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肺鳞癌在CT影像的主要影像特点。方法对比了26例中央型肺鳞癌与19例其他类型中央型肺癌的CT影像资料,包括肿瘤强化特点、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肺不张等影像。结果中央型肺鳞癌与其他类型中央型肺癌在强化特点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肺不张发生的频率的差异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中央型肺鳞癌在CT影像中更多的表现为强化不均匀。

  • 标签: 中央型 肺鳞癌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者在脑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脑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脑叶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结论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 标签: 中风病 辨证分型 脑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高分辨CT检查发现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中各高分辨CT征象的发生率。结果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组的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肺内孤立结节组,卫星灶、钙化发生率则小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CT有助于显示肺内孤立结节的形态特征,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卫星灶、钙化可作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高分辨 CT征象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CT征象,探讨其对P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396例406枚PTC的CT征象,依据瘤体最大径,将其分为1.1~2.0cm组、2.1~3.0cm组和〉3.0cm组,分析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瘤体中的分布。结果406枚PTC中,1.1~2.0cm组、2.1~3.0cm组和〉3.0cm组分别为318枚、60枚和28枚,其中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瘤体中分别占89.6%(285/318)、75.0%(45/60)和64.3%(18,28);83.6%(266/318)、71.7%(43/60)和64.3%(18/28);84.0%(267/318)、78.3%(47/60)和67.9%(19/28);35.5%(113,318)、40.0%(24/60)和59.3%(16/27)。3组瘤体中,形态不规则(χ2=20.092,P=0.000)和咬饼征(r=9.6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χ2=5.175,P=0.075)和微钙化(χ2=5.277,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形态不规则和咬饼征进行组内比较,1.1—2.0cm组和2.1—3.0cm(χ2=9.746,P=0.002)组、1.1—2.0cm组和〉3.0cm(χ2=15.180,P=0.000)组在形态不规则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0cm组和〉3.0cm(χ2=6.560,P=0.010)在咬饼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是诊断PTC的重要CT征象,但不同征象随瘤体大小而存在一定差异.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就CT平扫征象检查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确诊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运用常规64排螺旋CT机来对患者进行平扫,筛选其对良恶性判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个征象以及组合征象,从而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之中,经CT平扫检查其诊断效能最高的三种为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其中胸膜凹陷征的敏感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而在恶性SPN中,同时呈现出分叶征、短毛刺以及胸膜凹陷三种线性的概率最低。结论CT平扫检查对于SPN患者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为多数SPN的良恶性进行准确诊断,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检查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卵巢腺癌的CT和MR影像学征象,并比较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继发性卵巢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n=30)采用MR影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继发性卵巢腺癌疾病的诊断中,MR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诊断。MR的影像诊断价值较高,在继发性卵巢腺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继发性卵巢腺癌 CT MR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我院近期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的39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7例患者经过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并对其注射流率2~3ml/s。对CT扫描结果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9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神经鞘膜来自于肿瘤,其中,有15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有8例患者有副神经节瘤,其中有6例良性,1例恶性;有7例患者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来自于肿瘤龟例;其中,有2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以及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的神经源性肿瘤所表现的影像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因此,了解肿瘤的病理基础,并突出其根本征象,再与其它征象进行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 CT征象 病理分类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再测定其Ki67、p53表达,比较各CT征象的Ki67、p53阳性表达,并分析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分叶征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无分叶征患者(P〈0.05),而有毛刺征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征患者(P〈0.05);有棘状突起、毛刺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棘状突起、无毛刺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有磨玻璃征患者的p53阳性表达率低于无磨玻璃征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Ki67与分叶征、毛刺征相关,p53与棘状突起、毛刺征、淋巴结转移、磨玻璃征相关。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部分CT征象与Ki67、p53的表达有关,根据Ki67、p53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病变情况。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CT征象 KI67 P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53例X线征象。方法收集53例贲门癌,纤维内窥镜检查作为对照组,实施X线征象检查作为观察组。结果纤维内窥镜检查11例为贲门癌后,进行纤维内窥镜检查,活检诊断为腺癌。通过X线检查有50例贲门癌,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检查进行手术切除35例,手术中见贲门区都有大小不等且不规则肿块,并有不同程度累及食管下段、胃底部、胃小弯处等。观察组诊断方法的敏感度94.34%和特异性98.11%高于对照组敏感度37.74%和特异性56.60%,相比较,差距大(P<0.05)。结论各种类型贲门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一种类型贲门癌一般不会向另一种类型贲门癌转变。如果出现不典型情况,应该根据它的主要X线表现来确定类型,最好不要将其划分为混合型。对于分型用名的问题,本人认为用肿块命则更为确切。

