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山东济宁向有"江北小苏州"的美称,其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古城内外密布着具有江南风韵、形神具备的宅第园林。近古济宁园林,呈现出南北文化交融的深深印痕,并有着巧纳周边名胜为景观、彰显邹鲁儒雅风致和追求归隐山水、寄情林泉诗境的民俗特色。由园林的兴衰嬗变,既可证运河时代经济社会的兴衰变化及济宁城市文明演进的轨迹;又可考地方名门望族发展脉络和士绅乡贤的社会习俗等。捡拾近古济宁园林的残影碎花,旨在襄助"江北小苏州"城市风貌的重塑,助力"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形象的打造。

  • 标签: 济宁园林 民俗文化 江北小苏州
  • 简介:1960年代开始,面对城市过程中地方社会没落的境遇,日本与台湾地区开始了至今仍在持续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基于地域社会的现有资源,由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多样,旨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不断地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走出日渐凋敝破败的困境,进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品质。这一经验对于中国大陆新型城镇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在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地方民众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地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能够维系居民认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需要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植根于地方社会自身的内生活力,如此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良性发展,非遗才具有可持续生存的内在活力。

  • 标签: 社区营造 新型城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和必由之路。新一轮城镇建设作为中央新一届执政集体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其核心现已明确为人的城镇。新型城镇的核心是人的城镇,是在总结前此中国城镇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并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公报中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 标签: 城镇化建设 中国 文化自觉 问题意识 乡愁 述评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承载着我国特有民俗的传统建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的祠堂,由于村民宗族意识淡化,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媒体关注度薄弱导致祠堂修复资金缺乏,祠堂功能日渐弱化,使其保存现状堪忧。为更好的协调新型城镇建设与祠堂保护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应该掌握现存祠堂状况,增强祠堂保护意识,完善祠堂管理,创新祠堂存在形式。

  • 标签: 新韶镇 祠堂 新型城镇化 保护
  • 简介:<正>在我求学日本期间,接触到的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学界过去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词句,排斥其他的理论,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总觉得当今考古理论和方法由于多学科的交叉显得非常丰富,而历史现象又是如此地错综复杂……,所以处理资料的角度,方法和分析历史现象的理论就应该更加灵活才好.并对我们过去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牵扯在一起的做法表示费解.1988年6月,日本大修馆发行的《中国年鉴》也批评中国的考古学界采取封闭政策(同时也说考古学界最近已有松动的势头),对中国的考古学学会仍不允许外国学者旁听表示遗憾.该书还特别批评了史学界不重视收集国外的情报,在事实上无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于是出现:已有的成果得不到利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有人在

  • 标签: 考古学理论 山阁 资料管理 译本 学生社 日本
  • 简介:<正>李晓东,男,1936年4月生,山西省芮城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研究员.他曾长期从事文物考古、文物保护和管理研究.主要专著有:《河北名胜古迹》、《文物保护管理概要》、《中国文物学概论》;并合作出书和发表学术论文

  • 标签: 中国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考古 史迹 文物法 文物保护法
  • 简介:明清两朝,由于漕运成为关系国家命脉的大事,运河两岸的庙宇建造往往都带有国家与地方共同作用的色彩。除了民间团体不断依托漕工与商贾建构新的神灵之外,皇权对水利的关注也使得他们参与到地方祭祀空间的改造中来。而民间社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皇权的介入加以利用,体现了当地独有的生态、水利、皇权、官僚体系与民间社会的多元互动关系。运河沿线庙宇皇家与地方化的过程在苏北皂河镇安澜龙王庙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据此可以进一步解读出皇权将地方神庙皇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民间将皇家庙宇加以地方化的策略与文化逻辑,这两者背后都与治水的实践和对治水的想象存在内在关联。

  • 标签: 皇家化 地方化 安澜龙王庙 运河 苏北
  • 简介: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与仪式"正统行为"的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民间信仰 仪式 “标准化” “正统行为” 正统化
  • 简介:民间文化是国家文化体系的基石,承载并传递着民族精神。对民间文化的数字保护,在科技飞速发展、文化传承原生空间受到冲击的时代,尤为重要。《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空间信息系统》不仅继承了数字存储的优势,而且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从而提高了民间文化资源的空间演示效果,增强了科研的可利用性。GIS所具有的整合分析数据的优势,及其突出的空间区位性,为解决数字化时代民间文化整体保存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划分民间文化空间演示类型的基础上,认为数字过程应该保留语境信息,而空间思维模式所营造的多种演示模型将会是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民间文化 数字化 空间 GIS
  • 简介:珠三角地区居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居领先地位,这是文化事业发展最强大的基础。广佛同城,为佛山注入了生机,并可以直接受到广州大都市文化观念的引领,同时还可以享受大都市文化资源,并受其影响,在“幸福广东”提出之后,“幸福佛山”也随着成为佛山人民关心、关注的焦点。从板块现象入手,调整思路构建有层次的文化服务及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使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 标签: 文化板块现象 层次 文化管理模式
  • 简介: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因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就是群众,只有增强管理人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才能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推进基层文化的发展,优化发展模式,所以,在基层社会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群众文化活动加以重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基层社会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 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