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由TDRD6基因变异所致的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者及其双亲外周血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患者为男性,25岁,以"少弱畸形精子症"为主要表现。经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患者TDRD6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1256A>G (p.Tyr419Cys)纯合错义变异,该变异为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新变异,变异经PolyPhen-2、SIFT、PROVEAN、Mutation Taster等变异预测软件预测,结果均为有害。并经Mega7分析TDRD6基因编码蛋白第419位Tyr在哺乳动物及无脊椎动物中均高度保守。结论TDRD6基因c.1256A>G (p.Tyr419Cys)变异可能为该患者原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的致病原因。

  • 标签: TDRD6基因 男性不育 少弱畸形精子症 错义变异
  • 简介:水稻P450基因家族成员CYP81A6参与稻瘟病抗性反应,为了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3次克隆的策略构建了该基因的RNAi载体。首先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基因特异性引物,以cDNA为模板扩增3’非翻译区的特异片断,将目的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经菌落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示,目的片断已正确克隆到T载体上。然后利用双酶切通过2次亚克隆将目的片断以反向重复克隆到RNAi载体ds1301,通过分子检测表明,CYP81A6的RNAi载体构建成功,有助于后续的基因功能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 标签: 水稻 CYP81A6 RNA干涉 基因克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SIRT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搜集2011年05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Ⅰ~Ⅲ期NSCLC患者38例为研究组,其中腺癌20例,鳞癌18例,其中16例患者癌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组.应用SIRT免疫荧光检测研究组NSCLC组织以及对照组正常肺组织中SIRT蛋白阳性情况,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肺组织可见到较多的SIRT阳性细胞,而NSCLC组织中SIRT表达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癌组织中几乎不表达SIRT,SIRT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有助于NSCLC的临床诊断.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SIRT;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人野生型Cx30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揭示Cx30突变患者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PCR法扩增GJB6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用双切酶酶切pEASY-GJB6与载体DsRed-N1,连接回收后的片断,构建野生型Cx30编码序列与PDsRed2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性。将GJB6-DsRed用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GJB6-DsRed在HEK293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中。结论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Cx30与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非综合征性聋的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缝隙连接蛋白30 红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 简介:目的:为了评价CYP2D6基因型和表型的联系以及基因芯片在CYP2D6基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242健康志愿者,口服dextromethorphan后收集认测定其代谢率,收集20ml血提取DNA,并通过基因特异性PCR和/(或)基因芯片分析CYP2D6*2-*11,*17和多拷贝CYP2D6基因,其中5个基因(*3,*4,*6,*7和*9)用PCR和CYD450基因芯片同时分析。结果:CYP2D6基因型比表型更富有信息和更能反映CYP2D6酶的表达。CYP2D6*3,*4,*6,*6和*9的基因检测在CYP450基因芯片和基因特异性PCR中显示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基因芯片在检测基因多位点的多基因中是一个有发展前途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CYP2D6 表型 基因型 PCR 寡核苷酸微陈列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A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构建部分肝移植肝再生模型。按照部分肝移植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对),分别为灌注前、劈裂肝完成灌注后、门静脉开放后、关腹前、术后第3、7天组。采用C57小鼠构建部分肝切除残余肝再生模型,根据肝切除不同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1 d、2 d、3 d、4 d和5 d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的肝再生数据分析和肝再生动物标本找到肝再生的关键基因。通过转染干扰RNA构建DNAJB6低表达的人源肝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DNAJB6与肝再生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核蛋白和经典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研究DNAJB6调节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部分肝切除残余肝再生结果显示,DNAJ家族基因在再生肝基因芯片中差异表达,其中DNAJB6在再生肝基因芯片中低表达。与此同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和部分肝切的再生肝组织中低表达。DNAJB6沉默后,细胞PCNA表达水平升高且增殖速率加快。然而,细胞核提取没有检测到β-catenin胞核/质间改变,且Wnt4蛋白水平也未发生变化。虽然,Ras/MAPK下游的p38和JNK2活化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ERK活化水平升高。结论在再生肝组织中,肝细胞可能通过降低DNAJB6的表达水平抑制Ras/MEK/ERK信号通路以促进肝再生。

  • 标签: 肝移植 再生 信号通路
  • 简介:MeCWINV6是木薯6个细胞壁转化酶基因之一。本研究中应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MeCWINV6启动子的上游转录调节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基础。由MeCWINV6的启动子构建诱饵融合载体,转化酵母细胞构建诱饵菌株。运用SMART技术构建木薯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再共转化诱饵菌株,经同源重组筛选MeCWINV6启动子的上游转录调节因子。构建的cDNA文库库容为7.08×106,插入片段大小在250~2000bp间。筛选大于1000bp的35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和Blast同源性分析筛选出锌指蛋白、组氨酸蛋白H1.2和AT-hook核定位蛋白三个转录因子以及一个线粒体受体TOM5。为进一步研究MeCWINV6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候选转录因子。

