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德宏州献血者ABO和RhD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为普通大众提供该地区血型分布比例,为血站采血和临床用血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德宏地区共献血105602人次,剔除二次及多次重复献血者,共有57775人献血,检测其ABO、Rh血型系统抗原。结果:本地区人群ABO血型比例分别为A型(31.86%)、B型(24.25%)、O型(35.42%)和AB型(8.47%),Rh(D)阴性217名(0.38%),表型特征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结论:掌握ABO和Rh这2个独立血型系统在本地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并用于血型档案库的建立,对于保证合理临床用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德宏地区 ABO血型 RH血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ABO血症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解决方法。方法选择收治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36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输血,对其开展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亚型检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经ABO疑难血型3步法分析和鉴定不符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中,4例是人为因素引起,其他32例原因包括自身抗体因素、生理因素、血浆蛋白异常、血液疾病、不规则抗体等,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不规则抗体因素。结论实际中很多因素都会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临床血型鉴定中应采取针对性确诊试验和鉴定分析,应采用正确辅助手段进行ABO血型鉴定,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血型鉴定结果,以提升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原因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街头采血中ABO血型鉴定中常见问题。方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操作,实验试剂2-8℃保存,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结果检验科将初、复检不一致7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样本4例送血型室进行血型鉴定,结果9例为外采科初筛血型错误,2例为ABO亚型。结论外采科是血站一切工作的起点,应将外采科血型检测作为血站质量保证体系中直接影响血液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强化全程监控手段。为血液安全、有效提供有力的保证。

  • 标签: ABO血型 血型鉴定 街头采血
  • 简介:血型A型,型、母儿血型不同且抗A/BIgG≤1,孕中、晚期检测母体抗A(B)IgG抗体滴度可以间接反映胎儿的血型血型不合的程度

  • 标签: 不合诊断 中药治疗 母儿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在 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0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盐水法 ABO血型鉴定方式,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 ABO血型鉴定。测定两组患者血液检验一次性正确率,并分别对正定型和反定型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液经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得到一次性正确率正定型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ABO血型亚型红细胞吸收弱放散强的血清学特点,为亚型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应用吸收放散试验来检验ABO亚型红细胞和正常ABO血型红细胞吸收相对应的-A抗体或-B抗体(同时做正常“O”型红细作对照),检测吸收前和吸收后血清抗体效价来作对比后分析结果。结果亚型红细胞和相对应的血清抗体反应时其特点是吸收抗体的能力比较弱,放散出来的抗体很强;正常红细胞的的反应刚好相反吸收很强,放散出来的抗体很弱;O型红细胞作为对照,不吸收也没有放散。结论吸收弱放散强作为亚型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在遇到正反定型不相符的疑难血型定型时,这一特点能为亚型的鉴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正确的血型鉴定,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ABO血型 亚型红细胞 吸收放散试验 吸收弱放散强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供血过程中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降低不一致比例。方法针对我血站2009年—2014年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再次检测得出结果。结果2009年—2014年我站共有157例ABO血型不一致,其中59例初筛血型鉴定错误、51例电脑录入错误、5例标本错误和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引起。针对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其原因有红细胞抗原性降低(12例)、冷凝集素导致(11例)、抗体效价偏低(11例)、亚型(2例)人为判断错误(2例)和不规则抗体(5例)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员工责任意识培训减少人为因素导致血型错误的发生,同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检测能力。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不一致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IgM型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解决办法。方法进行血型正反定型测定以及吸收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吸收后抗体来判定吸收液中含有的抗原与抗体,正反定型相符,从而判断出正确的血型。结论通过对比实验两种方法处理后的血液可有效的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准确的鉴定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等试验,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 标签: IgM 冷抗体 2-巯基乙醇(2Me) 吸收试验 血型鉴定
  • 作者: 青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93-01谈起血型,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参加无偿献血、健康体检或生病住院等方式,经过筛查,了解了自己的血型。过去很多人可能一生也不知道自己血液的血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现在只要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医院都会筛查出新生儿的血型。因为每个人的血液有着不同血型,平添了人们对血型的强烈好奇心,也自然成为了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话题。议论最多的是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你看某某人性格急躁,争强好胜多半是A型血;你看她性情随和、不争名利,可能是B型血;多愁善感、性格内向的就是O型血,AB型血人的性格就看他偏A还是偏B。”在没有学习医学知识以前,我也被蒙蔽了,但学习医学后,才发现可能很多人错误的把心理学中对性格类型的分类A型、B型和C型性格,与A、B、O血型错误的画了等号。其实血型的差别只是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的某种多糖物质,实验表明,只要采用几种特殊的酶,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把B型血变成A型血,所以说血型与性格有关没有科学根据。1血型遗传1900年发现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以来,血型被用来描述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后来相继发现了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都有各自的型,如今血型已作为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记。人类的血型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形和性染色体X连锁显性遗传三种。2红细胞血型系统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红细胞血型系统,也就是大家常说的ABO、Rh、H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系统是人类红细胞膜表面各种血型抗原系统的统称。根据国际输血协会(ISBT)的认定,截止到2011年共发现有30种主要血型系统,328中抗原。2.1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德斯坦那(Karl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的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国际输血协会的命名为ABO,001。其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染色体上,基因名为ABO,由A、B、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遗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形基因,因此表型为A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是AA或AO,同样表型为B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是BB或BO。目前发现的ABO血型系统的等位基因已有200多个。人们常说的ABO血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A、B抗原决定的。A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系列检测,分析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为患者选择同型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在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236例,其中自身冷抗体82例,血浆蛋白异常60例,血型亚型47例,血型抗原或抗体减弱36例,因输血或妊娠发生同种抗体5例,人为操作因素6例。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自身冷抗体,血浆蛋白异常,血型亚型,血型抗原抗体减弱等引起的。因此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应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互相验证,以保证血型鉴定无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ABO血型 正反定型 血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面对环境污染,寻找新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超级电容器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因充放电速率快,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而被认为是潜在的储能系统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材料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在离子溶液中其可以通过氧插入机理发生原为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而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本文对ABO3型钙钛矿在未来超级电容器商业使用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 标签: 超级电容器 钙钛矿 电化学性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情况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56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统计并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布规律。结果本组患者中,105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51%,其中男女分别为29例与76例;78例有输血和(或)妊娠史;27例无输血和(或)妊娠史。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95例为同种特异性抗体(包括Rh系统60例,MNS系统17例,P系统13例,Lewis系统5例),10例为非特异性抗体(包括7例自身抗体、3例冷抗体)。结论通过对输血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情况进行检测与鉴别,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充分保障。

  • 标签: 临床输血患者 红细胞 血型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12月中394例怀疑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送检样本,对性别、年龄、血型、新生儿溶血病三项实验等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检测样本中,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有287例,阳性率为72.8%,放散实验是三项实验中阳性率最高的实验;男性患儿诊断阳性率(69.0%)低于女性患儿诊断阳性率(76.6%),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A型患儿诊断阳性率(79.4%)均高于B型患儿诊断阳性率(67.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d组患儿诊断阳性率(76.1%)均高于>7d组患儿诊断阳性率(45.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对ABO-H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ABO-HDN在不同的血型、不同年龄患儿之间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性别之间无相关性。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直抗实验 游离抗体实验 放散实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