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有着里程牌的意义。在今天来看,《西藏组画》在中国美术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油画技法以及对藏民生活纯朴的表达。陈丹青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摆脱了前苏联油画的影响,1980创作了无主题性的《西藏组画》,看似无主题,实则反应了作者对文革时期美术创作被“工具化”、“主题化”的反感,并尝试突破这一道的枷锁,把中国油画创作从政治情节和主题化中解放出来。

  • 标签: 现实主义 陈丹青 《西藏组画》
  • 简介:舞厅业是老上海最重的娱乐商业之一,而提供有偿伴舞的舞女则是该业的聚焦。1843上海开埠以后,欧风美雨吹拂而来,定居租界的西人为了延续其在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闲暇时亦举办各种名目的舞会,交际舞便显身其间。1927以后,它不再是囿于一角的“西技”,而是一种广泛面向上海中上层市民的娱乐行业——与原有的烟馆、茶馆、赌场、戏院等并列。老上海的华籍舞女从产生、发展到最后消亡,前后历经约30的时间,它和西方文化的浸润、中国国家的社会政治命运,以及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上海 华裔舞女 舞厅业
  • 简介:本文从2020、30对师范教育独立与否的争论入手,探讨了影响当时师范学校发展、师范教育体制形成的思想因素.提出了对师范教育专业价值认可与否是争论的关键所在.但师范教育的专业价值确立是今天仍然需要努力的方向.

  • 标签: 师范教育 专业价值 师范教育体系
  • 简介:国家主义是产生于18末19初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于20初传入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世界主义弊端的暴露,到2020,形成了以余家菊、李璜、陈启天等为代表的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主张发扬国魂,养成国民自尊的精神,国民应服务于国家,要求国家统一,国家独立,国家昌荣。

  • 标签: 国家主义 20世纪 民族认同 教育思想 民族主义思潮 19世纪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49以来,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成一个“多民族国家”,在50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调查,最后正式“识别”出56个“民族”,这样一个民族格局构成了现今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框架和所有制度、政策设计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建国后60中国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实践,反思在民族工作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重新思考并开展对50“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讨论这一格局对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讨论了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民族问题研究者面对的几大难题,简略分析了“民族识别”工作的基本情况。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解放,学术理论上也开阔了视野,对于2050“民族识别”工作的再认识,理应成为今后中国族群问题一个重要研究的专题。

  • 标签: 中国民族问题 民族识别 口述史研究
  • 简介:2060初期,为摆脱困境,恢复农业,解决吃饭问题,许多地方探索并试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刘少奇当时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他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反映了党中央在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农业生产所有制形式方面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实践依据。

  • 标签: 刘少奇 60年代 “包产到户”
  • 简介:毛泽东在2040对中国现代化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现代化必须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丈化现代化以及人的自身现代化。今天重温毛泽东在2040提出的现代化的构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现代化 构想
  • 简介:身体叙事已经成为2090以来文化叙事的主要内容。对于叙事中的肉体至上现象,重要的不是做出道德、伦理上的界定,而是分析其变化历程和生成原因,以及它是以何种方式与当代文化语境相契合的。本文从大众文化角度,分析为美人塑形的过程以及身体叙事的生存策略,指出当身体止于肉体时,是以精神、情操、意识、自由为代价的。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身体叙事” 辩证法 当代文化语境 文化叙事 文化角度
  • 简介:美刊20034月号刊登了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题为的文章,认为美国90的经济扩张打上了深深的新自由主义烙印:资本收益急剧上升,劳动收益下降,边缘国家利益受损加剧,对金融资本控制下降,经济投机盛行,形成泡沫经济和过度投资,--这些因素将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长期难以摆脱衰退.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90年代 美国 经济扩张 经济投机 泡沫经济
  • 简介:2030,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30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广西 农村教育
  • 简介:2050,在毛泽东“开、管、好”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大致经历了初步开展、逐步完善、重大改革这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揭露了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检举、揭发了一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历史环境的影响,2050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坚持政治原则与解决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工作方法问题的关系,领导重视、亲力亲为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的关系。

  • 标签: 建国初 新闻工作 舆论监督 反腐败
  • 简介:中华基督教会汕头区会曾被视为教会自立的典范,到2040后期该区会却面临空前的财政经济危机。这种危机不仅引发各堂会内部严重的人事纠纷,而且使得教会自立之基础被动摇。早期教会自立运动最终成为一种未竟之事业。

  • 标签: 中华基督教会 汕头区会 自立 危机
  • 简介:蔡国强往往被看成是靠贩卖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而成功的中国艺术家,的确,焰火是蔡国强最重要的艺术媒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证明他已将焰火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草船借箭》和《收租院》也只有谙熟中国文化历史的人才能品出个中意味。但是,长期在海外生活、饱受国际文化熏染的蔡国强也越来越自觉地将艺术表现的主题扩展到整个人类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他的《不合时宜:舞台之一》取材

  • 标签: 装置艺术 中国四大发明 艺术媒介 蔡国强 装置作品 能品
  • 简介:2050—70是二胡曲创作的一个繁荣期,在这段时期里作曲家与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风格迥异的二胡作品。本文重点从创作队伍、创作题材与内容、创作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多方位的梳理,以总结出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与艺术风格。

  • 标签: 二胡曲创作 创作队伍 创作题材与内容 民族的音乐语言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2070后曾经组织过的几次较大规模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对中国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轨迹做了具体地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生育意愿 意愿生育子女数 性别偏好 中国
  • 简介:2030前期,中国的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津浦铁路沿线的社会秩序相对安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曲阜遂成为旅行社重点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数游客,抱着对孔子的敬意及对其后裔的好奇心抵达曲阜参观游览。但曲阜落后的交通、寥落的景点、衰败的社会经济和保守的社会风俗,让多数游客对曲阜城这个“乡村化城市”略感失望。游客们虽能肯定孔子及其历史地位,但已失去帝制时代的温情与敬意。在进步与革新思潮的影响下,孔子及其后裔在当时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曲阜也成为古老与落后的象征。

  • 标签: 乡村化城市 20世纪30年代 旅游业 曲阜
  • 简介:50院系调整是被迫的?对于50的院系调整,众口一词的说法是自上而下的、无条件服从的行政调整。似乎知识分子的命运全部掌握在别人手中,只能被逼无奈地服从调整。这种说法当然反映了当时的一些情况,甚至可以说是此次调整的主导方面,但仍不够全面。其一,此次调整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中国知识分子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他们往往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有务本的责任,故要有远虑;对眼前的国事,更有必须担当的责任。新中国初建,知识分子一方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欣喜,另一方面是怕跟不上社会发展,自觉要求改造思想以适应社会变革,更有些知识分子自以为大展身手的时机已到,在新时期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干劲。

  • 标签: 院系调整 50年代 20世纪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领导 辩证
  • 简介:2090马来西亚华文文坛的显著特征是文学园地稀少、报纸副刊作用极为重要。华文报纸不仅提供了华文文学的发表园地,也提供了华文文学的生长园地及发展氛围;但马华文学与报纸的真正关系是共谋中的互动,而不是依附之。

  • 标签: 马华文学 华文报纸 互动 互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