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不仅病情危重,且因患者年老,往往患有多系统疾病。临床收治的脑卒中者常兼发有各型心律失常、糖尿、高血压等,病情复杂、多变,常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了解心电信息、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实施整体护理,能及时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心理动态,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大大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心律失常 整体护理 脑卒中 心血管功能障碍 病情危重 多系统疾病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因“反复胸闷1年余”于2006—06—28入院。无明显心前区压榨样痛,无心悸史,无黑噱、晕厥史。否认高血压糖尿史。否认既往心肌炎及其他心脏病史,否认家族遗传及心脏病史。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BRUGADA综合征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方法选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中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患者70例,对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原因进行分析,积极采取综合治疗,针对其并发症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文70例患者中,显效45例,占总数的64.29%;好转22例,占总数的31.43%;无效一共有3例,占总数的4.28%,临床总体有效率为95.71%。结论对老年人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采取综合治疗,初期对钠盐不用过分限制,应用利尿剂,适当补钾及补镁,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强心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措施,大部分低钠血症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纠正,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 简介: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5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78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心脏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APACHEⅡ高评分、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心脏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大多数真菌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对大扶康及伊曲康唑部分耐药。结论: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心脏手术 感染 真菌
  • 简介:心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的逐渐衰退。有数据显示,在美国480万心衰患者中,其中20%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搏动节律,出现不规则的颤动。这种致命的组合治疗非常棘手。多年来,医生在治疗的选择上存在分歧。有的医生倾向于让心律恢复正常,

  • 标签: 房颤患者 组合治疗 心衰患者 心率 心脏泵血功能 心房颤动
  • 简介:有些人患有结节,但并不知道这到底是种什么疾病?能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结节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严重程度在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有些病人已经带病存活了几十年,病情也没有恶化,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也不大。

  • 标签: 结节病 防治 经带病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人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骨髓像分析、贫血三项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29例、脾功能亢进25例、巨幼细胞贫血19例、溶血性贫血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减少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5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24/25),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0%(20/25),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后,有效提升护理治疗效果,在各个方面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操作,提升了患者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和配合度。

  • 标签: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转归及护理方法。方法对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必要的治疗方法及及时的护理。结果规范治疗1~3d,患者症状、体征逐渐消失,1~2周后复查尿培养转阴。结论在积极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同时,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正确留取尿标本,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检查指标,保障母儿安康。

  • 标签: 妊娠 急性肾盂肾炎 护理
  • 简介:艾滋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来说,艾滋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医学难题。那么,有关读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蚊子是否传播艾滋?众所周知,蚊子是吸血的昆虫,疟疾的传染是由于蚊子吸入病人血后,如再吸入健康人血液时,早前残留于蚊体内的病人血液可进入健康人体内而引发传染。因此,类同的传染途径,是否蚊子吸吮患艾滋病人的血液,亦会传染于健康人身上,在此给予一定的解答。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健康人 血液传播 昆虫 发病率 传染性
  • 简介:摘要肝性脊髓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是肝病并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脑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的脱髓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的腹壁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CHD)的流行趋势,分析其流行学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诊断为CHD的患儿共241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CHD的每年检出率,构成类型和各年龄段构成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独立保护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CHD检出率分别为19.42%、34.99%和45.59%,呈现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P=0.018,0.107)。统计分析表明CHD的主要类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分别占37.31%、30.97%和13.71%,居前三位。各年龄段间比较发现1岁以下各类型CHD占比均最高,1岁以上的各类型CHD患病率呈逐渐降低趋势;〈4岁的CHD患儿占CHD患儿的74.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是CH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8,P=0.011],先兆流产史、父亲吸烟史和孕期室内装修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48~7.151,P〈0.05或〈0.01]。结论:近年我国先天性心脏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定期检查,针对父母情况和环境因素提早进行干预,可达到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目的。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流行病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4例维持性血透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行头颅CT扫描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头颅MRI扫描,发现梗死灶:基底节区9例、桥脑2例、小脑2例、半卵圆中心3例、额叶2例,顶叶1例,其中5例呈多发性梗死灶。治疗结果:1例基本痊愈,死亡1例,其余12例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1例同时有不全性运动性失语。结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增高、肾性贫血及EPO治疗亦可能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透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行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38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8例产妇中,37例经过临床治疗和处理,心力衰竭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剖宫产孕产妇存活37例,存活率为97.37%;新生儿双胞胎2例,存活39例,存活率为97.50%。产前心力衰竭产妇存活率明显低于产时心力衰竭和产后心力衰竭的产妇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妊高征存活率94.12%较围产期心脏存活率100.00%要低。结论通过有效的临床处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存活率,故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行剖宫产时应及时进行临床处理,并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对症处理。研究还发现,产后心力衰竭的产妇具有更少的用药禁忌,其存活率较产前的高,妊高征存活率较围产期心脏存活率要低。

  • 标签: 妊娠 心力衰竭 剖宫产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2例,按照是否合并急性脑梗死或无症状脑梗死,分为急性脑梗死组(n=86),无症状脑梗死组(n=82),非脑梗死组(n=94),比较三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情况。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症状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及急性脑梗死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无症状脑梗死组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脑梗死组患者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无症状脑梗死组患者的白昼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对于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降压时以降低血压负荷为主,而出现急性脑梗死并发症时应降低收缩压兼顾降低血压负荷。

  • 标签: 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无症状脑梗死 动态血压
  • 简介:患者男性,43岁。10年前某夜发生胸部及背部烧灼样剧烈疼痛,向左上肢及左肩背部放射,持续时间不详,无心悸、出汗等。在凌晨就医途中,走路就出现胸痛,休息数分钟疼痛消失。两次住当地医院描记心电图正常。注射杜冷丁或体息疼痛可缓解。以后每年发生一次。2004年8月劳动中胸痛再次发作,向左上臂放射。以后走路、上楼或夜间胸痛常发作,疼痛程度加重,体息可以缓解。

  • 标签: 心肌梗死 预激 剧烈疼痛 描记心电图 持续时间 疼痛程度
  • 简介:生活中,当我们使用电脑、听MP3、看电视、接打手机时,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不仅如此,甚至连霓虹灯都可能发出干扰信号,从而产生头痛、精神紧张和压力等症状。电子产品产生的过量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影响,被称为“电子”。

  • 标签: 电子病 电磁波 电磁辐射 干扰信号 精神紧张 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