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合并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开手术中及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 40例实施开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及全麻组,神经阻滞组在全麻之前于相应的手术部位行前锯肌平面及竖脊肌平面阻滞,药物为 0.25%罗哌卡因 30毫升行前锯肌平面阻滞, 0.25%罗哌卡因 20毫升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病人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拔出气管导管后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时切口的疼痛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术中镇痛药使用减少,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深呼吸及咳嗽切口轻度疼痛。结论,前锯肌平面合并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为手术提供确实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阻滞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B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未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观察组患者行B引导下的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6h、8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19±0.7)分、(2.13±0.6)分、(2.29±0.5)分、(2.26±0.4)分、(2.17±0.5)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h、6h、8h、12h、24h的Ramsay镇静评分不明显(P>0.05)。结论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实施B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 标签: B超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麻 妇科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技术,具有操作便捷,生理干扰小,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旨在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的原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的方法、常用药物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B引导腹横平面阻滞在开腹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4月~2017年0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开腹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实施麻醉诱导之后,对观察组患者在B引导下使用20ml0.5%的罗哌卡因实施双侧腹横平面阻滞,对对照组患者于腹壁的两侧注入20ml生理盐水,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4h、48h疼痛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开腹子宫全切术中应用B引导腹横平面阻滞的效果较好。

  • 标签: B超引导 腹横平面阻滞 开腹子宫全切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在肢体手术中的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外科就诊需进行择期手术的男性患者100例,患者体格均正常,16~55岁男性,按照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和对照组(传统盲探法肌间沟神经组织)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辅助用药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0和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上肢手术过程中,相比于传统盲探法而言,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能取得更好地效果,可以明显缩短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保证麻醉效果以及减少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腰筋膜平面(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TLIP)阻滞是通过阻滞脊神经后支为腰背部疼痛进行镇痛的一项新技术。文章描述了TLIP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两种不同入路的操作方法及比较,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相关并发症以及与其他镇痛方法的比较情况。TLIP阻滞操作简便、阻滞范围广、禁忌证与并发症相对较少,为腰椎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TLIP阻滞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其在临床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相对于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的优越性、安全性。方法选取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B引导组(A组,n=30),传统组(B组,n=30)。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切皮15min(T2)MAP、HR、SPO2数值。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大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麻醉效果有时不确切,术中麻醉辅助用药较多。结论B引导神经阻滞比传统神经阻滞效果更令人满意,对机体影响更小。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在儿童漏斗Nuss手术的应用和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行择期漏斗Nuss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12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E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30 min行双侧T5水平的ESPB,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0.5 h(T2)和术后2 h(T3)时的血皮质醇水平,术后2、4、6、12、24、48 h的疼痛相关行为学评分法(Face, Legs, Activity, Cry, and Consolability, FLACC)评分,PACU复苏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中用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血皮质醇水平较T1升高(P<0.05),E组T3时血皮质醇水平低于C组(P<0.05)。E组术后2、4、6、12 h FLACC评分低于C组(P<0.05)。E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CA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低于C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用于儿童漏斗Nuss手术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缩短PACU停留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漏斗胸 Nuss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老年人由于身体钙储备的逐渐降低,老年骨质疏松常导致各类骨科疾病的发生,如最为常见的下肢骨科疾病等。此外,由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机体代偿性能逐渐下降,在遭受外界伤害性的刺激时,可能对老年人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老年行下肢骨科手术时,手术创伤较大,而且由于年龄较大的原因,其本身存在合并症的可能性较高,故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B引导的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该技术应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中可降低常规手术麻醉药物的用量、抑制止血带反应,以及用于术中及术后的镇痛,在外科手术过程以及围术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老年下肢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麻醉技术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B超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麻醉中,B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麻醉手术病患10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B组,每组均为51例。对常规组病患应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对B组病患采用B引导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结果B组病患的麻醉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中,B引导神经阻滞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增强麻醉成功率。

  • 标签: B超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B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全麻组行全身麻醉方式手术;联合组行全麻 +腰骶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全麻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认知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老年髋关节手术 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2019.4—2020.9接收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B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比对照组(87.1%)更高,麻醉后10min、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B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锁骨骨折 B超 颈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借助于随机数字表法的使用,将他们随机分为A组(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与B组(B引导下行下肢神经阻滞、喉罩下行静吸复合全麻),记录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与A组对比,B组患者术中各类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显著降低(P<0.05)、在麻醉手术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B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情况良好。

  • 标签: B超 神经阻滞 复合全麻 下肢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选取实施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分析B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12实施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喉罩全身麻醉)、研究(B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无肌松喉罩静脉镇静),对比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B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手术 B超引导 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上腹部手术应用B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展开分析,入院手术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并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经静脉自控镇痛)及试验组(n=20,B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针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比较组间疼痛情况发现,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及术后24h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 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B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起到良好镇痛效果,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疼痛情况 上腹部手术 经静脉自控镇痛 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B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5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各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各阶段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指标在各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可形成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