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研究采取个体化舒适护理的方案实施护理后的作用。方法择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时期各100例进行研究,时间范围在2016年1月3日—2017年5月20日收治的设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在2017年6月3日—2018年10月20日收治的设为观察组(调整为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VAS、满意效果。结果观察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护理后,其疼痛VAS评分降为(3.15±1.42)分,满意效果(94.00%),和对照组相比的结果数据更优,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舒适护理的方案护理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当中,患者的疼痛调节、满意效果均改善。

  • 标签: 个体化舒适护理 妇科腹腔镜手术 疼痛VAS评分 满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虎宁与利巴韦林剂量个体化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的74例小儿流行性感冒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应用剂量个体化治疗的方法,针对观察组选取炎虎宁,进行注射。针对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轻症与重症病患的病情变化,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轻症病患的康复情况上,无显著不同。针对重症患者,对照组的平均发热持续时间为109.3小时,观察组则为67.4小时,两组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同时,在症状消失耗时上,对照组的平均值为173.8小时,观察组为121.6小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综合考虑,观察组重症病患的康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患者应用利巴韦林或者炎虎宁,疗效无显著差别。重症患者应用炎虎宁进行剂量个体化治疗时,发热时间能够得到显著缩短,症状消失得更快,可以收到十分良好的预后效果,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炎虎宁利巴韦林小儿流行性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评价其复发与预后情况。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他们的就诊顺序将其分组,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个体化心理干预,再对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复发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在复发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他们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安胎治疗,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的妊娠成功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63.26%(P<0.05)。结论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可提高临床有效率,且妊娠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应用。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 疗效 妊娠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伸护理干预措施在肿瘤患者癌痛控制及服用止痛药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性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行个体化延伸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止痛药服用依从率、癌痛控制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的止痛药服用依从率、癌痛控制程度等指标比较过程中,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肿瘤患者癌痛控制及服用止痛药依从性的过程中,行个体化延伸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对癌症患者的病痛进行控制,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个体化延伸护理干预模式 肿瘤患者 癌痛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法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1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蒂部的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16例研究对象中,皮瓣全部成活,3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处理后康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冷链药品对储运条件要求高,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及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作为冷链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众多,因此必须采用风险管理确保冷链药品质量。

  • 标签: 新版GSP 冷链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个体化有氧运动对改善其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治疗,观察组进行个体化有氧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峰值心率和HRR1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息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个体化有氧运动对于心功能的改善、心率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高龄冠心病患者 个体化有氧运动 心功能 心率恢复 生活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对比剂结合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128排双源CT胸痛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胸痛一站式检查的100病例(心率>65次/分钟)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50例,按个体化对比剂结合双流技术注射方案,总注射量为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总和,其中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比例为73,总注射量=扫描采集时间×流率+20ml,流速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关,BMI<19,流速为4.5ml/s,19≤BMI≤25,流速为5.0ml/s,25<BMI≤30,流速为5.5ml/s;对照组50例,按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90ml,生理盐水40ml,速度5.0ml/s;比较两组对比剂用量及胸部CTA图像上升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CT值。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患者图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中,升主动脉根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近段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值均>300HU,均满足诊断标准,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间平均对比剂用量实验组明显低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1士9.2mlvs90士0ml,P<0.01)。结论个体化对比剂结合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128排双源CT胸痛一站式检查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痛 对比剂 CT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乳头状甲状腺癌的术式选择及VI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早期乳头状癌患者57例,依据包块的不同部位选择术式,VI区淋巴结清扫。结果57例病人均恢复良好,切口I期愈合。VI区淋巴组织病理检查31例呈阳性,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4.38%。结论早期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应根据病灶部位决定手术切除的术式,并给予VI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术式 VI区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个性化对比剂应用方案在糖尿病人下肢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下肢动脉CTA(CT血管成像)的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登记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研究组采用低管电压(80kVp)联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对照组采用高管电压(120kVp)联合对比剂用量100ml。其对比剂浓度和扫描参数两组相同。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及血清肌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髂总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的CT值及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比剂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查后第2天,对照组血清肌酐浓度高于检查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下肢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应用方案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对比剂 下肢动脉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小隐静脉被阻断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例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将其中13例对小隐静脉结扎,剩余7例不予任何处理。结果阻断小隐静脉病例皮瓣成活良好,部分感觉恢复。未行小隐静脉处理病例中有2例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3例色素沉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中阻断小隐静脉,能显著改善静脉回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皮瓣成活率。

  • 标签: 皮瓣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静脉回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筛选从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28例中全部成活25例,3例部分坏死,其中2例经换药愈合,1例经植皮后愈合。经半年随访,皮瓣无萎缩、破溃,无色素沉着,与受区交界处恢复部分感觉,功能、外观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质地良好,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无需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手术修复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7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CD组)。采取患者外周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外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CD组MoCA和MMSE评分及血清BDNF含量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MoCA评分与BDNF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血清BDNF的含量下降有关,且检测BDNF可用于感染性休克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介绍小腿、足部深度创面致局部肌腱、骨外露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利用同侧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术后继续监测血糖、局部抗炎、换药、制动等对症处置。结果10例患者其中7例术后皮瓣成活良好,2例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经处理正常愈合,1例出现远端皮瓣边缘坏死,经多次换药延期愈合。

  • 标签: 踝关节周围 小腿下段 深度创面 糖尿病 肌腱 骨外露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粘膜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对照组选自来我院例行体检未发现异常者。所有参与者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M/HAMD)自评量表测评患者精神症状,BDNF在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采用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表示细胞染色强度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结果FD患者均普遍存在焦虑、抑郁。BDNF在FD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BDNF在合并精神症状FD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FD患者胃粘膜中BDNF浓度明显升高,可能在FD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而焦虑、抑郁在FD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采取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治疗的23例拇指末节部分缺损及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23例患者中,优19例,良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5.65%。全部患者均在术后4~7月皮瓣外形接近正常,且质地良好,未见皮肤创面感染及皮瓣坏死病例。结论拇指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损伤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指末节软组织损伤皮神经营养筋膜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Bosworth法跟腱翻转延长+自体植骨修复足跟后区软组织及跟骨跟腱附着部分缺损的足功能恢复。方法2004年2月~2010年9月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Bosworth法跟腱翻转延长+自体植骨修复足跟后区皮肤软组织及跟腱附着部分跟骨缺损8例,皮瓣面积8cm×4cm~10cm×15cm。于患者髂骨取自体骨,固定修补跟骨缺损部分。Bosworth法翻转延长腱膜并固定跟腱膜于再植骨。结果本组8例皮瓣、跟腱、植骨全部存活,经术后随访,皮瓣均生长较满意,再植骨成活,跟建功能存在。行走功能可。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具有成功率高,与创面皮肤形态,功能相近的优点,覆盖跟腱及再植骨后令受创组织有良好生长环境。Bosworth法翻转延长跟腱于再植骨手术方法简单,跟腱功能存在,良好地保存了足部的行走功能。

  • 标签: 腓肠神经 皮瓣 跟腱缺损 足跟后区 跟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