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输血患者5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ABO疑难血型49例,实施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总计8例,对输血对策实施针对性分析。结果:本文纳入研究对象的5000例输血患者,ABO疑难血型发生率为0.98%,紧急抢救占比0.16%,抢救期间,O型红细胞输血平均用量为(3.21±0.21)U。实施抢救成功之后,临床医师认为患者在输血后72小时、24小时内无急性溶血反应、无迟发型溶血反应。结论:临床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紧急用血,且不确定患者血型,会增加临床科室、输血室的工作压力与风险,正确、迅速、规范解决这些问题,规避输血事故与医疗风险,降低隐患,是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是医院安全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就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过程中,实施相应的输血策略,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ABO疑难血型患者 紧急抢救 输血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ABO血型与常见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01月至2022年05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119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2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常见骨折患者与健康人群的ABO血型分布情况判断骨折的发生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再分A型、B型、O型、AB型4种血型分别比较骨折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发生骨折的OR值来确定各血型人群发生骨折的相对危险率。结果  骨折与对照组血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A型血是腰椎骨折的有害因素(OR=2.074,P

  • 标签: []骨折 ABO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站应对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的输血对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因ABO疑难血型紧急抢救30例病人的资料进行调研分析,总结血站应对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的输血对策,分析病人从输血申请到紧急用血机制启动的时间、从启动紧急用血机制到开始输血治疗的时间,评估病人输血后的预后情况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应对30例ABO疑难血型紧急抢救病人的输血治疗需求,血站按照《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启动紧急用血机制,基于三步分析鉴定法在其输血期间进行持续的血型检测,确定血型后及时开展交叉配血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输血对策,从输血申请到紧急用血机制启动的时间为(22.15±7.14)min,从启动紧急用血机制到开始输血治疗的时间为(25.56±11.25)min,经输血治疗后病人血红蛋白水平上升,输血治疗后未见溶血反应发生。结论 针对ABO疑难血型患者实施紧急抢救的输血治疗需求,血站积极启动应急输血对策是可行的,并且该输血对策输血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推行。

  • 标签: ABO疑难血型 紧急抢救 临床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A及OB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溶血程度,探讨不同血型ABO溶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型为O型汉族母亲所分娩的A型或B型溶血病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血型分为OA组和OB组。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55例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其中OA组364例,OB组391例。在小时胆红素水平列线图中,两组患儿中-高危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组低危区及中-低危区比例高于OB组,OB组高危区比例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组入院时龄小于OA组,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率、输血率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直接Coombs' 试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黄疸开始时间、血清总胆红素中位数、入院时血红蛋白、贫血、换血比例、光疗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A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相比,OB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虽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输血率更高,入院时龄更小,但换血比例、光疗时长、住院时间方面相当。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ABO血型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输血前ABO及Rh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将50例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均接受及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结果 本次参与研究的50例血液样本在进行抗体筛查后,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1例,占比2.00%;血型鉴定结果以O型最多占比40.00%,其次为B型的28.00%、A型的24.00%、AB型的8.00%及Rh血型的2.00%。结论 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可准确掌握患者血型情况,并制定针对性输血方案,从而显著提升输血安全性,并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

  • 标签: ABO血型 Rh血型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入的40例,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情况。 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平均拔管时间(25.65±2.41)h,38例均在4-10d内转回普通病房,平均住院时间(3.48±0.32)月。 结论 不同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均在术后采取良好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效果,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ABO血型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ABO疑难血型的检测、配血处理方案中,对血清学检测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研究的对象、数量: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样的病例、60例,之后对择取的60例样本施以盐水试管法、盐水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凝聚胺法+吸收放散试验进行鉴定检测,详细记录检测数据并予以分析。结果:盐水试管法、盐水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凝聚胺法+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的符合率分别为48.33%、51.67%、81.67%,数据比较得知盐水法+聚宁胺法+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的符合率更佳(P<0.05)。结论:将血清学检测方法实施在ABO疑难血型的检测中,可准确鉴别出患者的血型,同时也为临床输血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血清学检测 ABO疑难血型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血型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20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血型表型分布特征,与非结石患者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与非结石患者人群ABO血型表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ABO血型 泌尿系结石 表型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BO血型分布与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红细胞输血量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至2021年在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24573健康人献血资料为依据,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输血史的20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BO血型分组。比较不同血型分组下的临床输血量与献血量的分布差异,比较不同血型分组下住院患者与肿瘤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输血量的差异;依据本院特色科室,分组分析血型分组下肿瘤性疾病与消化道肿瘤、肿瘤性疾病与妇科肿瘤的临床红细胞输血量相关性。结果 A型和O型的临床输血量和献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型分组下消化道肿瘤的红细胞用血量与肿瘤性疾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妇科肿瘤中,A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ABO血型 临床红细胞输注量 肿瘤相关性疾病 消化道肿瘤 妇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接诊的86例体检人员,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分别对患者ABO、RhD血型抗原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据统计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和试管法在健康体检人员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符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操作更加简便,检测结果快速可靠、长期有效,且容易保存,准确性极高,对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检验 试管法 血型 抗原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试管法、凝胶卡法两种方法对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受者不同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的界值,为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术前抗体效价临界值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行ABO血型不相合214例肾移植受者的681例次血型抗体效价资料,A型135例次,B型168例次,O型378例次。对使用两种方法进行ABO血型IgM抗体效价测定的结果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以及一致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试管法检测结果比凝胶卡法低2个梯度(4倍稀释),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Spearman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显著相关(P<0.000 1),组内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A型受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组内相关系数(ICC)=0.640],对于B型受者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ICC=0.751),而对于O型受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ICC<0.4)。当试管法检测结果界值设定为:A型抗B效价为16、B型抗A效价为8、O型抗A与抗B效价均为8时,与之对应的凝胶卡法界值为:A型抗B效价为32、B型抗A效价为16、O型抗A和抗B效价为16。结论试管法与凝胶卡法在IgM血型抗体效价的检测结果上存在相关性,凝胶卡法操作更易标准化且结果判断更客观,我们推荐使用中性凝胶卡法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测定,为临床提供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可重复性的结果。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 血型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诊断中将微柱凝胶卡与试管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展开对比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10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为例,将对患儿进行诊断时,以不同方法为主,将其分为两组,一组50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检测诊断,为试验组,另外一组50例患儿采用试管法进行诊断,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