  • 标签: 贲门癌 x线征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方法,并对其超声征象作出科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入组研究,在经由二维超声诊断后,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并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记录。结果39例患者的结节呈现了不均匀低增强的发展趋势。结论在采用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病灶的边界模糊、内部伴有不均匀低回声、颈部淋巴结重大、造影不均匀和浸润性生长的特征,应判定其具有较高的恶化概率,并实施科学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征象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静脉栓塞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40例45侧肾静脉栓塞患者,其中,15例20侧肾静脉血栓及25例25侧肾静脉癌栓,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增强CT检查,总结肾静脉栓塞的超声表现,包括栓塞病灶的位置、受累静脉管腔及管壁特点、侧支形成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表现。超声与增强CT诊断肾静脉血栓及癌栓的准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84%,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依次分别为100%、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静脉栓塞的主要超声征象有:(1)肾静脉管腔扩张伴实性成分填充;(2)主干内血流中断或充盈缺损;(3)肾内无明显静脉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分布稀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在诊断肾静脉栓塞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可作为评估肾静脉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方式,结合病史能为肾静脉栓塞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肾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间接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超声征象作为本文的研究材料。分析超声间接征象同小儿急性阑尾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术前采用超声诊断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度高达94%(47/50);在化脓性阑尾炎诊断上相符度为96.4%;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相符度为85.7%;坏疽型阑尾炎的诊断相符度为100%;在47例诊断正确的患儿中,有11例患儿是通过间接征象进行诊断的。结论根据超声间接征象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便于较早发现病症并治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小儿急性阑尾炎 超声间接征象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证型不同的乳腺癌钼靶X线的征象。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医师对其进行诊断的结果将其疾病分为不同的中医证型肝郁痰凝型的患者共32例,正虚毒炽型的患者共16例,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共12例,三种中医证型人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随后分别安排三种中医证型的患者进行乳腺癌钼靶X线照射检查,并对比三种不同证型的钼靶X线检查所表现出的征象的特点。结果钼靶X线检测表现为钙化灶以及毛刺状的肿块的患者人数最多,分别是38例和20例,表现为不规则的透亮环的患者共17例。间接征象表现为异常血管的征象的患者有25例,在间接征象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第二位的是大导管征象,患者人数为19例,其中肝郁痰凝型的患者出现异常血管征象和大导管征象的比例比冲任失调型的患者稍高,正虚毒炽型的患者在牛角征象和漏斗征象两项钼靶X线征象中所占的比例较其他两种中医证型的患者更高。结论肝郁痰凝型的患者的X线征象为大多肿块有毛刺以及分叶,边缘处大多比较光滑,异常血症的表现率比较高,而淋巴的转移率却比较低;冲任失调型的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显示出肿块处一般会出现钙化灶,并伴随者大导管征象的改变的特点;正虚毒炽型的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多表现为漏斗征和淋巴转移,并且这两项征象的发生率比肝郁痰凝型的患者更高。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征象 不同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征象同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超声征象作为研究的依据,比较超声征象同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检测结果同病理的总符合率高达91.7%,检测单纯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86.3%,检测化脓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4.1%,检测坏疽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93.3%,检测周围脓肿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征象能够有效的反映出患者体内阑尾的情况,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超声征象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每组46例,对其彩超检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超声声像特点以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性肿瘤46例中,术前超声诊断正确39例,符合率为84.78%;46例恶性肿瘤中,术前超声诊断正确42例,符合率为91.30%;甲状腺良性以及恶性肿瘤在超声声像图中的肿瘤边界、内部回声、内部结构、有无钙化及包膜、淋巴结有无肿大、血流信号分型、Vmax及R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血流信号、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征象。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肿瘤边界模糊、内部低回声、钙化、肿瘤内部实性、无包膜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占多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显示肿瘤部位内部有动脉血流信号,45例患者RI指数>0.7,占93.75%;血流信号分型主要以III型为主,占58.33%;Vmax为(0.34±0.08)m/s。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明显的典型性与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二维 彩色多普勒 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与胎盘植入的关系,评估超声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将本院孕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均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对照组均无剖宫产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观察组共34例检出胎盘植入,其中,Ⅰ型占比44.12%、Ⅱ型占比35.29%、Ⅲ型占比20.59%。对照组孕妇均未见胎盘植入现象。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为大出血者,占比35.29%,子宫切除者,占比23.53%,胎盘穿透者,占比32.35%,活产者,占比8.82%。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为诱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临床可于早孕期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胎盘植入,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孕妇的健康水平。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妊娠 胎盘植入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在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中,取用的电流互感器误差都是按10%考虑的。但是在实际运行时,由于一次系统短路容量的增大,或者事先没有校核而超出了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当区外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将引起误动作,如母线保护或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等。反之,区内故障时保护装置将引起拒动,如电流保护和距离保护等。因此全面开展保护CT极限误差校核工作,对防止CT饱和而造成的保护不正确动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伏安特性 10%误差曲线校核 减小CT误差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创伤的CT检查与CT特征。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CT和B超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B超、CT检查腹部创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和95.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脾脏损伤12例,8例影像学图像提示脾脏体积增大、形态改变,密度欠均匀,为包膜下破裂;3例影像学图像提示脾脏破裂;1例影像学图像提示脾内血肿。肠损伤9例,3例为结肠破裂,6例为十二指肠破裂。肝脏损伤8例,3例影像学图像提示肝脏包膜下有低密度阴影(肝脏内血肿),3例影像学图像提示有肝脏低密度阴影,边界较模糊(肝脏破裂),2例影像学图像提示有片状低密度影(肝脏内血肿)。结论CT检查可对腹部创伤进行准确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CT B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的逆流征象。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接诊的不孕症病患80例,利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技术,对所选病患的子宫肌层逆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80例病患当中共有43例发生逆流,占总比例的53.75%,其超声造影检查提示双侧通畅12例、双侧不通7例、单侧不通8例、双侧通而不畅11例、单侧通而不畅5例。结论对不孕症病患施以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检查,可清楚的显示出造影剂在输卵管腔和宫腔中的流动与进入周围血管和子宫肌层的征象,而逆流的发生则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子宫内膜病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四维超声 不孕症 子宫输卵管 逆流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