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乡村是20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0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0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0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出现的乡村小说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 标签: 中国乡村小说 《白鹿原》 现代性 叙事策略 文学传统
  • 简介:【摘要】:20早期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观念对今天的高等声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把20早期中国的高等声乐教育的历史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把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的初创、发展以及它的历史影响呈现出来,在整体上把握高等声乐教育的发展规律。

  • 标签: 20世纪早期 高等声乐教育 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 简介:20中期,在东方阵营的矛盾和斗争中,阿尔巴尼亚两次站在反对南斯拉夫的前线,猛烈批判其内政与外交,谴责南斯拉夫背叛社会主义阵营。阿尔巴尼亚两次反对南斯拉夫的行动,有其共同点:首先,都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反对南斯拉夫的"扩张主义";其次,都是出于维护民族利益的需要,均涉及到科索沃的主权问题;再次,都以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为旗号,指责南斯拉夫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后,均为霍查排除异己、维护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

  • 标签: 南阿关系 南斯拉夫“修正主义” 恩维尔·霍查 科索沃
  • 简介:童年的我,天生是个野孩子,逃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偶尔也会把女孩子气哭,自己却淘气地一笑了之。我对老师手中那根教鞭也不是很放在眼里,结果我的小手就成了它的常客。自己还是有优点的,对于同学的困难,颇有“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也许我还是比较适合学习的,也许是学业相对简单,自己总能在天天玩耍的日子里将成绩混迹在前三名,以至于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也认为没有玩游戏能带来更多的兴奋。

  • 标签: 80年代 花儿 幸福 “三好学生” 女孩子 童年
  • 简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木刻具有诸如绘画等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视觉冲击力,这恰好为中国军民抗战精神以及事实的反映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表现形式,于是,在20三四十年代,在国内抗战宣传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情况下,为了使世界民众真实地了解中国抗战的现实境况及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抗战精神,激励和联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一致,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下,中外各国尤其是与苏联展开了积极且颇有成效的木刻艺术交流。

  • 标签: 木刻 鲁迅 交流 抗战宣传
  • 简介:追求富国强兵的韩非子之学因适应20初、中期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得以复兴。在此复兴的过程中,韩非子的法治主义、国家主义、实力论等得到日益正面的肯定。2030新法家的兴起将韩非子之学推向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不过,对韩非子之学的争议至今一直没有停止。

  • 标签: 韩非子 法家 新法家 法治主义
  • 简介:1950至2005的50多年来,大陆学者在海内外至少新出了苟学专著101部。不过,有学术价值的不超过31部。1990至2005大陆萄学专题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5篇。1999-2005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有46篇。1950-2005中国大陆发表的苟学研究专题论文至少有1177篇。其中包遵信、王杰、郭志坤、刘周堂、廖名春、杨太辛、方尔加、李中生、惠吉星、韩德民、王天海、张涅、张奇伟等人苟学论文多而自成系列,值得重视。论文从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2050以来大陆苟学研究的概况作了综述。认为这50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

  • 标签: 荀子研究 文献整理 赵文化
  • 简介:一、交流和融汇溯源中国绘画是在广泛交流和吸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最熟悉的例子是佛教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这种影响从观念到形式,可以说是无所不及,而其背景是佛教文化从整体上对中国文化的补充和“再造”,对绘画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端。

  • 标签: 全球化语境 中国艺术 20世纪 中国绘画 佛教艺术 中国文化
  • 简介: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国内外关于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据当代美国文学的多元化态势,20美国女性文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南方女性文学、黑人女性文学、犹太女性文学、本土女性文学、华裔女性文学等。国内对于20美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大都只局限在某个领域,而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美国现代女性生存状态和主体意识的衍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作家 研究综述
  • 简介:20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它们涉及到20以来的政治探索、经济基础和思想发展等内容,历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内容。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20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重点是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世纪 高考复习 成果 导航 思想发展
  • 简介:1949春,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叶圣陶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当年8月,由叶圣陶草拟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包括“目标、教材、教学要点”三部分。

  • 标签: 中国 20世纪 课程标准 中学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 简介:【单元导读】《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在这种形势下,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人人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坚持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为中国革命进人新阶段提供了条件。

  • 标签: 中国革命 20世纪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派 民主共和
  • 简介:20初期的美国诗坛经历了一场“意象派”革新,在诗歌领域中颇有声色。强烈的内心感受、意象的叠加和简洁明快的语言是意象派诗歌的鲜明特色,其中,意象的美最能打动读者并引起读者和诗歌意象间的美学共鸣。品茗这些诗歌经典,不仅可以领略美国英语诗歌的意象魅力,还能从中体会它们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20世纪初 美国英语诗歌 意象 意象派 中国诗歌
  • 简介:本文描述了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各不相同的形成背景和生存状态,经由论述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力图揭示出这一文学的文化意蕴,并就此提出关于政治风云变幻与文学发展的关系、文学史家应当如何看待'非主流'文学、流亡文学的'边缘性'等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20世纪 俄罗斯 侨民文学 文化意蕴
  • 简介:对居其宏的内容进行了大线条的概述,并从作者著书的切入点、建构体系、叙述方法及新的观测角度等几方面,对此书作了客观评价,同时也明确指出此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的不同之处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 标签: 中国音乐 建构体系 叙述方式 观测角度 共时性
  • 简介:服饰是获取过去的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服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年龄、性别、阶层,并通常可以透露他们的出身、工作甚至政治立场。服装这个词不光指衣服,还包括发型、首饰、化妆等所有展示自己的因素。服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人们的感情,例如,一件扯开纽扣的衬衫,对于一个不常那样穿着的人来说,表明他很生气。衣着鲜亮的人通常比较大胆,语出惊人。

  • 标签: 服饰 历史 美国 政治立场
  • 简介:1.口红手枪这种4.5毫米口径的单发手枪,2060中期从克格勃特工缴获。这些秘密武器是冷战时期苏美情报机构采取"积极措施"的幸存例证,被称为"死亡之吻"。2.扣眼相机这种微型ModelF-21相机在1970左右由克格勃发明,可隐藏于扣眼中,有一个可由使用者从口袋按

  • 标签: 克格勃 积极措施 情报机构 冷战时期 秘密武器 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