  • 标签: MeCWINV6 SMART技术 c DNA文库 酵母单杂
  • 简介:摘要Christianson综合征是一种由SLC9A6基因突变的罕见的X连锁疾病。临床表现为男性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癫痫发作、智力障碍、共济失调、小头畸形等。现报道2例男性Christianson综合征患儿:先证者1岁11个月,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全面发育迟缓及癫痫发作,脑电图提示中央中线区棘慢波发放,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SLC9A6基因chrX:135084373处出现突变[c.803+1(IVS6)G>A];先证者之兄4岁8个月,临床表现类似,脑电图提示双侧Rolandic区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磁共振成像提示存在脑萎缩,基因验证结果与先证者一致。SLC9A6基因c.803+1(IVS6)G>A剪切突变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 标签: 遗传性疾病,X连锁 癫痫 智力 突变 Christianson综合征 SLC9A6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脑特异基因SEZ-6与原发性癫痫的发病关系.方法运用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序的方法检测了128例研究对象的SEZ-6基因的17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其中遗传性癫痫患者27例,散发的原发性癫痫患者46例,遗传性癫痫患者的无症状一级亲属40例,健康正常者15例.结果原发性癫痫患者与遗传性癫痫患者的无症状一级亲属均存在一定比例的突变,前者的突变几率为52.05%(38/73),后者的突变率为37.5%(15/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突变形式以杂合突变占绝大多数.结论人SEZ-6基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新的癫痫侯选基因.

  • 标签: 脑特异基因SEZ-6 原发性癫痫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Gas6(GrowthArrest-Specificgene6)也称之为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由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编码而成,属于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家族的重要一员,作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一种生长促进因子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肿瘤的迁徙、侵袭等都有关系,本文对Gas6在肿瘤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GAS6 肿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目的研究Currarino综合征患者HLXB9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6例Currarino综合征进行HLXB9突变检测,突变经双向测序证实.结果2例家族性Currarino综合征患儿中均发现1种新的杂合无义突变(c.552C〉G;p.Tyr184X),而4例散发性病例未发现异常.结论Currarino综合征与HLXB9基因相关,2例家族性病例HLXB9基因突变检出率与国外类似,4例散发性病例检出率低于报道的30%.

  • 标签: CURRARINO综合征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肾活检病理学表现为弥漫系膜硬化的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的DNA,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法对患儿进行已知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的基因变异检测,对候选变异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验证。结果患儿携带TRPC6基因第2外显子c.325G>A(p.Gly109Ser)杂合错义变异,其父母未检测到相同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和指南,判断该变异为致病性。结论TRPC6基因c.325G>A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扩展了TRPC6基因变异相关的临床表型谱。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TRPC6基因 基因检测
  • 作者: 王叶青 苏畅 钱素云 郝婵娟 郭若兰 徐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北京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遗传与出生缺陷防治中心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5
  • 简介:摘要例1 女,1岁7月龄,以眼睑及眶周浮肿为首发表现,逐渐进展至双下肢硬肿、少尿、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例2为例1胞妹,自出生后开始随访,7月龄出现间断眼睑及眶周浮肿,随访至1岁余,予低脂饮食后浮肿缓解,未见其他异常。首次发现与淋巴水肿相关的PIEZO1基因新变异位点c.5863C>T与c.5590C>T复合杂合变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确诊为TTC21B基因相关肾消耗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基因检测确诊为肾消耗病12型的4个家系共6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儿中女3例、男3例,均于婴幼儿早期出现蛋白尿并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出现蛋白尿时的年龄为 18(6,25)月龄。肾功能损伤开始时年龄为 22(10,36)月龄,所有患儿均在发病后 10(4,65)个月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5例患儿出现高血压,3例肝功能异常,2例内脏反位,1例生长发育迟缓。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均有TTC21B 基因p.C518R位点变异。结论TTC21B基因 p.C518R肾消耗病患儿在早期即出现蛋白尿,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早,且多伴有肝肾联合受损。

  • 标签: 儿童 肾功能不全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Nol6又称核仁RNA相关蛋白6(NRAP),其功能与蛋白质的编码相关,在核糖体生物对细胞更替有高需求的组织中高度表达。随着对CRC研究的深入,针对Nol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相关性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针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Nol6基因 结直肠癌
  • 简介:萝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培育自交不亲和系是萝卜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根据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8个自交系为材料,其中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各4个,扩增SLG6基因第232~711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8个材料均获得了一条480bp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该片段进行酶切,自交不亲和系均产生约125bp和244bp的片段,其中,244bp的片段为自交不亲和系所特有,可作为SLG6基因的CAPS标记用于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的检测;而自交亲和系则具有与自交不亲和系相同的125bp的片段和不同的多态性片段。

  • 标签: 萝卜 自交不亲和性 SLG6基因 CAPS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BALP和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和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的IL-6和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的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和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和NF-κβ的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和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的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为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抗原6H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然后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亚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观察表达结果。结果用PCR法扩增出一条大小约774bp的特异性片段,克隆质粒PMD-18T-6H和原核表达质粒PET-28a-6H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可见一条约33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可与猪囊尾蚴病人血清起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抗原6H编码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及鉴定,为进一步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寄生虫病 抗原 基因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