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持续性血液净化在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救治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但其置换液用量大,而且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是不宜用乳酸盐置换液;又由于碳酸盐置换液的不稳定性,目前世界大多国家都没有商品性的碳酸盐置换液,因此大多透析单位采用碳酸氢钠的单独通路输入法,我们也采用过这种方法,操作比较麻烦,碳酸氢钠往往不能与置换液其它成分同步恒定输入,这在理论上对患者的救治可能是一不利因素,为此我们利用Diapct床旁血液净化机在模拟CVVH治疗模式的情况下,观察预先配制的碳酸盐置液(A、B液)治疗中混合后碳酸盐置换液离子浓度的变化.

  • 标签: 血液净化 碳酸盐置换液 配制方法 碳酸氢钠 通路输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有机磷中毒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100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参照组实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比参照组的82%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4%(P<0.05)。结论在急诊是,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可以控制病情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重度有机磷中毒 血液净化
  • 简介:枸橼酸钠抗凝是目前对高危出血患者血液净化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对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做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使之日趋简化和成熟。本文就枸橼酸钠抗凝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枸橼酸钠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方法血液净化中心共100名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护理人员65名,医生35名,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与本次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以及相关职业因素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护士与医生在性别比例,学历比例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中持续站立每天超过4小时、尖锐物品、与化学物品接触、有异味、与患者体液有接触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与医生的职业暴露危险较高,部分项目存在差异,相比之下,护士的部分危险因素更高,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的措施改革,降低职业风险。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医护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在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的所体现的价值意义。方法: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这个时间段,选取 80例患者,均在我院就诊,当做研究的对象,并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各有 4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模式采用优质护理管理,将 2组患者经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程度施行对比,并做好数据分析工作。结果:施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施以一般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相对较低,且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尤为明显( p<005)。施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程度相对较高,施以一般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相对较低,且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尤为明显( 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所体现的价值意义值颇为明显,不仅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广价值颇为明显。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血液净化 健康知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碳酸氢盐血液透析,观察组实施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透析。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比观察组低,血小板量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及死亡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 标签: 联合持续血液净化 肾功能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多系统损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由于自身免疫介导,IL-1,TNF等细胞因子导致滑膜炎,引起软骨破坏,骨质侵蚀。血液净化疗法能安全快速有效地去除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和致炎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对缓解病情进展、提高药物疗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血液净化治疗 致炎细胞因子 应用 自身免疫疾病 多系统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n=43例)行常规管理,实验组(n=43例)行细节管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优化护理流程,改善护理质量,最大限度规避护理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细节管理 常规管理
  • 简介:本文分析了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对透析患者长期并发症的影响与透析液细菌污染的现状,阐述了超纯透析液的制备、检测以及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细菌污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血液净化程序,且未采取护理风险分析与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净化血透室,护理人员、科室管理与患者方面均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在患者血液净化期间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净化血透室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净化血透室 护理风险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failure,RHF)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总结护理干预方案与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治疗的RHF疾病患者,总计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参与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结果:RHF患者情绪、生活质量、自护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净化 顽固性心衰 生活质量 情绪 自护能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 100例患者中进行研究,并将患者随机分配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且各组 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临床感染发生现象以及患者护理舒适度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感染发生现象比对照组低得多,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比较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施于舒适护理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患者临床血液净化术后的疾病感染现象,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护理舒适度,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在临床上极具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血液净化 临床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将两组患者透析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并分析,观察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实施风险管理前,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90.26±8.4)分,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72.54±5.4)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获得多数患者的认可,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净化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 100例患者中进行研究,并将患者随机分配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且各组 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舒适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临床感染发生现象以及患者护理舒适度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感染发生现象比对照组低得多,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比较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施于舒适护理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患者临床血液净化术后的疾病感染现象,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护理舒适度,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在临床上极具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血液净化 临床护理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将两组患者透析效果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并分析,观察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总有效率为 93.6%,对照组患者的透析总有效率为 76.9%,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 96.7%,明显高于对照组( 73.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在实施风险管理前,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 90.26±8.4)分,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 72.54±5.4)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获得多数患者的认可,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净化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内科临床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肾内科接诊的急性肾衰竭患者70例,并将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n=35)。当中,研究组实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实行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分析两组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尿素氮与血肌酐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比对照组的71.43%高,P<0.05。结论选择持续血液净化疗法,并将之用于肾内科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尿素氮与血肌酐等指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尿素氮 持续血液净化 肾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1日起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根据自身特点分为感染防控组、安全组、宣教组、生活组、技能组、设备维护组、循证组7个专业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并对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各项指标做对比,并比较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实施后,第三季度护理工作评价指标和第二季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小组质控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使整个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达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专业小组 质控模式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