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2 个结果
  • 简介:“诗化教学”教育是诗,是在孩子心灵上写诗。只有带着诗意的眼光、诗意的情怀去从事教育,才能走出诗意的教育之路。我追求的教育是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诗意。没有诗意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没有诗意的学习是痛苦的。学生的学习生活里不能没有诗,不能没有诗意。我不太赞同“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学习本该是件快乐的事,一个“苦”字多少令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怎么能说学习是“苦”的呢?

  • 标签: 教育 写诗 心灵 孩子 学习生活 王新
  • 简介:针对孔孟在入仕问题上的理想主义所引发的矛盾和困境,荀子提出了士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君主采取相应的入仕策略等主张。苟子入仕观的现实主义取向拉近了儒家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也造成了儒家理想主义的缺失。

  • 标签: 荀子 入仕 孔子 孟子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事端,挑起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又在东北派兵四处侵占。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求荣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的大好河山很快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势,“全国都在抗日气氛笼罩之中,人们悲愤。”地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 新桂系 团结抗战主张 抗日统一战线
  • 简介:<正>第一章地理概况六安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之下进行的.要表述六安人民的斗争历史,首先要使读者有一个清楚的地理概念.所以我们在六安县志的开卷第一章就列入了地理概况.本章包括有地理位置、疆域、面积、人口、民族、建置沿革、地势、山脉、河流、土壤、气候、物产各节.通过这些节目的叙述,达到下述目的:(一)扼要地介绍六安人民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从本章节目中可以看出,全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位置、疆域

  • 标签: 六安 革命斗争 社会主义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自然条件
  • 简介:<正>提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人们立刻会想到罪魁祸首蒋介石。至于桂系军阀在其中的作用则往往被人们忽视了。然而,桂系军阀不仅是这次政变的积极参与者,而且在政变中起了关键作用。

  • 标签: 政变 反革命 新桂系 部队 关键作用 蒋介石集团
  • 简介:续志编纂要有的思路.以首届新编为例,在篇目设置重点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框架结构、突出地方时代特色、多层面集纳地情资料.

  • 标签: 续志 篇目 新思路 新特色
  • 简介:田汉同志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词作家,也是最热情的关心音乐工作的长辈。我很早就喜读田汉同志的剧本、文章,在广东还曾在画家陈语山的指导下,1936年演出过他编写的话剧《回春之曲》。我担任助理导演,还扮演过剧中的医生。1939年深秋,我到重庆创办《音乐...

  • 标签: 新音乐 马思聪 国民党 陶行知 国立音乐院 音乐家
  • 简介:营州之乱后,唐朝为了巩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重新调整东北民族关系,特派李楷固率兵出征辽西、辽东地区。李楷固东征发生在武则天统治末年。以李楷固奉命讨伐契丹(700年)为开端,以天门岭之战李楷固败还(702年)而结束,李楷固东征的直接后果就是大祚荣建国。以往学界都认为渤海建国的时间是698年,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钩沉与解读,认为渤海建国的时间是公元702年。

  • 标签: 李楷固 东突厥 渤海建国
  • 简介:公元4世纪80年代吕光用兵西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本文以藏文文献《红史》记载为依据,结合汉文文献记载,对吕光用兵西域原因再行探讨。主要考证内容:1.关于西域车师前部国师其人其事;2.关于鸠摩罗什身世及生平的最新考证。

  • 标签: 重大历史事件 西域 原因 出兵 文献记载 十六国时期
  • 简介:2017年10月2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立到广西方志馆调研,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副主任邓敏杰及地情信息处工作人员陪同调研。邱立在广西方志馆参观了沙盘、藏书库、办公区、多功能厅、体育馆等,了解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志鉴编修、书籍收藏等基本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李秋洪就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业务工作、亮点工作、主要问题等向邱立汇报了近年来广西地方志工作的基本情况。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广西 调研 办公室主任 工作人员
  • 简介:薛林兴1951年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应邀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作肖像画,并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作仕女人物画。1988年应邀在日本崎阜举办个人画展。1992年在东京涉谷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 标签: 中国画 画派 拓荒 东北师范大学 个人画展 撒切尔夫人
  • 简介:文化依赖于传播而存在,文化传播是文化迁移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媒体涌现,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杂志等。继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之后,成为'第五媒体'。媒体对文化的传播方式异于传统媒体。通过对媒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方式的现状和发展的瓶颈,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 标签: 新媒体 文化传播方式 对策
  • 简介: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炙志工作会议精神和汶川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结合该县史志工作实际,提出“1234”工作法,推动汶川史志工作常态。即“紧扣一个主题,守住两条底钱,落实三个抓手,完成四项工程(四个一工程)”。

  • 标签: 史志工作 汶川 精神 工程
  • 简介:徐爰《宋书》既是积极配合宋孝武帝实施文化管控的产物,更是将"禅让前起元"付诸实践的首部史著。但这种纪元方式,不仅有悖于纪传史的编纂惯例,更有损于朝对其得国正当性的渲染。而这既是齐初史官意欲效法徐《书》纪元方式却终究未能如愿的关键,也是齐武帝下诏重修刘宋国史的深因。稍后成书的沈约"史",不仅扭转了运用"禅让前起元"书写历史的逆流,而且秉持"春秋笔法"的精神,曲笔回护禅让之际的暴力与血腥,从而合乎逻辑地成为刘宋史册之正典。

  • 标签: 文化管控 纪元方式 得国正当性 正统之争
  • 简介: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呈现一些趋向。一是打通中国古代和近代史并开始触及新中国以后的基督教史。二是从世界史视野来看中国基督教的历史。三是开始研究基督教附属事业之外的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明等核心问题。四是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等学科结合带来的突破。但这一领域也面临着如社会认同度不够、利用西语文献不足、缺乏理论探讨、宗教文化知识薄弱及学术国际化程度不高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中国基督教研究 新趋向 碎片化 学术国际化
  • 简介:文章从新史观、新方法、资料、新发现四个方面对根敦群培和恰白·次旦平措两位著名学者的吐蕃史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历程和治学方法,肯定了两位学者在吐蕃史研究,乃至藏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的巨大学术贡献。

  • 标签: 根敦群培 恰白·次旦平措 吐蕃史 对比研究
  • 简介: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纂的《山西大典》于200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是我省志界继《山西通志》之后的一部煌煌巨著,是千年伊始献给全省人民的一分厚礼。故十分可喜可贺。

  • 标签: 《山西大典》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