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应用精神科技能来预防各种危急状态的发生,在危急事件发生能采取有效应对的措施。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及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的变化,巧用技能。结果通过护理观察,巧用技能,有效预防各种危急状态的发生,在发生后进行有效的处理。结论运用专科知识与技能,既能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保护患者及他人人身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技能 暴力行为 预防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2例2014年5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各36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11.11%vs.30.5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会有怎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7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经过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指标明显有所提高,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脑供血不足患者采取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衰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就诊的80例心衰病人,按照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病人分为组1和组2。组1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2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评价(1)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2)护理后心排出量、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和心射血时间;(3)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组2病人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比组1高,P<0.05;(2)组2护理后心排出量、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和心射血时间显著比组1好,P<0.05;(3)组2住院时间显著比组1短,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心衰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高,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衰病人 优质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名重度烧伤病人在正规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结果重度烧伤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降低,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SASt=15.85,P<0.01;SDSt=18.26,P<0.01)。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健康,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重度烧伤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14-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及术后化疗,避免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于术前、术后及化疗期患者面临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并进行对策分析。结果通过心理危机干预,使癌症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通过对癌症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癌症手术患者 心理危机干预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42±2.33)天,平均体温恢复时间为(2.61±1.14)天,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所需时间,且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4.74%(36/38),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结论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的痊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高热惊厥 影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龋齿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015年来我院行氟化泡沫防治龋齿操作的97例儿童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97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配合程度、不适度、患龋率及龋均率。结果观察组完全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防龋操作中重度不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各时间点患龋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儿童配合度,提高防龋操作的质量,从而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

  • 标签: 龋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腹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外科急腹症患者,使用实际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1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科急腹症 腹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方法选取我院200例采用碘对比剂注射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剂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外渗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外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过经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以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家属协商原则,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内在院内进行治疗与康复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分两组(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较少,对护理满意度较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急性脑出血患者身体恢复更优、并发症较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期妊娠阴道流血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以2016年9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中期妊娠阴道流血孕妇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为39例。分析其流血原因,A组给予综合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的阴道流血原因为胎盘前置、宫颈息肉出血、胎盘早剥、晚期先兆流产与宫颈机能不全。A组的终止妊娠时间长于B组,剖宫产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妊娠结局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期妊娠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前置与晚期先兆流产等,经综合护理后,可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减少剖宫产情况,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 标签: 中期妊娠 阴道流血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日常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日常护理外,还要进行针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训练可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收集5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8例。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常规护理组显著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塞患者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家属在手术等候期的心理需求,提出有侧重点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2名手术患者家属在等候期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术前告知手术安全性及可能的意外、术前告知手术效果及预后(术前需求)、及时告知手术进程(术中需求)的需求最强烈(均为100%),对等候区环境的需求较低。结论手术患者等候期的心理需求并不是静态的,而应该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术前的必要信息告知、等候区的环境都会影响等候期间的患者家属的心理,从术前、术中以及情境因素三个角度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提高医患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患者家属 手术等候期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学生高考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在高考前2个月对248名高三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作为学生心理状态指标,以自拟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作为心理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例行常规高考前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CL-90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三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干预对缓解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学生高考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疏导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80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抑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心理疏导干预 产后抑郁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ICU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6名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进行组合,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可降低ICU医院感染率,对医院感染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