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60年代初,安徽省试行“责任田”,但全面推行后很快便被改正。本文以皖西北地区为中心,从中央(毛泽东)、省委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多层互动中,梳理“责任田”试点与推广的曲折过程,讨论不同层级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差异。文章认为,虽然“责任田”一度得到迅速推行,但这并不是群众意愿的结果,而是安徽省委执着推动的产物。正因如此,推行中始终未能消除干部的犹疑和群众的顾虑,不仅出现大面积“走样”,更消解了实际效果。

  • 标签: 责任田 安徽省委 乡村干部 多层互动
  • 简介:在当今文化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术摄影这一诠释中华传统美学理念的摄影艺术形态,在陈万里等第一代摄影艺术家成功地创建与实践后,至今仍方兴未艾。它以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新时代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被新一代的年轻摄影艺术家们所推崇,并继续朝着探索与创新的方向迈进。

  • 标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摄影艺术 南北摄影交融
  • 简介: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203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默片艺术不断成熟并到达了历史高峰,同时有声片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寻求到了最佳的规范标准,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比较宽广,不再是一些单纯的神怪武侠和家庭恩怨电影,而是题材更加贴近现实,表现多彩的生活场景,传递民生。同时,这一时期的导演大多数都是在系统进行了系统化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断成长,以及国外众多流派及理论知识流

  • 标签: 电影流派 电影史 历史高峰 专业知识 生活场景 题材选择
  • 简介: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探讨“诗歌”一词使用背后的意义以及与之有关的新诗发展方向,围绕“诗歌”在新诗产生之初至2020年代的被使用来展开。首先列述“诗歌”一词被使用的情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探析使用原因的分歧与共同点。“诗歌”被使用背后的主张是:创作新诗应该即兴而发;以民歌为参考向民歌学习;新诗应入乐歌唱;新诗的即兴而发,可以直陈诗情,获得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新的审美模式;向民歌学习的“民众化”在2020年代没有成功;诗与音乐各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诗不必人乐歌唱。最后讨论,新诗音律的实践:胡适倡导“自然的音节”,郭沫若的“内在律”,新月派创新诗格律的努力。

  • 标签: “诗歌” 新诗 格律
  • 简介:2020—30年代,出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和掌控乌克兰政局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在乌实行了乌化政策。作为扩大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乌化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在乌克兰化运动期间,乌克兰共产党员和政府官员基本实现本土化,乌克兰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年代后期,国外的反苏行动使斯大林非常担心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分裂苏联的前沿地带,乌领导人卷入党内政治斗争以及乌民众对农业集体化的强烈反对使斯大林确信必须收回给予乌的各项自治权利,用高压手段来控制乌的政治局势。到30年代后期,斯大林完全取消了乌克兰化政策。

  • 标签: 乌克兰 苏联 语言 文化
  • 简介:五六十年代商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业生产属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农业生产主要属于集体所有制。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生产资料及产品的分配,是按照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国家直接分配的,不需要经过商业流通。集体所有制经济内部基本也是同样的分配形式。保留商品交换的领域仅在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

  • 标签: 北京商业 60年代 20世纪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调整
  • 简介:20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步入"紧缩时期",社区学院面临多样化的学生群体、肩负更多教育使命、教师质量问题突出等挑战。社区学院选择通过教学发展来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集中展现了这一时期美国社区教学发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详细归纳教学发展的内容与措施,并客观分析这场教学发展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 标签: 教学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教学发展 大学教师发展
  • 简介:由于急于确立学科地位与影响,更因为没有充分估计当时教育界的主流学术及文化范式,1919年兴起的教育学固然通过大规模推广"道尔顿制"得以在教育界迅速产生巨大影响,但却只能让学术界将教育学等同于缺乏学术、文化内涵的"教学法"研究。教育学因此难逃学院生存厄运。回顾2020年代的教育学兴衰史,可以为反思当代教育学的理论生产方式与学术文化品质提供有益参照与教训。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 教育学 新教育动运 道尔顿制实验 学术文化
  • 简介:题目中所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是指1984年到2000年左右这一段时间。那时我爱好文学并热衷于诗歌,有幸经历了一些文学事件,也参与了一些诗歌活动。多少年过去,往事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一些事情也真的是淡忘了。虽如此,我也祈望能尽可能准确地把那时的一些经历和感觉写下来,记录我所经历的上世纪八九十年包头诗歌的发展过程和印象,以期为有为之士撰写史实、品评过往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诗歌理论 八九十 青年诗人 文学事件 文学环境 诗报
  • 简介:2060—80年代是苏联哲学史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时期,而新哲学运动是一场打破教条主义禁锢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伊里因科夫为代表的年轻哲学家们创立了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主义、科学认识论等多个哲学学派,在逻辑学和科学方法论、自然科学哲学、唯物辩证法、哲学人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官方诠释的崭新观点。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苏联哲学,不应因苏联解体和教条主义的破产而否定苏联哲学中的积极成果。

