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防石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76例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测临床症状体征、中医临床症候、结石排出、双肾输尿管B超、腹部平片、尿常规、尿PH、尿酸等指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8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86%;对照组痊愈146例,显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9.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防石号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防石二号 体外震波碎石 泌尿系结石
  • 简介: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颈动脉斑块、恢复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血栓形成、减少炎症反应作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将阿托伐他汀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级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 二级预防 疗效观察
  • 简介:哈医大院心血管病医院于2004年11月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哈医大院心脏病治疗及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心血管整体化医疗模式。

  • 标签: 心血管病医院 哈医大二院 医疗模式 心脏病
  • 简介:2011年11月29日,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下称学会)学术年会在东莞顺利召开。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杨以凯副局长、省科技厅刘庆茂副厅长、学会理事长吴惠勤、副理事长吴秋玲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宣布了“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先进工作者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并进行了颁奖仪式。继2010年获得广东省期刊协会颁发的“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称号后,

  • 标签: 科技期刊编辑 广东省 心血管病 杂志 岭南 新闻出版局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聚体(D-D)的变化。方法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室扩张、心衰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剂量ISO建立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ISO组15只)、治疗组(ISO+PDTC组,15只)。检查心肌病理形态学、心肌NF-κB激活情况、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情况及血清MCP-1水平,并在实验第14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扩张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NF-κB被激活,心肌MCP-1mRNA表达增加,血清MCP-1增高(P<0.05);PDTC能够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心肌MCP-1mRNA的表达及血清MCP-1水平(P<0.05),并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小心肌细胞损伤范围,但同时可导致肉芽组织替代受损心肌延迟;实验第14天,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实验组减小(P<0.05),射血分数(EF)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PDTC能够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的心室扩张、心功能损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该作用可能主要得益于在心肌损伤急性期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下调MCP-1的表达、减轻心肌炎症损伤有关。

  • 标签: 缺血性心肌损伤 心室扩张 防治作用 大鼠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心肌细胞
  • 简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ACC联合论坛是在长城会举办的第10年,在会议上隆重呈现双方改善心血管保健及全球心脏健康方面的良好合作。联合论坛涵盖心血管预防、心衰的团队合作管理策略及心血管医疗团队服务的内容。今年将再次举办FIT颁证仪式,ACCEL也吸引了众多愿意成就心脏病学家理想的医学工作者加盟,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 标签: 心脏病学家 电子健康 会议 服务 国际 点心
  • 简介: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病人的降压疗效和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伴IR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酯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服药后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均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坎地沙坦酯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IR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 标签: 坎地沙坦酯 二甲双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 标签: 冠心病 二甲双胍 血清HS-CRP TNF-Α HRV
  • 简介: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检测、评价和治疗专题组的第三报告(AdultTreatmentPanelⅢ,ATPⅢ)制定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ECP)新的胭固醇检测和处理临床指南。ATPⅢ在保持对冠心病患者强化治疗关注的同时,其主要新的特点是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成人 治疗 预防 实验室检测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甲基精氨酸(ADMA)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0TMRI确定是否存在CMB,并分为CMB组27例,非CMB组95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ADMA水平。结果CMB组较非CMB组年龄偏大[(62.25±8.01)岁vs(57.68±11.15)岁,P=0.020)],高血压比例高[(77.8%vs44.2%,P=0.002)],血浆ADMA升高[(1.6(1.2,2.0)μmol/Lvs1.3(1.1,1.5)μmol/L,P=0.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81(70,94)ml/(min·1.73m2)vs99(82,112)ml/(min·1.73m2),P=0.000]降低。血浆高ADMA水平是CMB存在及部位(深部/幕下型)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038~12.235,P=0.043;OR=8.657,95%CI:1.896~39.517,P=0.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CMB的存在及CMB发生位置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脑出血 高血压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患儿女性,8岁。因反复心悸1年余,持续性发作1小时就诊。患儿1年多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心悸,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自动消失,其心悸发作与气候、饮食、日常活动无关。1小时前,在教室里听课时,突然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无出汗、怕冷、怕热,无四肢麻木、晕厥、黑蠓、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紫绀等表现,无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病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50/分,呼吸20/分,血压92/62mmHg。步人诊断室。一般情况可。心率150/分,心律齐,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房室结双径路 维拉帕米 持续性发作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2(F1+2)和D-聚体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45例发病6h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3、6、12、24、48、72和96h末梢血的血浆F1+2和D-聚体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溶栓后24h内CT、MRI检查结果,再将45例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溶栓不成功组和出血组,并选择45名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F1+2和D-聚体变化与溶栓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前患者血浆F1+2和D-聚体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变化如下:①溶栓成功组:F1+2和D-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达高峰,分别为(5.5±0.9)μg/L和(5.2±0.9)mg/L,然后迅速下降,用药后24h血浆D-聚体含量仍然是用药前的4倍,约72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②溶栓不成功组:F1+2峰值出现在溶栓后6h左右,为(5.0±0.8)μg/L;D-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达高峰,为(3.7±0.9)mg/L,峰值明显低于溶栓成功组。③出血组:F1+2和D-聚体大约在用药后2h迅速达高峰,分别为(5.0±0.7)μg/L和(5.5±0.5)mg/L。结论血浆F1+2和D-聚体溶栓前后的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判断和溶栓后出血风险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脑梗塞
  • 简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定于2013年6月28—3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国际会议文化中心举办第9届中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年会暨第7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颁奖典礼。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欢迎全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及相关专业同道积极参加此次盛会,并踊跃投稿。征文内容:(1)先心病外科;(2)冠心病外科;(3)瓣膜病外科;(4)主动脉外科;(5)心脏微创外科;(6)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7)心衰的外科治疗;(8)心血管外科疾病的介入治疗;(9)体外循环及合理用血;(10)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11)心脏外科重症监护:(12)其它(医师自律维权、质量控制、心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等)。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心血管外科 外科医师 年会 哈尔滨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