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淋巴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方法对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包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6例、自体骨髓移植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包括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6例、异基因骨髓移植9例,另外还有脐带血干细胞移植1例。移植后随访6个月~5年,调查并发症和存活率。结果3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8例死亡,2例死于移植相关,6例为复发,29例仍长期无病生存,存活率78.3%。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改善其预后,延长患者存活期的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瘤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概述培门冬酶(polyethyleneglycolconjugatedaspara-ginase,PEG—ASP),即左旋门冬酸胺酶聚乙二醇轭合物,是一种对于门冬酰胺酶进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属于长效门冬酰胺酶。1994年,PEG.ASP(Enzon公司生产,商品名:Oncaspar)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首先在美国上市,1996年在欧洲获准上市。该药保持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生物活性,降低了外源性细菌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同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大为延长,是L.ASP的4—6倍,增强了药物的疗效;

  • 标签: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占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ALL)比例较高,成人Ph+ALL对传统化学治疗方案效果不好,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药物联合化学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得到应用,提高了该病完全缓解率及预后。但由于ABL基因的突变,伊马替尼耐药等问题成为治疗中的又一挑战。几种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望成为较伊马替尼更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药物。

  • 标签: PH染色体 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准确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其中染色体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迄今报道涉及50多种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 简介: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由于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减少全身系统化疗的不良反应的需求,目前,对于部分皮肤恶性肿瘤,其外科手术不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该文主要论述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基底细胞癌、皮肤B细胞淋巴的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 标签: 基底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皮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18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应用美罗华,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对策。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寒颤,1例出现过敏反应,8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时应重视用药前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WD59作为AT1受体拮抗的降压活性。方法利用放射性受体结合实验,评价化合物对AT1受体亲和力大小;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测定化合物的体内降压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洛沙坦相比,WD59号化合物有更好的AT1受体亲和力。结论化合物WD59作为一种新的抗高血压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通过胸腔积液诊断胸腺大B细胞淋巴的特点。方法对一个胸腺大B细胞淋巴胸腔积液的病例进行常规细胞学涂片,沉渣包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胸腔积液涂片细胞丰富,见大量异型增生淋巴细胞。由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细胞组成。细胞大,单核、双核或多核,核浆比明显增高。核大,部分核异型,染色质深,颗粒状,免疫标记细胞CD19,CD20,CD22,CD79,阳性。CD30弱阳性,IgM,ALK,CD10,CD5,P53阴性。结论通过胸腔积液诊断胸腺大B细胞淋巴少见,细胞学诊断难度高,对免疫组化依赖程度高。

  • 标签: 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胸腔积液 免疫组化
  • 简介:淋巴细胞淋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malyticlymphoma/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2%,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现报道1例LPL/WM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细胞淋巴瘤 文献复习 血液系统肿瘤 典型病例 LPL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stenblot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细胞系K562细胞经过物理及化学因素(饥饿和伊马替尼)处理后,出现凋亡现象。方法应用Westernblot技术、细胞培养、蛋白质提取和定量以及凋亡的始动及执行因子Caspase-3(全长和活化)作为一抗体,羊抗兔辣根过氧物酶偶联IgG(H&L)作为二抗来检测CML细胞系K56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应用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细胞即K562细胞出现凋亡同时Caspase-3有高表达。

  • 标签: Western blot K562细胞 凋亡 Caspase-3
  • 简介:目的研究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DNA改变在B细胞淋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选取14号染色体上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37例B细胞淋巴中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结果37例B细胞淋巴中,bcl-2/IgH基因重排频率为24.3%(9/37);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48.6%(18/37),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40.5%(15/37),其中D14S65位点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频率较高,分别为29.7%(11/37)和27%(10/37).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14S6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有关(P<0.05),与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但D14S4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结论D14S65是B细胞淋巴中敏感的检测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共同导致B细胞淋巴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 BCL-2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子丢失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三烯拮抗对敏性鼻炎Th1/Th2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就诊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每日一次,3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鼻部症状改善的情况,并检测血清IL-4、IL-5、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清IL-4、IL-5明显下降,IFN-γ升高。结论白三烯拮抗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并纠正过敏性鼻炎的Th1/Th2免疫失衡。

  • 标签: 白三烯拮抗剂 过敏性鼻炎 Th1/Th2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治疗心绞痛的钙拮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硝苯地平是治疗高血压、心绞痛最常用的一种药,属吡啶类钙拮抗

  • 标签: 治疗 心绞痛 钙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