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此类疾病已成为西方住院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尚缺少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抗凝治疗是VTE治疗的基石,也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措施。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肠道外抗凝和肠道内抗凝,前者主要包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者则是指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正>30例维持性血透肾衰患者分A组15例,静滴右旋糖酐氯氧化铁(科莫非100mg/支),总补铁量=体重(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贮存铁量,其中Hb目标值120g/L,贮存铁量500mg;B组15例予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相当于200mg元素铁,100mg/片),空腹服用8周。科莫非可以明显提高血透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提高病人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效果优于口服速力菲,未见严重不良

  • 标签: 肾性贫血 科莫非 肾衰患者 氢氧化铁 琥珀酸亚铁 维持性血透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取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m=21)和对照组(Ⅳ=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动脉栓塞 连续性静脉滤过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速,其发病率在今后数十年中将逐步增加。而房颤作为能引起脑卒中和心功能障碍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并深化,对房颤发生与维持的机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其中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许多盲区,但这些进展仍给房颤的治疗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革。

  • 标签: 迷走神经 肺静脉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以及丹红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长春西汀 丹红注射液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水平,评价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别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创立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CPSI)分为细菌感染组CPSI高分组和CPSI低分组、非细菌感染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列腺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前列腺常规镜检(EPS-RT)。结果重症组(高分组)CD64表达量为(4857.25±278.45)分子数/细胞,明显高于轻症组(4124.59±19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组)(P〈0.05),轻症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D64表达与部分白细胞呈正相关,但整体不相关,据受试者数据绘制ROC曲线,当CD64为2135.2分子数/细胞,敏感性为92.9%,特异度为91.7%。结论定量检测前列腺中CD64可作为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CD64 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葡萄糖与极化对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不同作用。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2~4h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ml,对照组则给予极化(10%葡萄糖溶液500m1+10%氯化钾溶液10ml+胰岛素12U)。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次日检测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I术前快速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9±3.6)w(5.3±3.7)mmol/L,P〈0.001];试验组PCI术后快速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8±4.2)VS(5.1±3.9)mmol/L,P〈0.001]。试验组患者PCI术前快速血糖水平无1例≤5.0mmol/L,而对照组患者有7例(14.0%)出现快速血糖水平≤5.0mmol/L。两组患者PCI术后CK—MB和cTnI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CK—MB和cTnI升高幅度更显著,对照组CK—MB和cTnI升高1~3倍者及〉3倍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应用葡萄糖较极化可显著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

  • 标签: 葡萄糖 极化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侧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V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V区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侧III、IV区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侧II、III、IV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更为可靠、纯净度高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将犬骨髓抽取分别以1.068g/ml及1.073g/ml分离进行密度梯度离心,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LG-DMEM加15%FBS培养;应用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多向诱导分化等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采用1.068g/ml分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单核细胞,接种细胞生长良好,孵育24h即可见细胞贴壁生长,平均倍增周期为1d,细胞呈纺锤状,螺旋梳状排列.连续培育8代以上,未见细胞形态、增殖特性改变.MSCs表面标志SH2阳性,CD45阴性,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结论采用1.068g/ml分离能够较好地进行犬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与扩增,分离得到的细胞具备MSCs的特性.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骨髓 分离纯化 体外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止血治疗联用奥美拉唑(OME)及单用OME对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内镜下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①内镜下射频止血治疗后联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天。②单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程5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分别为3/58(5.17%),12/58(20.68%)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率1/58(1.72%),8/58(13.79%)差异有显著性,输血量(3.8±2.7)单位(每单位200ml),(3.1±2.1)单位,差异无显著性(P>0.05):止血时间(1.8±1.5)d,(3.6±2.1)d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时问(8、7±2.5)d,(13.1±6.3)d差异有显著性(尸<0.05)。结论内镜下射频止血治疗联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疗效比单用每天2次静脉注射OME40mg更好。

