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手术、术后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跖骨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45例48足,术后应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25例27足,20例21足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足罡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四、五跖骨间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Maryland系统评价治疗组,优:13例13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对照组,优:3例3足,良:4例5足,可:12例12足,差1例1足。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骨质疏松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拇外翻 跖骨截骨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生物力学上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生,常见于老年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两者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将对临床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矿化促进物 骨形成促进剂 骨吸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抗骨质疏松药物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69.7±8.3)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5例。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未给予对照组患者任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缓解总有效率已超过了90%,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接受治疗后完全消失。此外,治疗促进了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效率超过75%,骨密度值平均提高接近4%。且经治疗治疗,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脉冲电磁场阶梯式自动循环扫描)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另由于该疗法没有创伤、没有并发症,受到了患者青睐。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低频脉冲电磁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规范化骨质疏松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所收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即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将对照组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予以规范化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比较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下,其骨折的发生概率以及各项骨代谢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发生概率(12.5%)明显比对照组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1.25%)低(P<0.05);观察组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各项骨代谢指标情况明显比对照组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好(P<0.05)。结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规范化骨质疏松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各项骨代谢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规范化抗骨质疏松 有效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雌激素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抽签随机法分组。甲组患者予以骨质疏松药物干预,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雌激素治疗。连续用药2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L2~4腰椎骨密度、药物副作用的差异。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所有患者L2~4腰椎骨密度均有所上升,其中乙组L2~4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甲组,且乙组药物副作用更少,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骨密度,减少药物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雌激素 抗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