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于 QT 间期离散度及室性早搏的具体影响 。 方法:抽取院内自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止诊治的 78 例 高血压 并心律失常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前 QT 、校正 QT 间期QT 间期离散度 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 QT 、校正 QT 间期QT 间期离散度 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 SBP 、 DBP 、 RR 、室性早搏、 左室心肌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 ( P > 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BP 、 DBP 、 RR 、室性早搏、 左室心肌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室性早搏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 QT 离散度,有利于降低室性早搏发生风险,其应用价值优于依那普利 。

  • 标签: 高血压 QT间期离散度 室性早搏 缬沙坦 依那普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其中合成异常和细胞内运输异常是HERG基因错义突变导致LQT2最常见致病机制,  KCNE2是LQT6的致病基因,    目前已发现27个KCNJ2突变可引起Andersen综合征(即LQT7)

  • 标签: 相关突变基因 综合征相关 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透析间期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间,选取80例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其透析间期进行系统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该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影响。结果透析间期健康教育干预之后与干预之前相比,该组患者出现内瘘闭合的情况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透析间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尿毒症 透析间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7年10月6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首先进行饮食宣教,然后按照饮食依从性分组,愿意接受低盐或无盐饮食的为观察组(30例),不愿意接受低盐或无盐饮食的为对照组(30例),统计2017年10月同一个月内两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及透析期间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年10月同一个月内观察组患者体重增加控制在体重的5%以下364例(93.33%),对照组体重增加控制在体重的5%以下143例(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透析饮食依从性高者,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好,透析期间低血压,肌肉痉挛发生率低。

  • 标签: 血液透析 饮食依从性 透析间期体重下降
  • 简介:氧疗组病情稳定与非稳定患者治疗0.5月时QTd减小显著,配合氧疗的实验组QTd参数值治疗各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减小(P<0.01),病情稳定患者除治疗各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外

  • 标签: 氧疗高原 离散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血压水平与透析期间体重水平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体重增长高于和低于平均水平的患者各40例,将其分成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同时两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研究2组研究对象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0%,高于研究1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研究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体重水平增长速度越快,其血压水平也就越高,将会直接影响到透析治疗计划实施的时间,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这一问题需引起广泛重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 体重增长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时刺激心房(SA)间期与原心动过速时心室心房(VA)间期的差值,即SA-VA间期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AVNRT)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67例体表心电图无明显预激波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在右室基底段拖带心动过速。测量SA-VA间期、拖带后校正回归间期(即校正的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等电生理参数,并比较其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有效性。结果旁道介导AVRT共19例,其中游离壁旁道13例,间隔旁道6例;AVNRT共48例,其中典型35例,不典型13例。校正回归间期>95ms诊断AVNRT和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和78%;而SA-VA间期>80ms诊断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4%、94%和85%。其中SA-VA间期≤50ms鉴别间隔旁道介导AVRT和不典型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能达到100%。结论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下,SA-VA间期能够简便、有效地鉴别AVRT与AVNRT。

  • 标签: 室房间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室拖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声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声呐成像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 Qt5 和 OpenCV 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前视声呐显控软件,该软件可在 Windows 或 Linux 平台上使用。

  • 标签: 多波束前视声呐 显控软件 Qt5 OpenCV
  • 简介:摘要为了实现移动机器人运行过程状态数据的可视化,以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设计了一款基于跨平台的Qt图形库框架的上位机监测软件;该软件对接收到的状态数据进行解码、分离并绘制移动机器人实时运行轨迹和状态信息波形曲线等功能;首先概述了自行设计搭建的移动机器人硬件平台的结构和原理以及软件的实现流程;然后简要介绍了上位机软件的开发环境,并阐述了软件的各项功能以及其设计与实现过程;最后以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运动控制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了所设计上位机软件的有效性。

  • 标签: Qt 上位机 移动机器人 路径跟踪 数据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并分析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34例为A组,单纯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的34例为B组,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36例为C组。治疗结束后评价三组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糖、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A、B、C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為82.35%、88.24%、100%,C组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糖、血压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C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B两组,B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较好,不但能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有效降压,更能帮助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厚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糖尿病 高血压 QT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心动图评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不同房室间期设置对左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2月-2019.8月间收治的38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双腔起搏器手术治疗,通过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trioventriculardelay,AVD),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不同房室间期时左心功能表现。结果A组左室Tei指数(0.53±0.03)与E组指数(0.53±0.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0.51±0.02)与D组左室Tei指数(0.51±0.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左室Tei指数(0.47±0.02)均低于A、B、D、E、F组。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双腔起搏器患者,观察不同AVD状态下左室Tei指数结果,对设置最佳AVD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窦房结综合征 起搏器 房室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