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术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癌症手术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刘立静1刘纪红2

(1河北省盐山县医院河北盐山061300)

(2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及术后化疗,避免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于术前、术后及化疗期患者面临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并进行对策分析。结果:通过心理危机干预,使癌症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通过对癌症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影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癌症手术患者;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68-02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最新癌症统计显示,全国2013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1]。手术是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当患者从一名健康者到被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常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幻想、悲观、沮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这样往往使他们处于危机状态,一旦出现心理危机,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给社会和家庭也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出现自伤、自杀,严重影响患者安全。以综合多种方法治疗癌症可有更高疗效,在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已达成共识[2]。其中心理危机干预也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关注,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部分。

1.癌症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患者往往担心疾病威胁生命,恐惧手术、放疗、化疗带来的痛苦,甚至有些患者因终日思虑而情绪极其低落,影响食欲、睡眠等。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这些心理反应,不少患者家属主张对患者进行善意地隐瞒。但是保密会使医务人员和家属有意无意地与患者拉开距离,而患者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周围人的语气、表情和态度等非常敏感,对他们的模棱两可的回答产生疑虑。一旦患者了解真相,会产生严重的被抛弃和被蒙骗感,患者的绝望、抑郁及悲伤等情绪反应会更为严重。因此,可以充分征得家属意见的基础上,告诉患者病变处于良性和恶性之间,不积极治疗有转化恶性的可能,要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样可以增加患者对检查、治疗、尤其是放化疗的依从性,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在告知的过程中,应充分让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问相关问题和宣泄情绪的机会。

2.术前的心理干预

当一名健康的人发生疾病,尤其是平素身体很好,又是家庭的支柱,突然诊断患有癌症,他的这种角色的转变是很难适应的,很易发生心理危机。癌症患者术前如出现心理危机对其极为不利,所以患者入科后要注意与患者谈心,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以亲切恰当、易于理解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让病人了解相关病情,并向其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手术方式,使患者心中有数,通过这种沟通,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产生症状的关系,说明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严重影响麻醉、手术及术后的治疗及康复,并给予心理安慰,介绍本病区内处于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看到希望,心理压力减轻,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

3.术后的心理干预

3.1术后恢复期

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切口疼痛、各种监护设备、吸氧、输液等都会导致舒适度的下降,引起患者心情烦躁、焦虑等。这些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恢复极其不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其进行精心护理,保证患者安全,并在护理过程中使其产生信任感,这在今后的整个治疗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告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打消顾虑,增强信心。教会患者术后如何进行深呼吸、如何保护引流管,如何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有效咳嗽,如何进行循序渐进功能锻炼,详细讲解方法和重要作用,尽力为患者解决需求。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经常与患者交流,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的对待生活。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给患者以帮助,才能让患者把所思所想说出来,才能真正帮助患者走出心理沼泽。和患者的家人多沟通,使他们了解到增强对病人此阶段关怀的重要性,强调他们一言一行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通过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术后化疗期

3.2.1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接受术后第一次化疗,此期患者会面对在化疗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一是化疗药物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脱发、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对骨髓造血系统影响等等。其二是:每月一次化疗坚持疗程,病人刚刚从上次的不适中恢复了一些,又进入下一个化疗周期,所以这些躯体不适以及对身体的担心,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此期我们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特点、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让他们了解化疗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患者恶心、呕吐、厌食时,可以采取“情志转移法”[3],与患者拉家常,讲医学的发展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一定程度适当夸大辅助对症处理的疗效,使患者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可请完成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激发患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正确对待化疗,增加患者之间良性信息的交流,相互鼓励,减少孤独和无助感,取得良好效果。

3.2.2对于带有PICC患者的心理干预PICC作为重要的输注化疗药的静脉通路,日益受到重视,患者因化疗4个疗程到8个疗程,治疗间歇期,每星期患者均需要到医院来维护,这种情况患者时常也会沮丧,不配合,担心耽误家人时间等顾虑。所以我们要充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了解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破坏,而且化疗周期长,传统输液方法可使血管变细、变硬而致穿刺困难,甚至于化疗不能顺利完成;加之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时有发生。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完整的健康教育模式、置管技术的熟练、带管期间细致的维护、经济支持系统的优化、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病人置管的依从性,为病人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4.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分析

由于癌症本身及其治疗的复杂性,因此对于癌症患者,我们要采取系统的干预措施:

4.1癌症患者的自我调节,科室通过开设与心理学有关的课程、讲座、培训,通过电视播放相关内容的幻灯片等多种形式,使他们逐步的接受疾病事实,最大限度的以平稳心态面对,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4.2肿瘤患者的互帮互助。癌症康复病人的现身说法对激发癌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微信朋友圈建立微信群、QQ群等网络系统实现此项举措。癌症患者生活在由病友和家属组成的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既是十分必要的,也能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使他们对康复充满信心,积极面对整个治疗过程。

4.3医护共同参与,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支持心理治疗。这对癌症患者各个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通过语言或非语言交流,逐渐消除患者各种心理问题,以说服开导,适当保证等方式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对于一些不愿吐露心声的患者,要多关心、多关注,他们往往更存在不能宣泄的负性情绪,对其疾病恢复及其不利,说服他转变观念,参与心理咨询,使其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4对一些极为敏感的患者还要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参与,帮助不同个体,解决不同的心理困扰。要将现代医学对治疗癌症的有关方法的新理念想患者进行解释说明,减轻其心理压力,以便有利于解决心理问题,配合治疗。

4.5全社会的人共同关注癌症治疗,而不是个体独立承受的,使患者充分的参与到治疗当中,认识到癌症治疗是一种社会行为。同时也使癌症患者及早走出病人角色,融入到社会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大量的案例,患者通过融入社会,继续为家人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于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比健康人还有积极的心态,活一天就体现一天的自身价值。不仅能自己解决继续治疗所花费用,还能为家人安排很好的生活。

5.讨论

通过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体会到癌症患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有机结合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过程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度过了艰难的心理历程,顺利完成治疗,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即使有一部分患者最后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死亡,但在整个过程中,能够给家人以安慰,将痛苦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邹小农,赫捷.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OL].中国肿瘤,2017,26(01):1-7.(2017-01-04)

[2]闻庆,宋利,赵庆文,任云.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在癌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山西医药杂志,2010,39(06),520-521

[3]张侠,张静平,杨冰香,癌症病人临床心理干预方法应用现状.护理研究,2009;23(4A);84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