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病因所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及治疗,让临床工作者对心电图QT间期延长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较早的从心电图上QT间期的异常中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及时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心电图 QT间期延长 猝死
  • 简介:QT综合征(shortQTsyndrome,SQTs)是一种心肌离子通道病,伴/不伴有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1990年Kontny等首先报道一例反复心室颤动伴晕厥患者,心室颤动停止后心电图QT间期明显缩短。1993年Algra等对动态心电图回顾性分析时发现,QT间期缩短增加猝死风险。

  • 标签: 短QT综合征 诊断标准 风险评估
  • 简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要求,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QT语音以其强大稳定的实时交互功能,极大契合了远程教育打破时空界限的迫切需求。本文在分析QT语音的功能特点、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以QT语音为平台进行远程教学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 标签: QT语音 远程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DCG)中最长R-R间期≥2.0S进行分析,提高对最长R-R间期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S者统计导致长R-R间期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最长R-R间期最多见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其次为心房纤颤伴长R-R间距和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缓与不齐,窦房阻滞,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二度II型窦房阻滞,III度房室阻滞。结论最长R-R间距可发生于多种情况,且多发生在夜间,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各类心电图改变诊断指标,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利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妇女月经间期子宫出血就诊时,往往描述为一个月来两次月经、医生如不仔细询问,往往当作一般崩漏或月事失调期处理。因排卵期出血通常3-7日自然停止,病人或医生也当作“治愈”。只有当此现象反复发作,才知并未痊愈。故将资料整理,供医界学同事参考。

  • 标签: 月经 间期 子宫出血
  • 简介:引入了一种在QT平台上设计动态定制界面的方案:通过XML文档将所有的界面元素与信息存储起来,系统启动时读取不同的XML文档,从而实现加载界面的切换。基于此方案。可以预先由界面美工人员设计不同风格的界面,并采用工具将其转化为不同的XML文档。实现了应用程序界面的动态定制功能,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界面的风格一致性。当前已有多款开源软件采用了这样的方案设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QT 动态界面 定制界面 主题 XML
  • 简介:以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需求为基础,基于QT开发环境,分析了有轨电车HMI界面的软件框架设计、界面布局设计、软件程序以及Modbus通信实现的方法.

  • 标签: HMI MODBUS QT 有轨电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冲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至我院门诊就诊的经间期出血患者90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已烯雌酚治疗,实验组应用固冲汤加减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且实验组不良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固冲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止血效果显著,通过补气固冲、收涩止血、补调结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固冲汤 经间期出血 中药疗法
  • 简介:摘要心电图P-R间期由P波和P-R段组成,指的是心电图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时间段,主要反映的是激动从窦房结传导至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情况。心电图P-R间期能够给临床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能够为鉴别生理或者器质性心脏病和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介绍心电图P-R间期的基础上,总结了P-R间期在临床上的各个方面的反映。

  • 标签: 心电图 P-R间期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价P波间期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随访(14.0±5.5)个月,其中72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组),28例复发(复发组).复发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均较窦律维持组明显延长[最大P波间期:(138±16)mm比(126±14)mm,P波离散度:(58±21)mm比(49±1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标准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所测的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可预测术后复发.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P波间期 P波离散度
  • 简介:近年来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的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的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