显微根管技术在该病例诊治中的联合应用,为该特殊类型根管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下颌第二前磨牙 牛牙症 C型根管 显微根管治疗
  • 简介:本实验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健康牙周组织中评估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组织(SGT}高度的变异性。评估不同位点、牙齿类型和牙周生物的SGT高度的差异。所有测量都用游标卡尺进行.精确至01mm。总共对366颗牙齿上的1932个位点进行统计分析。总SGT的中位数为350mm,范围1.80~620mm。厚-平坦比薄-扇贝的SGT中位数更大。在设计牙冠延长术时,牙周生物可能对决定SGT高度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牙周组织 牙龈组织 牙槽嵴顶 生物型 评估 健康
  • 简介:目的探究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对于治疗垂直生长骨性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12例恒牙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4岁,呈垂直生长骨性下颌后缩病例,使用加口外弓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疗程10~14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horiz、Ui—horiz、Li-horiz、L6-horiz、Ar—pog、Ar—Go、Pog-horiz、Go—Me、Ui—Max、SNA、SNB、ANB、OJ、0B有统计学意义.颌骨改变明显。结论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能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并可控制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对改善上颌前突伴垂直生长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侧貌疗效明显。

  • 标签: Headgear-Twinblock 上颌前突 垂直生长型 骨性Ⅱ类错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称为I生物创新技术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利用部分骨整合微种植体(C—Implant)在前牙整体回收过程中对前牙进行转矩控制。这种植入于后牙颊侧牙槽骨的部分骨整合微种植体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同时对抗垂直向压低力和前后向内收力的反作用力。通过在放入微种植体头部小管的多用途弓上弯制较大的人字曲,可以产生对抗前牙整体内收时舌倾的转矩。方法:通过具体病例来展示这种异于传统矫治理念及方法的.利用C-Implant治疗最大支抗病例的临床步骤.同时阐述了该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结果:作者展示了C-Implant如何在前牙整体回收时进行有效地转矩控制以及其可能的适应证和简单的力学原理。结论:能抵抗旋转力的C-Implant可用于前牙整体回收,并在压低前牙的同时不必顾虑支抗磨牙的伸长。I生物创新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前牙转矩控制技术。

  • 标签: 生物力学机制 微种植体 骨整合 前牙 转矩 支抗磨牙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包头市3~5岁学龄前儿童龋流行现状分析,探讨患龋情况、龋蚀程度与龋活跃性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选取包头市5所幼儿园中的379名儿童(男196名、女183名)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计算患龋率、龋补牙数(dft)、龋蚀严重指数(CSI),并应用龋活跃性试验检测龋活跃度(CAT)。结果包头市3—5岁儿童患龋率、乳牙龋补牙数(dfI)和龋蚀严重指数(CSI)分别为56.20%、3.82和10.11;男女之间的患龋率、dft、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患龋率、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AT在0-1度、2-3度间dft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各度与dft、CSI呈正相关关系(r=0.394和0.363,均P〈0.05)。结论龋活跃性试验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龋蚀程度,对筛选高危惠龋风险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应制定合理的预防诊疗措施,因地制宜为儿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龋病 学龄前儿童 龋活跃性
  • 简介:对近40年来龋研究中的致病菌的致病特异性问题作了扼要的回顾,目的在于阐述利用变异链球菌作为抗原来引发机体的抗龋力的效用是否满意。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认为,免疫学防龋的前景是应该深入思考的。作者对在我国开展龋预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龋病预防 免疫学 特异性 致病菌 抗龋力
  • 简介:慢性牙周炎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常见.是引起成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慢性牙周炎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于口腔,它还会引起全身微炎症状态。目前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妊娠不良结局、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chronickidneydisease,CKD)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微炎症状态 慢性肾脏病 相关性 全身系统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学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17—19日在广州召开(具体日程另行通知)。会议诚邀全国牙体牙髓学及口腔界同行就牙体牙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技术进展进行交流,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征文通知 会议 中华口腔医学会 学术 口腔医学院
  • 简介:对1998—2007年间收治的58例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人口学资料、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结果。结果:男19例,女39例,64%的患者病变位于头颈部.3例合并卡-梅综合征.21例无影像学资料.37例行B超和(或)MRI检查,85%的患者B超为混合性回声。

  • 标签: 血管瘤 影像学特征 流行病学 治疗效果 儿童 卡-梅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成釉细胞瘤(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AB(原发45例,复发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中RECK、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22例AB(原发12例,复发10例)、2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KCOT中RECK、MMP-2mRNA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依次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AB显著低于原发AB(P〈0.01);AB和成釉细胞癌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RECK蛋白与MMP-2蛋白在AB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RECKmRNA在AB、KCOT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较KCOT显著降低(P〈0.001).成釉细胞癌中则无表达:MMP-2mRNA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中均见表达,但在AB的表达水平较KCOT显著增高(P〈0.001),在成釉细胞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复发AB的RECKmRNA表达水平较原发AB显著降低(P〈0.05),但复发与原发AB的MMP-2mRNA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CKmRNA与MMP-2mRNA在AB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RECK表达降低或缺失及MMP-2表达增高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RECK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MMP-2参与AB的侵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