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是一种细胞内含血红素的酶,是色氨酸降解的犬尿氨酸途径的起始和限速酶。IDO1在肿瘤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中过表达,促使恶性肿瘤从免疫监视中逃脱。IDO1抑制已经成为癌症免疫治疗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醌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显示出良好的IDO1抑制活性,本文主要概述一些新型醌类IDO1抑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抑制剂 醌类
  • 简介:酪氨酸激酶抑制(TKI)(替尼类)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它通过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表达位置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起到抗肿瘤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平均分子量、氢键、极性表面积和可旋转键数等变量进行类药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研发中。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替尼类 抗肿瘤药物 类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38岁女性患者因面部银屑病给予吡美莫司外用,连续外用2个月并停药1d后,面部出现湿疹,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甲氨蝶呤抗炎治疗无效,改用环孢素75mg/次,2次/d口服,治疗2d后湿疹好转,24d后皮疹消退出院。

  • 标签: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吡美莫司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抗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例病人在接受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临床试验中,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观察及出院指导的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有1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未经处理皮疹自行消退,另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黄疸,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心理护理是成功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基础;在输注PD-1抗体过程中输液器的选择和输注时间需严格控制;PD-1抗体虽毒性较低,但仍有其特异性免疫相关毒副反应,需严密观察;出院宣教可提高病人对PD-1抗体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抗程序性死亡因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卵巢癌确诊时多为晚期,其死亡率及复发率较高,治疗困难,预后多不佳,分子靶向药的出现为卵巢癌治疗带来希望。特别是PARP抑制用于治疗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癌,可明显使患者生存获益,本文就肿瘤细胞损伤修复通路、PARP抑制作用机制及其在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卵巢癌 聚二磷酸腺苷核酸酶聚合物 合成致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他克莫司、CTX等)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中使用激素联合CTX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使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治疗中,其中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激素 免疫抑制剂 原发性IgA肾病
  • 简介:摘要不同药剂不通施药时期对红叶石楠的生长影响各不相同。修剪后立即喷施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50倍液可提高14.20%的侧枝萌发数量,在侧枝芽胞总长度在2cm左右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可有效的缩短新生枝条节间距(从下部数第3、第4叶片之间的节间距)缩短率为13.51%。整个过程未发现药害,可放心使用。

  • 标签: 抑制剂 侧枝 节间距
  • 简介:本文在先前的虚拟筛选发现的命中化合物B51(IC50=37.4μM)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甲基异噁唑/异噻唑衍生物类BACE1抑制。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将B51结构中的氰基嘧啶酮片段转化为甲基异恶唑/异噻唑,同时缩短连接氰基嘧啶酮环和酰胺键另一侧咪唑环之间的连接链长度,可以使分子与BACE1的S1'和S2'口袋的契合程度更好,从而提高活性。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20个甲基异噁唑/异噻唑类衍生物并对其抑制BACE1酶活性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在这些化合物中,5t显示出比B51提高了近10倍的效力。SPR实验结果显示,其与BACE1结合动力学呈现"快结合,慢解离"的特征。所获得的活性甲基异噻唑类化合物分子量小,对正常细胞安全无毒,经PAMPA实验测试具有透过BBB的可能,可作为BACE1抑制类抗AD药物设计的新结构骨架。

  • 标签: 阿尔茨海默氏病 BACE1抑制剂 甲基异噁唑/异噻唑
  • 简介:【目的】揭示6-苄基-1-[(苄氧基)甲基)]-5-异丙基尿嘧啶(6-benzyl-1-[(benzyloxy)methyl]-5-isopropyluracil,TNK-651)和埃替格韦(elvitegravir,GS-9137)融合型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的非核苷类抑制(non-nucleosideRTinhibitors,NNRTIs)作用位点和整合酶(integrase,IN)活性位点的双靶点抑制RT(NNRTI)/IN与RT和IN的结合模式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对选取的7个RT、11个IN复合物晶体结构中的底物分子进行相似性分析;综合运用自身对接和交叉对接方法分别从中优选出RT和IN的最佳受体结构模型;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建立RT、IN与抑制的结合模型,据此阐明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对接结果显示,TNK-651和GS-9137融合型HIV-1RT(NNRTI)/IN双靶点抑制结合于RT的NNRTIs结合位点,与其形成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阳离子-π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于IN的IN-DNA界面活性位点,与其形成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疏水相互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结论】TNK-651和GS-9137融合型HIV-1RT(NNRTI)/IN双靶点抑制通过与RT的Lys101和Tyr188形成关键的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与IN的Asp128、Asp185、Glu221及Mg2+和高度疏水性亚结合口袋形成关键的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强疏水相互作用,发挥抗RT和IN双重活性。

  • 标签: TNK-651和GS-9137融合型 双靶点抑制剂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PPIs)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疾病(GERD)、急性消化性溃疡以及其它胃酸相关性疾病已超过20年。现已有很多研究提出PPIs与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相关性。本文将对PPIs-AI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予以综述。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急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的监测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行肾移植术患者共20例,按照病床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10例,术后仅应用免疫抑制,研究组患者10例,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同时加强免疫抑制的监测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服药完全依从率为70%,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更有优势,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有6例,通过药物监测和护理,不良反应均有效缓解,缓解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例,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缓解概率为80%,研究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加强用药监测与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同时及时处理缓解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G9a是含有经典SET结构域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分化、基因转录和胚胎发育等。G9a介导的H3K9甲基化可以沉默肿瘤抑制因子,促进癌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9a的过表达不仅涉及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还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鉴于G9a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G9a已经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强有力的靶点,引起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G9a的结构与功能、G9a与肿瘤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报道的G9a抑制进行归纳与概述,以期对今后G9a抑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G9a 肿瘤 抑制剂
  • 简介:背景:XPO1(exportin1)是核质转运的重要介质之一,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进程,是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目的:探讨XPO1在人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以及XPO1抑制KPT-330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株人胰腺癌细胞株和2株人永生化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株中的XPO1表达,选择XPO1表达量最高的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进行后续实验。予MIAPaCa-2细胞不同浓度KPT-330(0.03、0.3、3μmol/L)或DMSO处理,免疫荧光实验检测XPO1在细胞中的分布,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XPO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表达变化。结果:XPO1主要聚集分布于MIAPaCa-2细胞的核膜,经KPT-330处理后,XPO1的核膜高聚现象消失。与DMSO组相比,KPT-330可抑制MIAPaCa-2细胞的XPO1表达,并能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机制研究显示KPT-330可诱导MIAPaCa-2细胞发生细胞周期S期阻滞,上调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表达。结论:XPO1抑制KPT-330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

  • 标签: 胰腺肿瘤 核胞质转运蛋白质类 XPO1 抑制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本院住院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可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即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并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BNP水平值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值(161.23±52.12ng/ml)低于对照组患者(RO.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