  • 标签: 新哲学运动 伊里因科夫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自然科学哲学
  • 简介:由古至今对《史记》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从未断绝。各朝各代对《史记》研究均有独到之处。在此通过重点介绍近代和2080年代《史记》代表学者和研究特点,对这两个时代的《史记》研究优缺点进行比较。《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但对它的研究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后人不应停下对它探索的脚步。

  • 标签: 近代 20世纪80年 史记 研究
  • 简介:追溯20江西省的赣剧教学,成果丰硕,人才辈出。赣剧教学大多以传统剧目教学为主,其表演讲究"四功五法"。赣剧教学目前正面临后继无人之困境,保护与传承令人堪忧。本文忠实记录赣剧老艺术家的口述回顾,力图揭示赣剧教学的部分发展脉络,为弘扬江西传统戏剧文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四功五法 传统戏剧 弋阳 梨园世家 剧团工作 张三借靴
  • 简介:本文的核心主张是:青海省20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荒是造成青海省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造成环湖地区沙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造成其他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开荒 经济困难 生态环境恶化
  • 简介:至朱新明老朱好:我是二号下午回汤桥的,近两星期,在一心读书。先看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没多大意思,都是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文学普及读物上常能读到的那种常识。看了大半,便没看了。已经够了。白买了一本书。又看《鲁迅故家的败落》,看完了。我认识了又一个世界,认识了又一个世界里的人。我深感到一种命运的力量。在此力量下,败落与毁灭是根本无法阻止的。我十分可惜,鲁迅是

  • 标签: 朱新 性格组合论 八十年代 刘再复 文学世界 老朱
  • 简介:国家主义是产生于18末19初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潮,于20初传入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世界主义弊端的暴露,到2020年代,形成了以余家菊、李璜、陈启天等为代表的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主张发扬国魂,养成国民自尊的精神,国民应服务于国家,要求国家统一,国家独立,国家昌荣。

  • 标签: 国家主义 20世纪 民族认同 教育思想 民族主义思潮 19世纪初
  • 简介:2090年代,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与华文文学因缘际会.推进了新生代文学的整体性崛起与快速发展。效忠与待遇的不对等、“我被我自己的国家排斥”的无限失望纠缠在一起,使得新生代文学“抵抗”得生动而深刻。在华文报纸提供与策划的“舞台”上,新生代作家用汉语文字演绎着心灵的悲欢,用坚实的身影“舞蹈”出“告别”后的抵抗。这种执意反抗与无奈妥协的复调主题.艰辛与悲情兼具的文学“表演”风格。不仅呈现在当时的新生代文学之中,更呈现在过去与当时的“老生代”文学之中.而且,还会出现在将来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之中。

  • 标签: 1990年代 马华报纸 新生代文学
  • 简介:说起间谍,大家都感觉很神秘。在很多电影大片中,间谍似乎都身手不凡、智慧过人,常常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儿。那么,以获取情报为职业的间谍有什么秘密武器呢?下面,就给大家列举10种在20曾经大显身手的间谍武器。1死亡之吻——口红手枪看起来是一只口红,实际上是一把枪!真是名符其实的"死亡之吻"。这种口红手枪是苏联克格勃特工设计的,可以发射4.5毫米子弹。只要你被这种枪的瞄准镜锁定,那就死定了。

  • 标签: 电影大片 瞄准镜 持不同政见 美国内战 码盘 无线电通讯
  • 简介:震灾史是社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属灾荒史的一个分支。时至今日,震灾史一直处于经典课题的边缘,研究基础极其薄弱,云南震灾史的研究亦如是,因此震灾史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要通过研究,深化20云南震灾史研究的重点、方向、任务。

  • 标签: 20世纪 云南 震灾史 研究综述
  • 简介:2060年代初期,为摆脱困境,恢复农业,解决吃饭问题,许多地方探索并试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刘少奇当时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他对"包产到户"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认识反映了党中央在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农业生产所有制形式方面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实践依据。

  • 标签: 刘少奇 60年代 “包产到户”
  • 简介:蔡国强往往被看成是靠贩卖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而成功的中国艺术家,的确,焰火是蔡国强最重要的艺术媒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证明他已将焰火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草船借箭》和《收租院》也只有谙熟中国文化历史的人才能品出个中意味。但是,长期在海外生活、饱受国际文化熏染的蔡国强也越来越自觉地将艺术表现的主题扩展到整个人类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他的《不合时宜:舞台之一》取材

  • 标签: 装置艺术 中国四大发明 艺术媒介 蔡国强 装置作品 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