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丁芳芳:董老师,您的《跬步斋读思录续集》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其中谈论教育的部分,更是引起了特别的关注。我想也是因为目前大学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的缘故。比如最近人大的“张鸣事件”,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的官本位、行政化等问题。请您谈谈对中国大学现状的看法。

  • 标签: 大学教育 教育问题 精神空间 董健 中国大学 官本位
  • 简介:村落公共空间是区别于私人宅院的一个村民共有的、重要的公共场所,是村民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仪式集会、游艺游戏的场所,同时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承村落的道德价值和审美情趣。就西藏广大的乡村而言,其公共空间涵盖的范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诸如村委会、甜茶馆、寺庙、道路、晒场、山川等等。在这些公共空间内,因权力、职业、长幼、性别等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体现出鲜明的阶序关系。文章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以空间为分析视角,对该村村落公共空间,以及此空间内的社会关系和生产生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西藏 村落 公共空间 村民阶序
  • 简介: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是少数民族村寨特色的集中展示地,是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价值。基于此,文章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平等侗寨的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特色小镇的文化空间重构,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生存和健康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环境,以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精神,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从而造就我国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小镇文化空间发展的理想路径与模式。

  • 标签: 空间生产 文化空间 空间重构 特色小镇 平等侗寨
  • 简介:在清末民国的数十年间,仿川剧而走向舞台化、游走于街市堂会而趋于大众化、舞动于茶馆戏园而走向精英化的成都皮影戏,作为市民生活的一个重要象征,具有特别显著的城市文化意味。然而,这也为成都皮影戏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随着新兴娱乐方式的渐趋流行,成都皮影戏终于还是成为这座城市的过客。消逝只是时代进化的必然结果,历史的假设只是记忆与想象的基础,皮影戏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并不在于真实的城市与乡村,而只能取决于它的受众。

  • 标签: 成都 皮影 城市 乡村 记忆
  • 简介:刘跃进先生在秦汉文学领域已耕耘十五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出版《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与曹道衡合著,中华书局,2005年)、《秦汉文学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秦汉文学论丛》(凤凰出版社,2008年)等几部厚重的著作,获得了学界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最近又出版的《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从空间视阈对秦汉文学作了全新的解读。该书充分重视文献史料,将秦汉文学置于宏阔的历史地理背景下,综合考察了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学的空间分布及兴衰变迁,

  • 标签: 秦汉文学 空间分布 文学地理 文学研究 文人 视阈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与调研笔者应用实地调研方法,将影视剧与文化空间结合起来对应分析。文化空间是审视大唐芙蓉园内在结构与外在功能的基础。这里提出两个问题:1.主题的功能定位。如何评判大唐芙蓉园究竟是仿古文化主题公园,还是城市文化主题博物馆。两者对于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有什么区别。2.空间结构的文化浮现。这一再造的文化旅游景点是否能够重现盛唐文化,如果确实再造了,

  • 标签: 文化空间 唐明皇 芙蓉园 影视剧 影视旅游 文化主题公园
  • 简介:文章以曲水县茶巴朗村第四自然村为田野调查地点,对该村不同时期家屋的物质建构和空间分割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例来探究西藏农区家屋物质建构和空间分割的变迁以及家屋空间内含的意义。西藏自治区2006年以来实施的安居工程是文章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和分析点。

  • 标签: 西藏农区 家屋 物质建构 空间分割 空间意义
  • 简介:客家古民居、古村落是客家人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梅州的广袤山村散落着蔚为壮观的客家古民居和古村落。本文以“客都明珠”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为例,对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间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认为科学利用客家古民居、古村落,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大有可为。

  • 标签: 科学利用 客家古民居 古村落 开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空间
  • 简介: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 标签: 当代语境 庙会文化空间 保护与重构 整体性
  • 简介:天地会的产生与发展是清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天地会成员的游民身份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导致主流社会对它的压制和打击,其结果使它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而当它来到马来半岛后,则面对着一个政治统治薄弱、社会动荡不安以及经济处于开发之中的社会,这给它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带有暴力色彩的秘密会党,凭着自身的实力,在实现空间位移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地位的提升。

  • 标签: 迁移 变迁 闽粤 天地会 马来半岛 秘密会党
  • 简介:传统村落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空间,是一部“活态”的地方民族志。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传统村落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是对民族村落文化特质和民族记忆的重塑和强化。青海省化隆县塔加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文章通过塔加村传统民居和塔加寺院的田野调查,试图探析社会转型时期下民族村落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 标签: 青海省 塔加村 藏庄 文化空间 民族记忆 保护与传承
  • 简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空间利用与科技化发展方面的不足。数字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两者共存互补,相互结合,是传统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标签: 传统图书馆 空间利用 转型 数字图书馆
  • 简介:本文采用工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南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参与观察,结合笔者对老挝几个商品市场的田野调查,借助对螺蛳湾空间区位优势和商品贸易往来的描述、分析,探讨螺蛳湾对本地城市、地区经济和泛亚市场的经济辐射作用,如创造就业岗位、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吸引投资融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增长。同时,本文探究螺蛳湾所具有的落实战略构想、丰富文化交流、促进边疆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整合和文化辐射作用。

  • 标签: 市场体系 辐射功能 工商人类学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 简介:本文使用GIS手段绘制了清代回族进士空间分布等级符号化地图和标准差椭圆地图,研究表明,通过合并多年的统计数据,生成一个较长时段内相时稳定的事件发生率,可以有效实现回族进士这种小概率历史人口事件空间可视化。杨大业先生考证的清代回族进士人数虽然与实际相差较多,但空间分布较均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标签: 清代 回族进士 GIS 空间分布
  • 简介: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届“历史与社会”研究生工作坊于2016年10月29~31日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召开.本届研究生工作坊的主题为“城市:生活空间、权力结构与文化衍生”,旨在为国内外从事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期互相砥砺.此次研究生工作坊自2016年初确定主题并发布征稿通知以来,先后收到参会论文70余篇.

  • 标签: “历史与社会” 北京大学 文化传承 生活空间 权力结构 工作坊
  • 简介:肃南县明花乡裕固族移民搬迁带来了裕固族文化的重大变迁,移民开始从牧民向农民转化。在这一变迁中,族群认同值得关注。认同具有社会性、建构性和多元性,公,共话语、社会空间、象征符号都影响着族群认同,而裕固族文化传承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建设性回应。

  • 标签: 族群认同 公共话语 社会空间 象征符号
  • 简介: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着眼,分析了计算机在检索时代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提出当前信息技术在人文学科的应用方面进入了“分析时代”,信息技术不再是被动应答的信息提供者,而是可以主动地“指导”人文学科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但是,这并不计算机完全取代了人的工作,也不是使人的研究范围变小了,而是更加拓展了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 标签: 数据分析 古典文学研究 开放性空间 信息化工程 互动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