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可以缩短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时间,固定效果好,患者疼痛轻,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 短节段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接收的3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9例,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常规护理与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病情恢复效果。结果护理前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2组患者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VA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优,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上述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时配合围术期对症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疼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通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65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3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和治疗Ⅱ组(35例,用补肾通督方治疗),并设正常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同时采用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测量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MD降低,血清TNF—α、CTX水平升高,TGF-β1、BGP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Ⅱ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且TNF—α、CTX和骨密度的改善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0.05)。结论:补肾通督方可通过调节AS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治疗AS患者骨量丢失。

  • 标签: 补肾通督方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中分别运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差异。方法:试验者是通过随机选择2018.03至2022.09在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治疗方案为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比对不同治疗模式下各项治疗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利于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其疼痛程度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疗效的作用,建议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接收的3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9例,分别在手术前后进行常规护理与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病情恢复效果。结果护理前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相比对照组,干预组患者VA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优,且干预组以5.26%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上述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时配合围术期对症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疼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