  • 标签: 微柱凝胶卡 试管法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诊断中将微柱凝胶卡与试管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展开对比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10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为例,将对患儿进行诊断时,以不同方法为主,将其分为两组,一组50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检测诊断,为试验组,另外一组50例患儿采用试管法进行诊断,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

  • 标签: 微柱凝胶卡 试管法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数据及文献分析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针对血型抗原低免疫应答状态的潜在免疫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施行的术后长期生存的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受者29例,受者血型均为O型,其中A型供者10例,B型供者19例。移植物类型包括左外侧叶26例,左半肝3例;肝移植手术中位年龄10月龄,中位体重为8.0 kg,中位随访时间41.9个月。连续监测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1、3、6、12、24、36个月受者体内针对供者血型相关抗体与供者血型非相关抗体滴度(IgG、IgM),并进行比较分析。对纳入受者进行程序性肝脏病理穿刺活检或事件性肝脏病理穿刺活检判断是否存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结果受者移植术前及术后血型抗体(IgG、IgM),受者体内抗供者血型相关抗体滴度呈持续低水平状态,较体内非供者血型相关抗体滴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纳入研究的29例受者,共有18例完成程序性肝脏病理活检,其中2例提示血管内皮C4d阳性;5例完成肝功能异常事件性肝脏病理活检,其中1例存在胆管内皮C4d阳性,肝脏病理活检未发现典型血型抗体介导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级联免疫反应病理征象。结论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受者体内针对供者血型相关血型抗体为低水平表达,呈现为针对供者血型抗原的不完全免疫耐受状态。

  • 标签: 肝移植 ABO血型不相容供肝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例ABO血型抗原表达减弱样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及盐水试管法进行ABO血型血清学检测,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上游启动子区域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4例样本(3例为患儿,1例为患儿的母亲)的红细胞与B抗体反应均出现混合视野(mf)现象,3例患儿表型为ABweak、例2母亲为Bweak。基因测序显示3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35至-18位的碱基缺失,通过家系分析,提示该变异发生在B等位基因;1例样本ABO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发生-119位C>T新变异。结论启动子区域序列发生变异可导致ABO血型抗原的表达减弱。

  • 标签: ABO血型 抗原减弱 基因测序 启动子区域碱基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ABO血型不相容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院内收治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50例,2019年1月-2021年12月,对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0例患者血型抗体效价成功下降至术前;治疗后患者血液指标,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血型不相容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中,采取血浆置换可游侠降低患者血型抗体,调节患者血液指标,促进肾移植成功率,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ABO血型不相容 血浆置换 亲属活体肾移植 血型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与血液检测指标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分娩孕妇1000例(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开展血液检测,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且将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分为非溶血组与溶血组,观察患病情况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溶血发生78例,发生率7.8%,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与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呈正相关;与非溶血组相比,溶血组中性粒细胞水平高,总胆红素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高,P<0.05。结论:血液检测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预测方面效果较好,中性粒细胞增高、总胆红素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能较好的诊断疾病,值得借鉴。

  • 标签: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血液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工作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ABO疑难血型患者。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吸收放散试验和抗体增强试验,对其临床鉴定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为A抗原减弱,9例患者为AB抗原减弱,9例为B亚型,5例为A亚型。在吸收放散实验中,ABO血型抗原凝集强度在MF-1,其中有9例检测出IgM型抗A,6例患者检测出IgM型抗B。同时,共有30例低效价血清患者,其中A型血血清抗B抗体患者人数为9例,B型血血清抗A抗体人数有9例,O型血血清抗体人数有12例。结论: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将吸收放散试验法和抗体增强法进行应用,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鉴定准确性,增强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吸收放散试验 抗体增强法 ABO疑难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的临床输血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40例,对患者实行微柱凝胶法检测。分析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结果: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是由抗体减弱或者抗原减弱导致的,原因包括ABO亚型、试剂干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意外抗体、年龄超过60岁、恶性实体肿瘤、恶性血液疾病等。结论: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符的发生与疾病,年龄,试剂等具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在ABO血型检测完成后,进行临床输血时,要输入同种相配的血型,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临床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