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4-甲基甲卡西酮,合成的刺激剂,是安非他明、卡西酮类物质。英文名称为Mephedrone,也称为Meph,drone,MCAT。据报道在中国合成,其化学结构和非洲东部khat植物中的卡西酮类化合物相似。有片剂或粉末,使用者可以吞服、鼻息或注射,它和MDMA、安非他明和可卡因有相似的效果。当使用Mephedrone时,产生刺激效果的同时产生副作用,磨牙最为常见。研究Mephedrone在人和老鼠中的代谢物,可以在尿液中检测到。Mephedrone潜在的神经毒性还未知,但是科学家们已经从它和其他药物的相似性中得到其可能的危害。许多人在使用Mephedrone后死亡,但是一些死亡的原因后期发现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Mephedrone于1929年首次合成,但是没有广为人知直到2003年重新发现。据报道2007年Mephedrone在网络销售,2008年法律强制会已经注意到这个化合物,2010年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均有报道,尤其在英国特别流行。2008年以色列首次规定Mephedrone非法,同年瑞典也规定其非法。2010年很多欧洲国家规定其非法,同年12月欧盟规定其在欧洲非法。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被认为是其他非法药物的类似物,被和FederalAnalogAct类似的法律控制。在美国,只有做为人类消费品才能出售,如标识为“植物食品”或“浴盐”就能合法出售。

  • 标签: 4-甲基甲卡西酮 效果 滥用方式 药理学 化学性质 法律状态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联合鉴定未知样品的方法。方法未知样品采用红外衰减全反射ATR专用采样器直接检测;样品用含4-甲基甲卡西酮(4-MMC,内标物)的甲醇溶液溶解后经GC-MS检测;样品经氘代甲醇溶解后进行核磁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的检测。结果未知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主要为1688,1606,1459,1440,1385,1306,1241,1190,1128,1106,1038,976,851,832,799,752,737,684cm-1,获得的质谱特征碎片峰(m/z)为72.1(基峰),44.1,91.1,119.0,146.0,与美国禁毒署提供的相关谱库比对一致;用1H和13CNM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证,认定未知样品为4-甲基乙卡西酮(4-MEC)。结论建立的未知物鉴定方法可用于新型策划毒品的定性鉴定。

  • 标签: 4-甲基乙卡西酮 合成卡西酮 策划毒品 FTIR GC-MS NMR
  • 简介:摘要:以聚乙二醇(Agilent DB-FFAP(30m×0.25mm×0.25µm)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采用GC法测定4-甲基吡啶有关物质,该方法对有关物质检测准确、有效。各杂质定量限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

  • 标签: 4-甲基吡啶 GC法 有关物质 定量限
  • 简介:目的合成4-甲基烟腈衍生物。方法以4-甲基-5-乙烯基烟腈为原料,经臭氧化/还原、氯代、wittig反应和酸水解等步骤合成新的5位取代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甲基烟腈衍生物,收率均在70%以上,产物的化学结构经MS和1H-NMR确证。结论所用合成方法简便易行、条件温和,产物可用于合成含吡啶环的生物碱。

  • 标签: 4-甲基-5-羟甲基烟腈 4-甲基-5-氯甲基烟腈 4-甲基-5-醛基烟腈 4-甲基-5-乙醛基烟腈 合成
  • 简介: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由间苯二酚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制备香豆素衍生物7-羟基-4-甲基香豆素.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香豆素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间苯二酚0.2mol,乙酰乙酸乙酯0.2mol,固体超强酸催化剂0.5g,微波功率210W,微波辐射时间6min,收率92.5%.

  • 标签: 微波辐射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香豆素衍生物 间苯二酚 乙酰乙酸乙酯
  • 简介:在实验室原有的AdSS酶抑制剂研究工作基础上,以丝氨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4-咪唑啉二酮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或质谱等验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g在质量浓度200μg/mL下对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的发芽抑制率达到70%,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

  • 标签: AdSS抑制剂 2 4-咪唑啉二酮酯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摘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建筑只是被动地抵御寒冷。工业革命以后,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普及,使人们享受着四季如春的室内环境。但是这种享受是建立在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以及排放有害气体的基础之上的。

  • 标签:
  • 简介: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在三乙胺或吡啶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磺酰氯反应,得到44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H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p和4u在50μg/mL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otiorum的抑制率分别为76.0%和75.2%,化合物3j在100μg/mL下对稗草生长的抑制率为50%。

  • 标签: 5-(4-氨基苯基/苄基)-2 4-咪唑啉二酮 芳基磺酰胺 合成 除草活性 杀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式-甲基-环己烷甲酸与人类皮肤色泽改变相关性的规律性。方法2010年9月~2013年6月,对18例病例取人活体正常皮肤(如下睑松弛术中计划切除皮肤)进行反式-甲基-环己烷甲酸局部注射,分组不同药物浓度、剂量(补充计量),达到预定剂量后1,手术取下左侧受反式-甲基-环己烷甲酸作用的和右侧未受反式-甲基-环己烷甲酸作用的皮肤标本,立即分组冷冻储藏2。待积累一定数量标本后3,对其皮肤色泽进行测定。结果本组共18例患者,反式-甲基-环己烷甲酸局部注射后会导致局部皮肤色泽变化。结论目前认为反式-4-甲基-环己烷甲酸与人类皮肤色泽改变存在相关性,不仅为相关反式-4-甲基-环己烷甲酸改变皮肤色泽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更可以指导日常生活中对相关药物的正确选择。

  • 标签: 人皮肤组织 色泽 反式-4-氨甲基-环己烷甲酸
  • 简介:以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烯丙基氯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催化合成4-烯丙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分别研究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用量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4-烯丙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反应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54℃,反应时间5h,反应物摩尔比为:n(烯丙基氯)∶n(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n(氢氧化钠)为0.45∶0.1∶0.4,溶剂用量为10g,催化剂的用量为0.2g(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为0.1mol),收率可达到95.43%以上,纯度为99.5%。

  • 标签: 4-烯丙氧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 烯丙基氯 2 2 6 6-四甲基-4-羟基哌啶 催化合成
  • 简介:采用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选用反铁磁双核配合物[Cu2(MMBPT)2Cl4(H2O)2.5](MMBPT=3-甲基-4-甲基苯基-5-(2-吡啶)-1,2,4-三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实验数据相比较,探讨了不同密度泛函方法与基组对计算铜配合物交换耦合常数的准确度.结果表明,4种混合密度泛函DFT(B3LYP,B3P86,B3PW91和PBE0)的计算结果都能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值-31cm-1符号一致,但只有B3PW91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程度最好,同时采用方法B3PW91方法计算所得的交换耦合常数Jab对基组的依赖性较大.研究表明,2个Cu(Ⅱ)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小的能量劈裂.

  • 标签: 1 2 4-三氮唑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对称性破损态
  • 简介:用两种方法合成了1-芳基-1,4-二氢-6-甲基-3-酰肼羰基-4-哒嗪酮(4)。选择了较好的一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目标化合物以期找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黄瓜子叶生根具有较高的促进生长作用,一些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MTV)和水稻纹枯病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哒嗪酮 合成 抗病毒活性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