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目前EOS/MODIS卫星数据在青海监测积雪业务中的应用,讨论青海云、雪等自然界面的光谱特征,提出利用积雪指数NDSI,鉴别雪、冰和云的方法,以及积雪分布图的制作和积雪面积的提取处理流程。

  • 标签: MODIS 遥感 积雪指数NDSI
  • 简介:3月18日,接近中午.气象局南湖家属大院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班上.与家属院隔墙相望的气校正在上午前最后一节课.谁也没有想到,此时,家属院小红楼里女教师明朗的父母家由于扔烟头引起了火灾.火越着越大,一股股黑烟破窗而出.

  • 标签: 电话铃声 总务科 杨长富 南窗 校长室 副校长
  • 简介:土地的坡度和高程是决定耕地质量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因素,对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土地资源调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依托ArcGIS软件平台,利用辽宁1:2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00m的数字高程模型,基于DEM完成了辽宁坡地资源信息的提取与分级,并对坡地资源的利用规划进行分析,为辽宁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了自动、客观、高精度的基础数据资料。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高程模型 坡地资源分级
  • 简介:陕西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作为数据源,采用B/S模式开发,实现了气象要素检索下载、温度、降水量曲线绘制、气温色斑图显示等功能。应用实践表明,以CIMISS作为数据源,解决了气象信息数据源不统一的问题,且可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基础气象数据服务产品。

  • 标签: CIMISS B/S 陕西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青海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几个发展阶段的回顾,系统地描述了建国以来我省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发展的历史及沿革,并通过一些数据和图片介绍了我省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发展历程。

  • 标签: 高空 业务 发展 回眸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业务的不断展开,气候诊断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国各省,气象局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都作了一些工作,主要研究的是气温和降水.本文借鉴其中一些方法,对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试图对我省的日照时数变化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

  • 标签: 诊断分析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气候诊断 倾向率 年变化
  • 简介:1引言降水自记纸(纸质档案)是客观记录降水情况的十分宝贵的气象实时资料之一,对于研究我国降水特征、尤其是暴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农业、城市建设、电讯、交通、水利等国民经济部门,对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降水自记纸的图形表现方式和纸张载体的限制,

  • 标签: 降水特征 自记纸 数字化处理 福建省 实时资料 纸质档案
  • 简介:本文对青海500hPa高空四季温度经过聚类分析、趋势分析和谱分析,揭示出青海500hPa高空春、夏、秋、冬四季温度的演变趋势。各季温度存在着明显的振荡周期,秋、冬温度普遍存在5.3a左右振荡周期;春、夏季温度存在lOa左右周期。各站500hPa高空温度与地面气温相关最好的是春、夏季,最小的是秋季。

  • 标签: 气候异常 500hPa 温度变化 青海
  • 简介:我省于1994年6月完成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问卷调查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根据自愿付费法数学模型,计算出市镇居民每人每年愿意为天气预报付费9.5元;乡村为5.1元。每年公众气象服务总效益为2848万元。采用"德尔斐法"评估行业气象服务的成本与效益比为1:32。气象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总效益为37909万元。

  • 标签: 公众 行业 气象服务 效益 评估
  • 简介:根据青海近40a(1962~2002年)冰雹灾情统计资料,研究了青海雹灾发生频次、受灾面积及成灾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雹灾发生频数自上世纪60年代逐渐上升,80年代出现高峰值,90年代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青海冰雹灾害发生的时间为5~10月,其中6、7、8月,占总雹灾频次的89.83%;冰雹灾害属夏季多雹区类型,呈单峰型变化,东北部共发生雹灾620次,占总雹灾频次的86.35%,成为全省雹灾高峰区,但是雹灾高峰区与冰雹发生高值区并不一致。雹灾面积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全省雹灾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丽序列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即年雹灾受灾面积与年冰雹频次之间关联度较为密切。雹灾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受灾程度随冰雹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成灾率也随之增大;冰雹直径超过40mm后,对作物的灾害是毁灭性的。

  • 标签: 青海 冰雹灾害 发生频次 受灾面积 成灾率 时空分布
  • 简介:本文在分析各气象因素单独确定的牧草气候生长季的基础上,根据因子限制定律,确定牧草最终的气候生长季,这对全省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及远景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天然牧草 生长季 分布规律
  • 简介:本文分析并总结了我省1986~1996年森林防火期内高火险天气时段的主要环流形势。进而建立福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专家系统。在1999~2000年森防期火险等级预报中得到应用.

  • 标签: 森林火险 环流形势
  • 简介: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影响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影响陕西的多种灾害天气及其对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下一步开展陕西气象减灾工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灾害风险 陕西 气象 专家 社会经济发展 问卷调查
  • 简介:本刊讯辽宁人控办于4月初在沈阳召开了辽宁人工影响天气研讨会.沈阳、大连、朝阳等11个市地局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人控办顾问刘余滨同志(原国家局科教司司长)作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学术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刘余 科教司 装备设施 阳子 唐斐
  • 简介:文章针对大同2006—2009年、榆社县2006—2008年PM10质量浓度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后向轨迹模拟不同高度的PM10的传输路径,可以看出: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两高三低";PM10浓度日际变化不明显,只在典型日PM10浓度值明显增大;PM10浓度月变化特征为1、5、12月浓度高,春季5月份由于为沙尘期浓度高。PM10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变化相符合,即采暖期的冬春季浓度高、非采暖期的夏秋季浓度低;从2006—2009年间,两站PM10质量浓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气象要素与PM10浓度的相关性,按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露点温度、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其中露点温度和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气温与PM10浓度呈较弱负相关性。

  • 标签: PM10气溶胶 污染特征 分析
  • 简介:利用1960~2000年共41a资料,对我省主汛期(5月30日~汛期结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做好我省汛期连续暴雨的预报服务提供了较好的气候背景信息.

  • 标签: 主汛期 连续暴雨 气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