  • 标签: 内镜 射频止血 静脉注射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电视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术中在电视内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在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镜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比较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药方案用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可切除胰腺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与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ECOG评分0~1分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68例给予GEMOX方案辅助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以固定速率(FDR)静脉滴注100min,第1天,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周重复,共8周期;35例接受吉西他滨药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和15天静脉滴注30min,每28d重复,共6周期。比较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DFS期、OS期及毒性差异,并通过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GEMOX组和吉西他滨药组的中位DFS期分别为370d和520d(P=0.815),中位OS期分别为803d和888d(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多为Ⅰ、Ⅱ度且易于控制,GEMOX组呕吐(30.8%比10.5%,P=0.019)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38.5%比0%,P〈0.001)显著高于吉西他滨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7.7%和44.7%,但吉西他滨药组Ⅲ度以上ALT/AST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GEMOX组(7.9%比0%,P=0.048)。生存分析显示,分化差(P=0.002)、R1切缘(P〈0.001)、淋巴结转移(P=0.028)、术后CA19-9≥90U/mL(P=0.005)及未能完成全部辅助化疗疗程者(P=0.002)中位DFS期显著缩短;而分化差(P=0.001)、R1切缘(P〈0.001)、术后CA19-9≥90U/mL(P=0.003)及未能完成全部疗程者(P=0.001)等因素也预示中位OS期显著缩短。结论:对体力状态良好的胰腺癌患者切除术后,为期4个月的GEMOX方案,与为期6个月的吉西他滨药化疗生存获益相似,GEMOX方案可视为辅助化疗的备选方案之一。分化差、R1切缘、术后CA19-9≥90U/mL及未�

  • 标签: 胰腺癌 辅助化疗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 吉西他滨单药 预后指标 体力状态
  • 简介:目的通过引入微量氯化钴作为稳定剂,建立一种更加简便有效提取HIF-1α蛋白的方法。方法取8只体重在22±2克之间雄性8周龄的C57BL/6小鼠,对其左侧下肢行股动脉段离断术制成下肢缺血模型,并分别以右侧下肢为对照;术后1天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检测下肢血流灌注;术后3天取小鼠双侧股四头肌,分别用微量氯化钴法和普通SDS裂解裂解法来提取总蛋白;用WesternBlot对HIF-1α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8只小鼠手术均成功;术后1天激光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缺血下肢血流灌注/健侧肢血流灌注为15.4±4.8%,下肢缺血手术成功;WesternBlot显示,使用普通SDS裂解法,缺血组HIF-1α条带较浅淡,而使用微量氯化钴法,可以清楚地观察到HIF-1α蛋白水平升高。结论微量氯化钴法能够有效稳定HIF-1α蛋白,其提取物用于后续蛋白水平实验显著优于普通的SDS裂解法。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为共同第一作者氯化钴 下肢缺血
  • 简介:<正>对5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立其丁、速尿。结果:治疗组明显缩短用药时间,明显改善肺心功能。提示多巴胺、立其丁、速尿三药合用对慢性肺心病合

  • 标签: 顽固性心衰 多巴 立其丁 心功能 静脉滴注 三药
  • 简介: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和外周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旨在评估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4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1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灌注组),22例采用外周静脉化疗(静脉组),两组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5-FU化疗。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灌注组的临床受益率为81%,显著高于静脉组的50%(P=0.033);灌注组的疼痛改善率为76.2%,亦显著高于静脉组的45.5%(P=0.039);灌注组的肿瘤客观有效率为33.3%,略高于静脉组的22.7%,相差不显著(P=0.498);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外周静脉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其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动脉灌注
  • 简介: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对精子DNA完整性和精液中α-1,4-葡糖苷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男性科门诊并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4例,并按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B组:1级精索静脉曲张,共26例;C组:2级精索静脉曲张,共28例;D组:3级精索静脉曲张,共30例;另外选取27例确认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的精液样本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单向凝胶电泳技术(SCGE)对精子DNA完整性进行分析,硝基酚法检测精液中α-1,4-葡糖苷酶含量。结果(1)3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和精液中α-1,4-葡糖苷酶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级和2级,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1级和2级,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酶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男性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下降及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酶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到精子质量,且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越重,影响越大。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子DNA完整性 α-1 4-葡糖苷酶
  • 简介:<正>58例分对照组28例,口服去痛片、阿司匹林肌内性射鲁米那;治疗组30例,于50g/L葡萄糖250ml中加入20g/L利多卡因(1mg/kg)和地塞米松5mg,静点1~2h,同时于头痛侧鼻腔内滴入20g/L利多卡因0.5ml,其他用药同对照组。结果:与对照

  • 标签: 多卡因 重度发作 内性 糖液 肌内注射 尹斌
  • 简介:目的探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在气胸闭式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气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14G和12G型号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低于B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下气肿、脱管、感染、创伤性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堵管发生率(13.3%)显著高于B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胸闭式引流中,与采用14G导管比较,采用12G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气胸患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堵管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气胸 闭式引流 艾贝尔中心静脉导管 12G型 14G型
  • 简介:<正>10例心房扑动(AFL)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53±10)岁;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51±11)岁。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电-解剖标测、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分别以周长为600、400、和300ms在冠状静脉窦(CS)起搏的情况下测量AFL和

  • 标签: 心房扑动 三尖瓣环 房间隔 生理意义 AVNRT 电生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